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賦》:繼“車同軌”後,嬴政開始“書同文”

嬴政一統天下後,廢分封,行郡縣。

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

這是我們讀的歷史教科書對嬴政的功績介紹,是非常簡單,沒有個中詳細過程。

《大秦賦》:繼“車同軌”後,嬴政開始“書同文”

《大秦賦》

“車同軌、書同文”是嬴政統一天下後隨便頒發一道政令就可以實現嗎?

當然不是。

這一點,正是歷史劇的一個意義。

在央視的《大秦賦》裡,就有嬴政“車同軌、書同文”的情節。

《大秦賦》:繼“車同軌”後,嬴政開始“書同文”

“車同軌”是在秦趙合盟的單元裡,劇情比較簡單。

只是用趙偃(蔣毅)和嬴政(張魯一)一段對話簡單帶過。

趙偃說“趙秦之路軌距不同,顛簸不止”。

嬴政藉此提議“秦趙兩國統一軌距即可”。

最後決定以秦趙軌距的平均值7。5尺為標準。

《大秦賦》:繼“車同軌”後,嬴政開始“書同文”

相比“車同軌”,“書同文”要詳細許多。

同樣是在秦趙合盟的單元,嬴政對比趙偃書信上的文字和秦國大不相同,遂萌發“書同文”的想法,下令李斯(李乃文)修正各國文字,以作統一。

文字修正完成後,嬴政取名秦篆,並立即下令在全國實行,要求與秦國貿易往來的商人也必須使用秦篆。

而此時這個單元已是“韓非(張皓越)密謀六國合縱抗秦”。

“書同文”也被賦予了更多意義,並用作劇情的一個要素。

《大秦賦》:繼“車同軌”後,嬴政開始“書同文”

嬴政離間燕趙矛盾來攻趙的手段驚醒六國。

韓非借弔唁之名入趙國密謀合縱抗秦之事。

六國合縱的關鍵在齊國,嬴政要齊國商人必須使用秦篆,欲藉此來破解六國的合縱。

《大秦賦》:繼“車同軌”後,嬴政開始“書同文”

“車同軌”能加快各地區之間的交通往來,“書同文”則是加強文化交流,兩者都能促進經濟的繁榮發展。

而“書同文”的影響更大。

一旦齊國允許齊商使用秦篆,齊國和秦國的交流將更加密不可分,自然不會悖秦。

而且,書同文能促進文化統一,加強認同感,這些都將導致齊國要受制、依附秦國。

韓非有才能有遠見,看出嬴政推行秦篆的真實目的,遂百般阻撓。

所以,“書同文”段落的最大意義正是在韓非。

《大秦賦》:繼“車同軌”後,嬴政開始“書同文”

李斯和韓非皆為秦篆一事到齊國臨淄。

在這場說服齊王的對決中,李斯顯然不如韓非。

最初,李斯用秦篆字型優美來說服稷下學子。

韓非知曉秦篆優勢,不和李斯分辨秦篆良莠,而是以“齊人義憤,秦國欲同化齊國”為由來說服齊王,並獻計用“商人大亂”為由趕走李斯。

如果不是嬴政利用太子丹套出韓非的計策,並讓李斯利用“齊人重利”這一特點,李斯不可能說服齊王使用秦篆。

《大秦賦》:繼“車同軌”後,嬴政開始“書同文”

從劇情編排來看,最開始的趙國邯鄲密謀六國合縱抗秦,到齊國臨淄阻止齊王不用秦篆,包括之後嬴政設計讓六國瘋狂鍊鐵來吸引六國居民。

在這些單元裡,劇情所塑造的韓非才華橫溢,卓爾不群,而且忠於母國韓國,是一個很有正面意義的角色。

聯想到後面嬴政讓韓非入秦為質,並深得嬴政賞識,甚至有蓋過李斯之勢。

後面或許會有李斯和韓非起矛盾衝突,以及韓非遇害的段落,劇情也一直在鋪墊兩人早已不是當年在稷下學宮時的朋友關係。

文中圖片來自劇中截圖,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