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生人:為什麼不如意的,總是“老實人”

坐在電腦前,

腦海不由浮現曾寫過一段文稿,大意應該是:“人的一生,其實就是在不斷學著跟自己的內心和解。”

記得落筆這一段文稿的時候,曾有朋友問過我,為何要上這麼一個。

當時回覆道:“因為,人的成長,往往是反人性的。”

——題記

隨筆生人:為什麼不如意的,總是“老實人”

提筆的時候,腦海突然閃過前段時間的一件熱點事情。

大意說的是:“鄭州大雨,有多輛車被洪水所浸泡,當時的街頭出現了很多人幫忙拖車賺錢,其中有一小夥,幫忙拉車,每輛收費五十。

起先一切變易正常,倒也沒有出現什麼意外的事情。

直到第十五輛車時,當時的女車主在小夥幫忙拉出車後,立馬變卦,表示只願意支付30元的拖車費。

為此,他們原們吵了一架,小夥覺得女車主不講信譽,說好50元,卻在幫忙後,開始反口。

而女車主認為小夥子趁火打動,落井下石 ,大發災難財,必將遭報應。”

後來,這件事情給發到了網路上,也引起了一定程度的熱議,如我們群內也在談論這件事情。

至少,記得我剛一上網,但被老友發問,說對這件事情的看法。

隨筆生人:為什麼不如意的,總是“老實人”

回覆道:“打個比例,二點。”

說罷,也不等老友們開口,便又道:“第一,你突然發覺自己身上的錢包掉了,你很著急,這時突然來了個電話,對方說,他撿到了你的錢包,然後打算將錢包歸還給你。當然,你也得為此而向他支付一百的誤工費。

這時的你是怎樣想的,又是一種怎樣的心態去看待這件事情?

好,這是第一個問題。

第二個問題,便是你在上班的途中撿到了別人的錢包,這時,你發現了對方的聯絡方式,你打了電話過去給對方,對方現在在忙,得等一段時間才能過來。

你發現,等到對方過來的時候,你已經誤工了。

然後,你便跟對方討要了一百的誤工費。

結果對方卻說,你這是趁火打動,落井下石。

那麼,這時的你要會如何去看待這件事情,包括去處理這件事情呢?”

隨筆生人:為什麼不如意的,總是“老實人”

問完這兩個問題之後,便又道:“其實,到了我們大家這個年齡應該大都知道,社會是複雜多元化的,如同人性在多數時候也從來都不是單一不變而是光暗交織的。

這就好比同一件事情,但當我們站在不同的立場,不同的層次,不同的利益鏈條,都可能會得到一些不同的看法。

最簡單的比如便是剛才那件事情,我只是隨便提了兩個不同立場的問題,卻就能讓人得到兩種不同的結論。

所以,這也就是為什麼會有很多人說,成年人的世界裡,難有對錯的因由了。”

說完這一段話的時候,當即便有老友發問,道:“那依你的意思,他們都沒錯嘍!”

看到老友這一段話的時候,沉默了一會,道:“不,事情發生了,當然有對錯。”說完,想了想,便又道:“其實,想分清對錯很簡單,可以從規矩,因果和契約這三方面上來看待這件事情,也就能做到公正和一目瞭然,不是嗎?”

隨筆生人:為什麼不如意的,總是“老實人”

書寫完這一段回憶的時候,在想,“人有時候真的很奇怪,我們嚮往自由也渴望自由。

可是,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卻選擇不斷去學習一些所謂的規矩和道德,用以約束和壓制自我的那一份本性,令其受到一定的規範和限制。

這從某個方面來說,是很矛盾的一種選擇和做法。

可是,卻又是一種很正確的做法。

因為,這個社會從不止只有你一人,而是由無數人,無數個集體和團隊,多層次多元化的一個複雜結構。在這樣的情況之下,若然是缺乏了一些相應的約束和規矩,那當真會比叢林還叢林。

而且,若然沒有一定的尺度作為衡量標準,那你要如何去分辨是非好壞,善惡忠奸呢?

最後,自我若是沒有一定的約束和壓制,隨心而動,卻又如何能夠擁有信譽,懂得如何去進行自我保護,更別說是責任與擔當了。”

“成長,往往是反本性的!”

……

篇外文:本文只是隨筆所編,只可觀賞,卻不可當真!

注:圖片皆來自網路,與正文無關!

文:看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