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賽與人生十原理

對體育,我不怎麼內行,但是一面看比賽一面聯想到人生種種,覺得有點意味。

看舉重,多次看到一個運動員第一次舉分量比較輕的那個槓鈴,卻沒有舉起來。第二次還是沒有舉起來。最後一次機會了,槓鈴的分量已加了七八公斤,他或她豁出去了,硬是穩穩地舉得端端正正。這是“背水一戰”原理、“置之死地而後生”原理,更是“發揮有待挑戰”原理。

人生不要怕挑戰,怕的是不能面對挑戰。

看球,每一次贏球似乎都大體能說清楚,包括對方失誤送來的分,你都能看明白。而忽然連輸數分,你會覺得莫名其妙,毫無道理。因為你對己方贏球是有心理準備、有要求的,當事者也是有計劃的,而己方的失利,對你則是計劃外的,是無意求輸硬是輸——輸於不經意間,輸於一時恍惚,輸於瞬間的走神。這是勝負不平衡原理。

我還有個怪想法,可不可以做任何事都有兩套計劃?一個是勝利,一個是受挫。

運動員是辛苦的,但我更同情教練。

教練多半是嚴肅的、沉重的、心有憂患的,他或她有時臨場叫停,囑咐兩句,運動員的表情並不像多麼聽得進去的樣子,但是叫停仍然能起很大的作用——問題不在於面授機宜,而在於改變一下比賽的節奏。

問題是,人生中應該如何適時叫停呢?這是“盡責、堅持與叫停”原理。

球賽當中,每一個球的成功與不成功,都帶有偶然因素,我們還常用“運氣球”這個詞,令人豔羨卻又頗不服氣。

我試過多次,只要我一感到比賽的某一方運氣真好,風水就輪流轉上了,不走運一方的運氣就開始來到了。運氣的問題,是碰巧的機緣,大體上屬於數學上所說的機率論的範疇,而機率論裡講究一個“大數定理”,就是說,只要比賽時間足夠長,僅僅靠運氣定輸贏的可能性就非常小。

如果你拋一次硬幣,其正面朝上的機率是50%,但如果拋100次甚至1000次呢?正面朝上的機率其實還是50%。所以歐美有人說數學是上帝的語言,而按我們中華文化的說法,這就叫道法自然,天道有常,天公地道。

這是“公平公正”原理。

但是有的運動員在獲勝後連連說“我很幸運”,這也極可愛。這是風度,這是禮貌,這也是“謙虛使人進步”原理。但這同樣是事實:你不說,事情也有這一面。

這是“運氣總會有一些,勝者不必太猖狂”原理。

我特別喜歡看的一個場面是比賽時拼得像靈魂出竅,比賽結束後雙方熱烈擁抱,或者至少是握握手,至少是互相拍一下手。

我認為地球的未來要靠這個——競爭關係,同樣也應該是友好關係,競爭是友好交流的一個重要方面。我不願意看到比賽結束後勝方牛得像要殺人,敗方慘得或氣得要自殺的場面。

這是“競爭歸於友誼”原理。

我不喜歡運動員哭,尤其是獲勝後的哭。壓抑到這個程度,我覺得違背了奧林匹克精神,違背了中華文化精神,反映了某種不完美的體育理念。

這是“不哭原理”。

我也極不願意聽動輒講什麼壓力。奧林匹克是光明的、健康的、自信的、快樂的盛大節日,您那麼大勁兒把自己壓過來壓過去幹什麼?

有的說法我完全不懂,比如說:“男隊已經失利,女隊的壓力更大了。”這是個什麼邏輯呢?誰能說清楚?

我們應該拼搏進取,我們應該追求表現優秀,我們應該珍惜榮譽,同時我們也應該君子坦蕩蕩,善於擺脫與轉化壓力,千萬不要動輒把壓力一詞掛在嘴上。不論勝負、不論金銀,都要心胸開闊、光明正大地共襄盛舉,為自己,也為各國運動員的成績歡呼歌唱。

這是“減壓擴容”原理。

有些年輕運動員,有些“黑馬”,一上來,其精彩表現令人不禁歡呼。噼裡啪啦先贏一場兩場,對方的老運動員勉強招架,好不容易才沒有落馬。但到決勝局,新星突然崩盤,老運動員如有天助,以懸殊比分獲勝。

越到緊急時候越看出真本事,越到決勝局、決勝分,越看出誰的功底靠得住。這是“決勝見真功原理”。

當然,也有“黑馬”一出手就爆冷大勝的情節,這是“世無常勝,新舊交替,逝者如斯夫”原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