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建議你要持續寫作

本文為盧燦偉的第103篇原創

看到這個標題,相信很多人都會有一個這樣的疑問,

為什麼要持續的寫作

如果你不持續的寫作的話,那麼你可能會這樣問我:“持續寫作的底層邏輯是什麼?那麼頂層設計在哪?最終交付的內容價值在哪?過程中的面臨的卡點問題如何解決?在整個生態鏈中的生態位是什麼?內容的競爭壁壘在哪?如何和讀者完成業務的閉環?有沒給讀者創造賦能?內容如何進行裂變引爆爆點從而實現最大的價值創造?”

如果你自己寫作的話,那麼就知道上面的話沒有人能看到的懂,除非你職級在P10以上,就有那味了…

輸出

很多人覺得寫作這個事情非常難,都很難開始。很多人主要是因為不知道為什麼要寫作,每個人寫作的目的是不一樣的,我想我小時候,作為一個學渣,成績不好,但偏偏作文能讓給叫上臺朗讀,最瘋狂的時候還寫過幾個作文字的小說,如果那個時候再有信心點投稿,可能會有機會收到回信說不入選吧。

很多時候,我們是想表達我們的一些訴求。比如一些人想表達自己的情感、一些人可能希望表達他們對不同觀點的某些意見、一些人想表達自己的分享的知識,那麼

你想好你的訴求是什麼了嗎

但是太有表達欲不行,

表達欲太強會陷入一種以“我”為中心的內容

,寫出來的東西沒有人能看得懂。這點我已經被朋友提醒了好幾次了,寫的內容裡的黑話太多,我們應該要

從讀者出發,瞭解他們在什麼環境下閱讀你的文章,他們的行業和背景,用大家看得懂的話去寫

思考

當然如果這件事對我沒有正向反饋的話,那麼我們就無法持久,那麼

如何在沒有外在的動力的支撐,我們如何尋找內在的支援

呢?

我主要是

透過寫作來思考和梳理

,我們每天腦子裡有一大堆資訊,大量的碎片資訊充斥著我們大腦,我們需要的是從這些碎片資訊中提取出有效資訊出來,並儲存下來。

當然這裡的儲存指的是把內容記錄下來,

我們的大腦是用來思考的,而不是用來儲存的

。寫作這個事情就能很好的幫助你把內容儲存下來。

不知道大家都用過思維導圖吧,為什麼大家會覺得只要用上了思維導圖就能把事情理清楚,因為在我們梳理的時候,自己也對這個事情越來越清晰了。

寫作其實也一樣,需要梳理出框架,只不過在思維導圖的基礎上要在思考下如何把文章寫順和寫的看得懂。

這點有點像費曼學習的方法(不清楚的可以翻下我以前的文章)我們在思考如何表達的時候,其實也是幫助我們更好的吸收內容。

輸入

輸出倒逼輸入

,我們都不是肚子裡裝了幾噸墨水的人,充其量只是裝了一些脂肪,但脂肪也變不了知識吧。

所以我們需要大量的閱讀,

他人的輸出(文字、圖片、影片、音訊等),與他人溝通、從書籍中吸取

,如果你發現我今天寫了一堆廢話,那麼你猜對了,我今天摸魚摸了一天…

在你輸入越來越多的情況下,我們能發現有趣的事情就是,

很多觀點和內容是共同的

。比如說“溫故而知新”,就是我把很多我認為的常識寫出來告訴你們,那麼我每次也能會有心得體會和觀點,讓我更加鞏固。那麼如果你按照費曼的方式去學習,每次給他人講解的時候,也能有新的體會。是不是看起來很類似。

當我們吸取的內容越來越多元化的時候,你會發現沒有一個崗位和工作能把你限制的,你也會越來越迷茫,從而會更加加大你的輸入,然後越來越發現你的無知和渺小,也就是越來越佛繫了。

所以

像我這麼懶的人,輸出是一個讓我主動輸入最好的方式了

最後

總結一下就是,

透過輸出去拓展你的表達方式和表達欲,給他人帶來價值和成長,從而促進自己思考和認知的提升,最後強制讓自己加大輸入,有了更多的輸入就需要去輸出消化,從而形成一個正向的迴圈

,感覺有點像莫比烏斯環。

嗯,聽起來還挺環保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