堵路又叼啄路人,野生火雞在美國氾濫,600萬隻雞吃起來真費勁

1、 美國東北部野雞氾濫成災

2020年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網發文指出,如今活躍在美國東北部的野火雞數量已攀升至600萬隻,再不採取措施,野火雞或將蔓延全國,後果不堪設想,而這距離第一隻放生的野火雞僅過去40年。

聖誕節吃火雞是一件既傳統又隆重的事情,2018年聖誕節期間整個美國一共吃掉了4500多萬隻野雞。這裡的火雞是人工養殖屬於家養雞的範疇,現代DNA資訊表明家養火雞與墨西哥中部的火雞指名亞種親緣較近,而與美國西南部等種群親緣較遠。

資料文獻也證實野生火雞指名亞種是家養火雞的先祖,而馴化、演進的核心區域則是墨西哥中部地區,並隨人的遷移分散到北美大陸。

野火雞在美國這塊土地上經歷了兩個階段:一段是南北戰爭之前,野火雞數量眾多,單是膘肥體健的成年野火雞就超過1億隻,民眾平常獵殺不會影響到整個野火雞的族群繁衍;第二階段則是南北戰爭期間及以後的相當一段時間,戰爭引發糧食不足、生產放緩,與此同時槍殺野火雞竟成為流行的娛樂專案,一天少則獵殺7/8只,多則15/16只,這種做法無疑將野火雞推向了滅絕的邊緣。

轉折發生在1970年左右,美國生態保護專家認為以野火雞為代表的雜食動物在控制無脊椎動物和雜亂植物種群方面,發揮著巨大的調節作用。1975年新罕布什爾州,一名來自“魚與野味(Fish and Game)” 組織的生物學家在該州的沃爾波勒小鎮一次放生了25只野火雞。野火雞自此開啟了它的新徵程。

令生物學家乃至整個新罕布什爾州居民沒想到的是,這些野火雞瘋狂吞食、肆意繁殖,僅僅40多年的時間裡數量已攀升到600萬隻,其中新罕布什爾州5萬隻、佛蒙特州約4。5萬隻、緬因州6萬隻。數量看似不多,要知道野火雞身高110-120公斤,體重15-30斤,儼然是雞類種群裡的龐然大物。生物族群學裡自然法則會抑制它們數量過度膨脹。

600萬隻野火雞肆無忌憚地在美國城鎮、街道閒逛、遊蕩,給當地居民生活帶來了不小的困擾。

野火雞仗著身高優勢,它會朝著汽車發起攻擊,還會追逐腳踏車。飢餓時野火雞乾脆衝進人群,尋找正在吃東西的行人。媒體拍攝的一組畫面顯示:一隻20多斤的野火雞用尖銳、有力的雞喙一口把兒童手裡的漢堡撕扯下來,轉身撒腿就跑,兒童硬是愣了一會後哇哇哭泣起來。

除去單打獨鬥,野火雞還講究團隊作戰。2019年居住在塞諸塞州劍橋市的35歲女子肯達·卡爾森走在大街上,突然被5只野火雞尾隨,其中兩隻快速跑到肯達前面阻擋她繼續前行。然後五隻野火雞同一時間朝著肯達腿部、腰部發起了攻擊,不停地叼啄、扭扯。

肯達忍著疼痛不斷揮舞胳膊、踢動雙腿,最後在路人的幫助下才解脫。意外的是,這是肯達一週內第二次被這五隻野火雞襲擊,肯達回憶可能與她在自家花園驅趕它們有關。

現在的野火雞似乎熱衷與居民共處,特別喜歡呆在居民家的花園裡。但它們會叼啄菜葉、花朵,還會用爪子扒土,把花園、庭院折騰得亂七八糟。 紐約64歲瑪麗曾花費一天的時間從自家花園裡收拾野火雞的羽毛、糞便,總共裝了8個大塑膠袋,重達115磅。附近的業主曾這樣向媒體抱怨:院子小物件經常是東倒西歪,幾乎每週都要抽出時間打理。

為避免被野火雞啄傷,2017年馬薩諸塞州還發布公告,提醒民眾注意躲避野火雞,不要招惹它們。野火雞發起攻擊時,可大聲呼喊、棍棒擊打它們。

2、 野火雞為何氾濫及治理方案

野火雞原本是北美的土著生物,壓根就不存適應與否的問題,所以吃喝、繁殖成了它們唯二的樂趣。

每年的3-9月是野火雞的繁殖期,每次孵化10-15枚,成年野火雞巔峰期可孵化3-4次,在巨型鳥類中算是繁育領域的翹楚,即便是因各種原因雛雞成活率不那麼高。遇到雄性火雞數量稀少,甚至短期內沒有的情況下,雌性野火雞也能產卵、孵化,這種不怎麼符合自然規律的生殖方式的結果是:孵化的雛雞身體虛弱,且絕大部分是雄性野火雞。

野火雞是一種非常聰明的禽鳥,它不斷在眾多棲息環境中挑選,直至找到最佳的那個。而靠近人類生活的邊緣地帶,尤其是郊區顯然是最優選擇:像它的天敵美食獅、狼等猛獸早已脫離了現在野火雞的棲息範圍;林地、庭院眾多,很容易在人類的食物中分一筆羹。

不愁吃喝,又缺少天敵,實在是想不出一個野火雞數量不爆棚的理由。為控制野火雞瘋狂增長的數量,美國各州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最直截了當的方法就是吃。美國一年火雞消費量穩定在240萬噸上下,幾乎全部是家養火雞。開篇提到野火雞是現在家養野雞的先祖,由5000年前的墨西哥人馴化而來,時間並不長,理論上人吃食野火雞完全沒有問題。

問題的關鍵是,野火雞長時間棲息在戶外,攜帶了大量細菌、病毒,有害物質難免會摻雜其中,未經過檢疫、檢測直接食用將給民眾健康帶來巨大安全隱患,而本身檢疫又是一個費時、費力的活,再加上捕捉、運輸、屠宰,綜合成本可能比家養野雞還高,為此響應者寥寥無幾。

野火雞在美國早已不再是瀕危物種,而是可獵殺的動物,但需要在法定的時間段、特定的範圍,這樣導致民眾不敢對漫步大街的野火雞痛下殺手的原因。而繁瑣的程式又抑制了人們捕殺野火雞的熱情。

出口曾被美國多個州寄予厚望。野火雞體積大、抗病性強、生長迅速,更重要的是瘦肉率高,美國營養學家將其標榜為“造肉機器”“營養倉庫”,雖然有些自賣自誇的嫌疑,但一旦開啟市場無疑是撿到了一個聚寶盆。

許多國家並沒有吃火雞的習慣,感恩節是美國自家的節日,美國的小弟英國只是在聖誕節才會吃,但也沒有美國人這麼痴迷。我國作為消費大國,美國也曾打過中國市場的注意。

但在中國消費者眼裡:別說是野火雞,就連家養野火雞,哪個不是肉纖維粗糙,口感發柴、發乾,更是缺少中國笨雞的香嫩,與頂級食材相差巨大。另外野火雞體積大,也不適合我國民眾的飲食習慣,所以火雞自始至終也沒能夠進入中國市場。

那麼到底如何控制野火雞氾濫態勢,將是考驗美國專家、民眾智慧的時候,需要多多思考。

原創:老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