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生而知之,有人學而知之,有人困而知之

文丨萱小蕾、圖丨網路

有人生而知之,有人學而知之,有人困而知之

一個群友經常來吐槽她姑子的女兒,這女孩15歲了,在群友口裡,是一個不懂禮貌,口出狂言,目中無人,不尊重長輩的傢伙。

比如她經常對人說“神經病”,不管那個人是她爸媽,還是她外婆或其他姑或姨之類的。

印象深的幾次,是聽她講這個女孩來了之後就問她:“舅媽,中午吃什麼?”

群友回答吃什麼,女孩就說:“不好吃,我不吃,你給我做XXX……”

最初這位舅媽還是有求必應的,後來不高興了,就不管她了,女孩說不好吃,她就說“那你別吃”,或是“找你外婆做去”。

反正兩人關係不大好的樣子,群友對女孩的不滿,似乎更多來自她的父母沒有教育她,更像是對姑子的不滿。

後來一次,女孩又來,來了就要外婆的手機,給她姨打電話,也是在電話中說姨“神經病”。

打完電話又拿手機玩遊戲,群友老公、也就是女孩的舅舅就讓她把手機還回去,不許玩。

她不聽,開始一個個輪流罵。罵到舅媽時,說她:“你每天在我外婆家吃香喝辣,卻給我外婆吃豬食,剩飯!”把這群友氣得不行。

有人生而知之,有人學而知之,有人困而知之

那天過後,婆婆問她有沒有看到自己放在抽屜裡的幾百塊錢,群友說沒有。

隨後想起那個女孩,剛想問,婆婆趕緊說算了算了,可能我記錯了。

群友想,八成是那女孩拿了,心裡不安,跑回房間數自己的現金。現金是一萬,放著沒來得及去存。

結果一數就少了300,她問丈夫,沒有拿,自己兒子不會亂拿錢,拿錢會說,所以她覺得是姑子的女兒拿了。

又不方便問,但是很生氣,有次看女孩來了,她不故意把裝錢的抽屜邊上放了一縷紙巾,這種釣魚式的行為,當然也是不妥當的。

可她就真發現女孩又動抽屜了,雖然錢沒少,但是顯然她又起那個念頭了。

當天借女孩又說她壞話時,吵了起來,也就追問她是不是拿自己錢了,女孩也承認了,不過承認後並不悔過和害怕。

而是反過來跟這個舅媽吵架,說讓她還30萬,問她什麼時候欠她家錢,她說她爸娶她媽時,30萬給了孃家,一定就是舅舅舅媽吞了。

群友一生氣,就打電話給姑子,姑子來了,要打孩子,被外婆攔住,姑子氣得按住胸口哭。

帶走女孩後,群友的婆婆和老公怪她,怪她跟小孩一般見識,怪她打電話叫人家媽媽來……

有人生而知之,有人學而知之,有人困而知之

群友覺得很冤枉,她的想法,應該是對這個女孩積怨,想看她被教育或教訓,所以把事鬧大了,把她家長叫來了。

她的解釋是自己覺得這女孩太叛逆,得趕緊教育,不能再放任。

聽起來是有道理的,但是私心肯定還是有的,畢竟自己不喜歡,又見她總是不尊重自己、那麼跋扈囂張,叫來家長處理一下也對。

可惜的是,無論是哪種方式,她都會里外不是人,會被婆婆老公以及姑子一家記恨。

特別是那個“引誘人家再次偷錢”的行為,就更不妥當了。如果是正常教育,也不應該用這樣的手段。

這種拆開來讓大家都下不來臺的方式,會讓女孩被激怒,更仇視舅媽,更反叛。

會讓婆婆覺得媳婦故意不嫌事小,不給孩子和姑子一家面子,會讓丈夫覺得她沒風度,會讓姑子一家覺得她用心不良。

有人生而知之,有人學而知之,有人困而知之

說到這裡,估計很多人會問:“那麼處於舅媽這個位置,到底應該怎麼辦?”

我覺得最好的辦法,還是交給自己丈夫去處理,畢竟是女孩的親舅舅。

如果說婆婆會無條件偏袒會害了女孩,那麼舅舅至少要明事理一些吧,至少應該知道如何處理才妥當吧。

自己受的那點委屈,還真沒必要計較,畢竟對方是個半大孩子,又是親戚,跟她鬥嘴鬥智鬥勇都會顯得自己幼稚。

最重要的一點是,這種現在看上去很“叛逆”的孩子,是要用特別一點的方式對待的。否則不光不能改變,還得變得更讓人頭疼。

這個

特殊方式,自然不是強制,不是暴力,而是緩和婉轉一點、以愛和真誠為出發點去引導提示。

至於結果如何,還是要交給時間,急不得,也急不了,有時候還要講究個機緣和緣分。就像

小樹苗歪了,不能直接掰直,還得慢慢扶正。

有人生而知之,有人學而知之,有人困而知之

《中庸·第二十章》說:“或生而知之,或學而知之,,或困而知之……”

生下來就知的人,自然很厲害,但是大部分人沒有這個狀態。

多半是此後”學而知之“,學這個主要靠父母,父母一開始沒有教育引導好,或是沒做好榜樣,長歪了就比較難扶正了。

當然,學校也是有責任的,學校若是也沒能讓他們有端正的品行或認知,那就只能交給社會了。

或者說,沒有更好的辦法讓他知道如何正確做人,就只能等他遇到“困境”去改變了。

道理當然還是要給他們灌輸傳輸的,只是聽不聽得進去,一是講究方式,二是他自己想不想接受。

總之,

很多人的覺悟,都只能靠自己,靠經歷或環境的刺激。

若父母和學校都沒能讓他們走正確的道路,那去了外面的世界,受到一些新刺激時,就會有思索思考,有反省有領悟。

當然,

有些人很快經歷這個,有些人可能一輩子無法領悟。

或許他身邊的人用了很多功夫,心思,力氣,方式,都沒能改變他,但最終改變他的卻是一件與他毫無相干的事,或是一句毫不相干的話。

抑或是一件特別小的事,都有可能讓他在迷茫和錯誤的路上停下來,然後腦子裡靈光一閃,瞬間發現此前的自己完全錯了。

有人生而知之,有人學而知之,有人困而知之

這種頓悟,有時候也跟命運之說相關。回首自己的人生,不也有過許多錯誤和迷茫,而父母也不是什麼壞人。

他們也沒給多少壞的引導,當然也沒少給建議,沒有少講道理,可是那時的自己完全聽不進去,還有很多理論來跟他們辯論。

是什麼時候自己變得積極陽光了,變得平靜踏實了呢?似乎也都是自己經歷了許多事情後慢慢改變的。

有句話說:

“天雨雖大,不潤無根之草,智慧無邊,難渡無緣之人。”

用在這裡也算是恰當的,有些我們努力想要改變的人,

無法改變,就只好默默守護,盡力關照,其它的只能交給時間,交給他自己。

總會有個時刻,他會醒悟或懂事起來,從而擁有那種“我心自足,自信光明”的狀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