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成熟,是做個不好相處的人

文 | 琳墨

看過這樣一段話:

一個人成熟的標誌是,外表可以越來越隨和,但骨子裡一定要越來越挑剔。

可以偶爾遷就,但不要永遠那麼百搭,一輩子那麼短,千萬不要讓任何人和任何事消耗你、損傷你。

深以為然。

那些講“為人處世”的道理,總是教導我們,要溫和、善良、忍讓、合群,等等,似乎只有這樣,才算是合格的“成年人”。

殊不知,真正成熟的,恰恰是那些不溫和、不忍讓,也不合群的人。

真正的成熟,是做個不好相處的人

常常聽到有人問:“我很溫和,為什麼別人卻越來越不把我當回事呢?”

這個問題,可以用白巖松在演講中說的一句話來回答:

因為你太好說話。

什麼事情,一找你就答應;什麼東西,一要你就給。

話有點扎心,也有點出人意料;但仔細想想,卻堪稱真理。

生活中,很多人都對人“有求必應”,以求得和諧的人際關係:

哥們一句“江湖救急”,哪怕自己吃著泡麵,也要從信用卡、花唄中東挪西湊,供他週轉;

同事一句“幫個忙唄”,就算下班後想去看電影,也還是默默坐下來改方案,改PPT……

泡麵難吃,賬單難還,盼了許久的電影錯過了首映,種種難受與心酸,也只有自己知道。

真正的成熟,是做個不好相處的人

演員郭冬臨,曾在春晚上演過一個小品,叫《有事您說話》。小品中,他的口頭禪是“有事您說話”。

大家見他這麼“上趕著”為人“服務”,紛紛不客氣起來,鄰居找他抗白菜,同事找他買火車票,領導要他去聯絡買車皮。

但其實,他並不認識鐵路部門的人,火車票是他連夜排隊花高價買的。

所以,買火車車皮這種需要門路的事,他怎麼辦得到?

小品最後,郭冬臨垂頭喪氣,有苦難言,卻還是說不出一個“不”字。

好說話當然不是缺點,但這個“好”應該是有底限的。當他人所託之事,超出了我們的能力,或者讓我們受委屈了,那就要果斷回絕。

成熟的人,懂得把自己放在首位,有些人和事,TA可以“來者不拒”,但有的人和事,一定會保持距離。

三毛說:

不要害怕拒絕他人,如果自己的理由出於正當。

當一個人開口提出要求的時候,他的心裡根本預備好了兩種答案。

所以,給他任何一個其中的答案,都是意料中的。

所以,別那麼好說話了,該拒絕時,就直接說“不”。

真正的成熟,是做個不好相處的人

很認同蔡康永說的那句話:

“容忍會導致我們不被在意,不在意會使我們失去活著的滋味。”

如果說,世上有什麼被高估的美德,那“懂事”一定是其中之一。

因為,太過懂事,也就必須要“扛事”,而扛的事,大機率下,以“忍”為代價。

在知乎上看過一個故事。

提問者是一位丈夫,他以“妻子太不懂事了,我該怎麼辦?”為標題,講述事情經過。

他說,他和妻子結婚時,妻子體諒他創業艱難,主動提出不要彩禮。

父母聽說後,沒有表示反對,他自己更是覺得妻子很懂事,慶幸認識了一位好姑娘。

十年後,他弟弟結婚,他父母東拼西湊,拿出20萬把二兒媳娶回了家。

他以為這事就這麼過去了。

直到有一次,妻子聽到弟媳婦在小區裡和人議論,說她是個“倒貼的”,妻子情緒崩了,好幾天都悶悶不樂,甚至還提出了離婚。

他才意識到,原來妻子並不“懂事”,還是在計較錢。

從提問裡,看得出這位丈夫對妻子的失望,可是他卻根本沒考慮到,妻子的失望,勝過他百倍。

因為愛他,妻子才會0彩禮嫁他;因為無法接受被區別對待,妻子才會崩潰。

說到底,妻子計較的,不是錢,而是“人心”

真正的成熟,是做個不好相處的人

作家獨木舟說:

“生活裡有一點,我不是太喜歡,那就是它總讓懂事的人來承擔糟糕的感受和結果。”

太懂事的人,總是為別人著想,總是用自己的善良、大方,體貼,免除別人的難處;

太懂事的人,看不到自己,總是把一切光鮮和美好,讓給別人,永遠讓自己吃最後一顆糖。

而真正成熟的人,會明白,該拿的必須拿,該要的必須要,千萬不能委屈自己,因為,不願為難他人,那被為難的,就一定是自己。

記住,以後別太懂事了,你越懂事,別人會越不懂事;你越忍事,別人會認為你沒事。

真正的成熟,是做個不好相處的人

人在年輕時,會非常注重“社交”。

甲的牌局,TA不缺席;乙的酒局,TA必到場;丙的棋局,也有TA的影子。

就像一隻花蝴蝶,整日圍著花兒轉,不管它是全開的、半開的,還是花骨朵。

要問TA為什麼這麼做?

TA的回答一定是:混圈子,就是攢人脈,就是求進步和謀發展。

真的是這樣嗎?作家李尚龍,講過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

這個故事是他自己的經歷。

大學時期,他非常迷戀社交,常常到各個社團轉悠,美其名曰“混個臉熟”,常常累得一身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