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誤解的3個愛情心理學效應

被人誤解的3個愛情心理學效應

被人誤解的3個愛情心理學效應

一、我們看到的乃是自己想看到的,所見即所想。

其實,你正在看著你自己的鼻子,但是你並不知道你看見了自己的鼻子。

當你看著這些文字的時候,其實你也在看著你的鼻子——現在你是不是已經發現了這一點?為什麼我們平時沒有注意到?因為我們沒有想到自己的鼻子。如果你想到了鼻子,你就會發現你正在看著你的鼻子這個事實。

如果你的大腦沒有知覺到某個物體,即便你眼睛看見到了,但是你的意識會將它排除出去。

是的,因為想到,你便看到,因為沒想到,你便沒看到。

我們人看待這個世界就是這麼主觀,每個人都是在根據自己的心理狀態來觀察自然,包括科學家。

當我第一次從戴維邁爾斯的《社會心理學》讀到這個心理現象時,感到非常震撼。

我看到的這個世界,其實是我想看到的。我沒看到,是因為我不想看到,即便我的眼睛看到了,但是我大腦會將他們排除在外。

每個人何嘗不是如此呢?

從那以後,我開始認識到,自己以前在很多地方是多麼的偏執。

我們看待人看待事情是多麼的主觀,

這讓我開始意識到差異的由來,我知道我看到的是我想看到的,別人看到的是別人想看到的。

我們想看到的是一樣的,那自然能說到一塊,想不到一塊,自然說不到一塊。我學會了接納自己的不同,也懂得了尊重他人的不同。從那以後,對於我來說,這個世界上便不存在唯一的真理。

因為我們的看見太主觀,所以我們更要多傾聽別人,俗話說得好,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我們對世界對他人的看法是主觀的,對自己的看法也是主觀的。既然是主觀的,那不可能是全然客觀正確的,也就是說,這一切都是可以改變的。

唯一不能改變的,就是改變。唯一不變的,就是改變。

二、其實沒有那麼多人關注我們

世界上有三樣東西及其堅硬:鋼鐵、鑽石,以及認識自己。(原文的hard語帶雙關,既有堅硬,又有困難之意。)by本傑明富蘭克林

在我們世界的核心,對我們而言,起關鍵作用的就是我們自己。

當我們駕馭生活的航船時,我們的自我感覺持續的滲入其中。

設想一下這個情景,一天早上,你一起床發現自己的頭髮凌亂不堪,還很油膩,而你已經來不及洗頭,一時也找不到帽子。

於是,你稍稍整理了一下,便奪門而入,趕去上課上班。整個上午,你可能一直在意自己那糟糕的頭髮,而令你驚訝的是,和你一起上課的同學對此並沒有任何評論。

他們是在私底下嘲笑你那滑稽像,還是太過專注於自我而沒有注意到你那詭異的髮型?

這種恐怖的擔憂和壓抑,我想每一個在青春期時期長過青春痘,或者頭部臉部做過什麼手術的人,都深深的體驗過。

這是焦點效應帶來的錯覺,人類往往會把自己看著一切的中心,並且直覺地高估別人對我們的關注程度。

明白了這一點後,我開始逐步從深深的自卑中解脫出來。

這種在我們外形上出現的現象,同樣也會發生在我們的情緒上:焦慮、憤怒、厭惡、謊言和吸引力。實際上注意到我們的人比我們認為的要少。

我們總能敏銳的察覺到自己的情緒,於是就常常出現透明度錯覺,以為別人也對我們的情緒同樣敏銳的察覺。如果我們意識到自己很快樂,我們的臉上就會清楚的表現出這種快樂,然後你會覺得別人會注意到,

事實上,我們的表現可能比自己意識到的還要模糊不清楚。

所以,足見那種認為“不需要我多說,你就應該懂我的”言論是多麼幼稚、愚蠢。

除了你自己,沒有人清楚你的情緒的,如果你產生了什麼情緒,請你務必及時告訴對方。

“我感覺你不像以前陪我了”

“我感覺你不像以前一樣對我熱情了”

“你這樣打遊戲不陪我,我不開心”

因此,溝通之前,務必理清自己的情緒,務必清楚對方的情緒。

為什麼你的溝通沒有效,要麼你讓對方沒有察覺甚至誤解了你的情緒,要麼你誤解或者忽視了對方的情緒,後者會導致對方不願意和你溝通。

因此,如果你在大庭觀眾之下出糗,也別在意別人的笑聲,其實注意到我們的沒有我們想的那麼多,當你覺得別人在關注你的時候,其實所有人都覺得別人在關注自己。

因此,如果我們想要別人更好的關注我們,就需要我們更好的包裝宣傳自己,這就是為什麼要好好的建設朋友圈和社交軟體。

朋友圈就像名片,可以沒有,但有了,就要讓人印象深刻,對你有所瞭解。

三、別人喜歡我們,不是因為我們對ta好,而是因為ta對我們好。

列夫托爾斯泰在《戰爭與和平》裡說過這樣一句話:在很大程度上,我們並不是因為別人對我們好而喜歡他們,而是因為我們對他們好。

托爾斯泰不愧是文學巨擘,對人性體察入微。

心理學研究發現,對他人的積極行為會增加對那個人的好感,你幫助過別人,那你很樂意再幫助一次,哪怕只是舉手之勞。

反之,幫助過你的人,也很願意再次幫助你。

在為戀人祈禱後——即使是在心理學設定的實驗情景中,人們會對戀人表現出更多的承諾和忠誠。

所以,你不妨告訴對方:我要考試了,你能為我祈禱一下嗎?

1793年,本傑明富蘭克林證實了為他人提供幫助會增加對其好感的觀點,作為賓夕法尼亞州議會的秘書,富蘭克林遭到了另一個重要立法者的反對,於是他開始著手想把他拉過來:

“我並不打算透過卑躬屈膝地向他表示尊敬來博得好感,而是在一段時間後採取另一種方式。”富蘭克林說

“我聽說他的藏書當中有某本稀有的書,於是我寫了一封信給他,表示希望能閱讀那本書,並請求他能幫忙借給我幾天。他立刻送了過來,我也在一週後還給了他,並附上一封感謝信表示非常感激他的慷慨。當我們下一次在議會相遇時,他很有禮貌地對我說話(過去從未如此),並表示在任何情況下都會樂於為我服務。因此,我們變成了很好的朋友,友誼持續到他去世。”

富蘭克林說:“曾經幫過你一次忙的人會比那些你幫助過的人更願意再幫你一次忙。想取得一個人的支援,尤其是圈子外的人的支援,那就先找他幫個忙,事情會出現意想不到的轉機。”這種神奇的現象就是著名的“富蘭克林效應”。

這是一種「心理失調」現象,當我們幫助了一位我們不喜歡的人,我們心裡產生了矛盾;我們會極力說服自己,認為此人「其實不錯」,慢慢的忘了自己不喜歡他這件事。(韓德勝)

為什麼會哭的孩子有奶吃,因為孩子哭一次,大人就要花力氣安撫一次,小孩兒哭得越多,花的心血和時間也就越多,出於富蘭克林效應,大人就會越來越喜歡這個小孩兒。這同時也解釋了,為什麼母愛總是比父愛氾濫,因為大多數時候,母親花在孩子身上的心血,都比父親更多。

再比如為什麼單戀的人,總是容易越陷越深,“我付出了那麼多,為什麼TA還是不喜歡我。”根據富蘭克林效應。你付出得越多你就越喜歡他,而你越喜歡他你就付出得越多,這是死迴圈。

而在雙向的戀愛關係中,適當地利用富蘭克林效應,表現出對戀人的依賴之情,讓對方偶爾給你幫幫忙,提升TA對你的好感度,使雙方變得更加親密,這種策略對友情和親情關係,也同樣適用。

在日常的人際交往中,富蘭克林效應也是拓展人脈的有效技巧,比如新人出入職場,如何快速刷出同事的好感度。很簡單求幫忙,當然最好是些無關緊要的小事,如果啥都不會全都要同事教,那可能會得到反效果,畢竟你確實跟TA不是很熟。

同時,我們也要防止別人利用這樣的“智慧”來操縱人,比如,有人總是讓你不斷的幫助他,儘管你常常覺得很為難甚至很痛苦,但是你就是“根本停不下來”,因為很可能每一次你都在找理由安慰自己,其實我是非常在意這個朋友的或是非常喜歡這個人的,每一次你都在找理由。

而很可能你只是被有心之人“操縱”了。當自己需要幫助的時候,其實去找那些幫過我們的人會更明智一些,那些幫助過我們的人更可能再次幫助我們,而那些我們幫助過的人,未必肯伸出援助之手。

讓討厭你的人喜歡你的有效方法是,想辦法讓他幫助你。要使某個人喜歡你,也是如此,那就請他幫你一個忙,這會讓別人感受到被認同和尊重,能夠拉近彼此的心理距離。

借你一隻筆一本書,給你一個問題的答案,都是可以幫助你的範圍,起始的幫助越小,效果越好。

為什麼“

撒嬌女人最好命

”,因為這種女人懂得引導男人幫助她。更多問題新增導師:xiannv1949

愛一個人,需要學會對他好,想要被愛,就需要學會引導他對你好。

無能力,不成功。無方法,不成事。

愛是一種可以學習的能力。

願天下愛有情人終成眷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