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了,她就是這樣的人:你以為的包容正在埋葬婚姻,越早明白越好

算了,她就是這樣的人:你以為的包容正在埋葬婚姻,越早明白越好

作者:王正雨

不清楚大家在生活裡有沒有聽伴侶講過這樣的一句話,“

TA就是這樣的人

”。

最近我們在最近的夫妻諮詢中,遇到一個

案主

的丈夫,幾乎習慣性地把這句話掛在嘴邊。

“我知道,她就是這樣的人。”

每當我們想接著妻子的情緒去緩和兩個人的關係時,丈夫都會丟出來這句話。

“我沒介意,我知道她就那樣,我不想和她計較,不想看她生氣”

妻子在一邊就特別受不了這句話,丈夫一這麼說,就壓不住火、忍不住想懟他。

可能丈夫想表達的是

自己瞭解妻子,關心妻子,不想傷害關係

但是這句話為什麼會讓人感受到被冒犯呢?

因為對方這句話其實讓你感受到的不是被理解,而是

被定義,還是錯誤的定義

這讓你覺得,無論你在婚姻裡做了什麼,做了多少,有什麼樣的想法和意見,都被對方輕飄飄的一句話蓋上了。

他用一句,“你就是這樣的人”,就

放棄了理解你,也不再試圖去了解你

,看上去是包容,但實際上是失望之後被迫的包容。

算了,她就是這樣的人:你以為的包容正在埋葬婚姻,越早明白越好

你希望對方能多瞭解你一點,能知道你為什麼會這樣?能陪你一起調整。

但是對方話裡的意思就是,“

我放棄你了,你沒救了

”。

這就像是,你迷路了,走到一個房間裡,你希望愛人找到你,把你帶出去。

結果,對方說“

你這麼笨,你走不出去的,你就在那裡待著吧

”。

無助,又憤怒,“你都沒有來找我?你不知道路多難走,為什麼要說我笨?”

他就像是開了上帝視角在看著你,

高高在上,嘲弄著你的愚笨

你費盡心思地找出去的路,在他的眼裡就是徒勞的,“你那麼笨,還掙扎個什麼勁?我還理你,還安撫你,就對你仁至義盡了。你怎麼還無理取鬧呢?”

你走不出去,你就是笨的,你走出去了,你也笨過。

不論你做什麼,怎麼做都逃不開這個標籤。

這其實是因為我們生活中

習慣性的貼標籤行為

,把感情逼到了一個危險狀態。

今天我們就來分析一下這句話是怎麼讓你們的關係進入危險區的?

01既然你認為我是這樣,那我就變成這樣

首先我們來分析標籤會對關係產生怎樣的影響?

在心理學有一個概念叫“貼標籤效應”,是指

當一個人被一種詞語名稱貼上標籤時,他就會做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為與所貼的標籤內容相一致

無論是正面還是負面的“標籤”,對一個人的“個性意識的自我認同”都有強烈的影響作用。

我們來想象一下,如果自己被愛人貼上一個“愛嘮叨”的標籤“你總是這樣嘮叨”“她就是愛嘮叨”,你會有什麼樣的感受?

“我才沒總是嘮叨!我就說了兩句!”“什麼叫我愛嘮叨?我要是說一遍你就聽,誰願意多說?”。

你會覺得是在

被指責,自尊心被打擊

,不由得情緒暴起,就會容易出現攻擊性的話。

算了,她就是這樣的人:你以為的包容正在埋葬婚姻,越早明白越好

為什麼會這樣呢?

因為你覺得自己被誤解了:

感覺對方用一個片面的詞語,就否定了你的一切

這就像你做一份卷子,你做對了很多很難的題,但是有一道特別簡單的不小心寫錯了答案,結果被別人說“你真笨”。

你就忍不住要為自己辯解,“我不是這樣的,我沒有,你別瞎說”“你怎麼能這樣看我呢?”。

但是

對方已經形成的固有印象是很難改變的

,即使你以後再也不做錯題,他也會記得你做錯過。

所以你發現自己很難把標籤從自己身上撕掉,這個時候會出現兩種情況:

一種是,“既然你都覺得我嘮叨了,那我就多嘮叨點吧”。

“反正我也改變不了你的想法,我不能白背這個鍋吧”,既然你看到的我就是這個樣子,那我就真的變成這樣。

這其實就是

“貼標籤效應”

慢慢地你就不由得變成他說的那樣人,連證明都不去證明了,因為證明半天,對方也看不到。

算了,她就是這樣的人:你以為的包容正在埋葬婚姻,越早明白越好

另一種是,當你發現標籤撕不掉的時候,你的重點開始從標籤轉移到這個貼標籤的人身上。

解決不了問題,就解決掉製造問題的人

”。

然後你就從為自己辯解,變成了指責對方:

“你怎麼這麼自以為是?你憑什麼覺得我就是怎樣的?你真的瞭解我麼?”

“我這樣做都是因為你!你要是有點自覺,用得到我嘮叨?”

這種攻擊其實是出於

保護自己的一種被動技能

,對方的話,讓你受傷了,你怕他繼續傷害你,所以你拿起了劍。

這個時候,你的劍尖開始指向對方,對方也會感受到被傷害的威脅。

“你本來就是愛嘮叨,我又沒說錯,你怎麼還不讓說呢?”

這個時候,兩個人就很容易陷入一種針鋒相對的局面。

彼此開始互相攻擊,互相傷害

02被迫的包容和高高在上的好意

那給愛人“貼標籤”的人是怎樣的心態呢?為什麼會把標籤帶進婚姻中呢?

這裡其實涉及到一個

關係的可控性

夫妻兩個人的關係很親密,生活中常出現的情緒也會有很多。

當我們面對外人時,一般不會遇到外人很多的私密的情緒,所以和外人的關係是比較容易控制的。

但是伴侶不一樣,

伴侶會有很多的情緒需要我們接著

,有很多的關係要處理。

這就像是家裡所有的東西,衣服,檔案,鞋子,毛線,都亂糟糟地堆在一起,

你不由得就會有一種失控的感覺

,因為你找不到東西,你不知道怎麼處理。

為了方便處理,你就把每件東西貼上標籤,然後歸類整理,分不出類別來的,就通通收到雜物間。

想一想生活裡的那些標籤:

妻子希望丈夫能多陪陪自己,但是丈夫覺得自己工作很累,沒有精力了,不知道怎麼辦,就歸類成“黏人”;

妻子一件事說很多遍,丈夫不理解她為什麼要這樣,就把妻子的表現歸類為“嘮叨”;

兩個人一吵架,妻子說“你是不是不愛我了”,丈夫無話可說,覺得莫名其妙,就標記上“無理取鬧”;

這些無處安放,又解決不了的“雜物”,被通通的收進叫做“忍耐、包容”的雜物間。

為了讓局面是可控的

,標籤就這樣出現在了婚姻家庭中。

某種程度上,這其實滿足了丈夫內心對於關係的信任,這讓他覺得,我是瞭解我的妻子的,我們的關係是可控的。

算了,她就是這樣的人:你以為的包容正在埋葬婚姻,越早明白越好

但是

這並不意味著“標籤”的存在就是對的

標籤對他其實是一種無奈之舉,如果他能處理矛盾,能接著妻子的情緒,他完全不需要去單獨隔出來一個雜物間,去忍耐、去包容這些。

其實他內心對於雜物間的存在是不甘心的,這些都是

他強迫自己做出的妥協

這不是我想要的房間,我的房子裡不該出現一個這樣的地方。

但是他又不可能放棄愛人,放棄關係,放棄這個房間。

這種掙扎和不甘心,讓他很難平和地和對方相處,

那些包容和忍讓中的負面情緒是很難掩蓋住的

這種情況下,對方很難接受他

帶著情緒的“好意”

而一旦他的包容忍讓

沒有被理解,沒有被接受

,甚至得到重視。

他就會覺得憤怒,那些壓抑的情緒,輕易

就會被點燃:“你看我處處遷就你,你怎麼能不知好歹?”

這種

高高在上的

情緒,你怎麼可能會接受?

最終兩個人的親密的夫妻關係,因為標籤,就掉進了危險區,怎麼都掙扎不出來。

03

把愛人當成一本書,而不是一幅畫

人們為了方便自己快速

認識、瞭解一個人,就會透過對方在一些行為上的表現,

用一些形容類的詞來標籤化對方的形象

像是看到相親物件主動為自己拉開餐椅,就會覺得這個人很“紳士”;

看到一個小女孩去拿吃的喂流浪貓,就會覺得她很“善良”;

看到同事給大家買貴重禮物,就會覺得他真“大方”。

這個標籤可以幫我們節約後續去認識一個人的成本,但也會讓我們失去很多珍貴的東西。

或許你可以很快地瀏覽很多的資訊,但是

這些資訊都停留在一個很淺的層面

總是帶著有色眼鏡去觀察世界,很容易會讓你錯過很多很美的風景。

算了,她就是這樣的人:你以為的包容正在埋葬婚姻,越早明白越好

標籤的存在其實就是一個限制住自己認知的框。

一方面

會阻斷你和別人溝通的深度

你以為一個標籤就意味著你足夠了解對方,但其實摘掉標籤之後,你會發現你並不熟悉這個人,除了這個標籤,你一無所知。

另一方面如果你的標籤是錯的,是片面的,

你會發現自己的付出,都是無謂的、不可能被理解的

你會發現自己就像背錯了概念去考試,覺得自己寫得都對,卻怎麼也得不到分數。

你為了關係做再多的努力和犧牲,最後可能還是會起到相反的作用。

所以不要輕易地為別人貼標籤,要

把別人當成是一本書,而不是一幅畫

一幅畫可能再怎麼看都只是一幅畫,但是書卻常翻常新,能陪你很久。

end

留步!點點推薦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