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孤獨嗎?

前段時間,微博上有個討論度很高的問題。

你哪一刻覺得自己是“一個人”?

下面的回答令人心頭一酸:

精心措辭的朋友圈,等了20分鐘沒人點贊,然後默默刪除。

去電影院看喜劇,笑到忍不住拍旁邊的座椅,發現是空的。

第二支半價,買了兩個冰淇淋。一個還沒吃完,另一支黏糊糊地化掉了。

莫泊桑說:“人的脆弱和堅強都超乎自己的想象。有時,發現自己咬著牙走了很長的路;有時,卻脆弱得一句話就淚流滿面。”

而最脆弱的時候,不外乎是發現:

我是一個人。

在網上看到了這樣一句話:“原來,孤單才是生命的常態,每個人都曾單槍匹馬地戰鬥。”

在城市的兵荒馬亂裡,拼搏廝殺的每一個人,又有誰,沒有經歷過暗夜到來時的落寞和孤單呢?

有人說:“成年人的世界,遍地是演員。”深以為然。

孤獨不是人類刻意的自我培養、自我要求、自我改造,不是人類文明的產物,而是自然最古老的真相,是萬物最原始的本來面目。

人在離開母體之後,一直是孤獨的,我們的面板隔開了我們與外界,我們孤單地蜷縮在自我的皮囊之中。

孤獨從來不是一件有意思的事,但當它來臨,而我們無可避免的時候,儘量去孤獨中汲取力量。

在孤獨的時光裡,成長是最快的,因為一切都得你一人承擔。

成熟就是接納和排遣孤獨

在人生道路的某一刻,我們會突然意識到我們沒法再像小時候一有委屈就哭鬧著跟爸媽撒嬌訴說。一頓鬧騰下來,所有的不開心就煙消雲散。

而現在更多的是,我們得自己內心騰出空間來安放這些壞情緒,唯恐傳染給家人。

不得不承認,成熟跟孤獨是成正相關的。

你越成熟,越懂得自我接納痛苦,不再急於渴求對外傾訴,渴求分擔,而是自我默默地內在消化。

孤獨於生活是常態化

“生命從來不曾離開過孤獨而獨立存在。無論是我們出生、我們成長、我們相愛還是我們成功失敗,直到最後的最後,孤獨猶如影子一樣存在於生命一隅。

工作後,等我重新看到馬爾克斯在《百年孤獨》上寫的這句話後,頗為感同身受。

你要做的是想清楚如何在這種狀態下安放自己,而不是惶惶不可終日地陷在裡面。這種狀態跟吃飯睡覺是一回事,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事。

我幡然醒悟,第一次認識到可以如此審視孤獨。

是的,孤獨這件事跟吃飯睡覺一樣,對於芸芸眾生來說是常態。

你要明白沒有人可以陪你走完全程,可以共一段山水已經是幸運;你要明白不可能有人完全窺盡你內心的心思,若有人懂你一二分,你就應心存感激。

如此想想,我們就會釋然,是的,你大不必為此悲春傷秋。

懂得把孤獨納入自己生活的節奏裡,這是處理孤獨最完美的方式。

叔本華說:「要麼庸俗,要麼孤獨。」

一個人只有在獨處時,才能成為真實的自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處尚未崩壞的角落。可能是一個故事,是一首歌,抑或是一場相談甚歡的欣喜。

孤獨是一種能力。你有多孤獨,你的靈魂就有多熱鬧。能忍受住孤獨的人,都是有思想和理想的人。這世上,每個人都是孤獨的存在,而正是因為這份孤獨,讓你我彼此心靈相通,彼此感同身受。

彼時的人生軌跡不同,即使再次相見,也不過是兩條直線的短暫交匯。一轉頭,又向各自的前程奔去。

正如朴樹的《那些花兒》唱的那樣:

她們在哪裡呀?

她們都老了吧?

我們就這樣,

各自奔天涯。

這,就是人生的常態。

在孤獨中成長,在迷茫中堅強。

日後回首,一個人的那段時光,是自己人生長河中的無價之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