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平之戰中,當趙括落入秦軍包圍圈時,手握40萬大軍為何不突圍!

長平之戰中,當趙括落入秦軍包圍圈時,手握40萬大軍為何不突圍。

長平之戰是戰國時期秦國和趙國的一次大戰,經過這一次大戰,趙國直接損失四十多萬大兵,國力直線下降。長平之戰的起因是韓國的上黨地區,秦國和韓國交戰,打敗韓國並切斷上黨地區和韓國本土的聯絡,於是韓國準備把上黨割讓給秦國,但是上黨郡守不願意降秦,就把上黨地區獻給趙國,秦國因此記恨趙國,挑起長平之戰。

長平之戰中,當趙括落入秦軍包圍圈時,手握40萬大軍為何不突圍!

長平之戰中,當趙括落入秦軍包圍圈時,手握40萬大軍為何不突圍!

秦國派兵攻打上黨地區,佔領上黨地區仍然不罷休,又繼續進攻趙國的長平地區。秦國一開始的主將是王齕,趙國主將是廉頗,廉頗善於守城,他堅壁清野、守城不出,秦軍遲遲攻不下趙國城池,長平之戰陷入一年多的相持階段。打仗打的是錢糧,長期消耗戰,趙國國力不如秦國,已經吃不消,所以廉頗固守不出已經令趙王很不滿意了。後來秦國丞相範睢利用反間計,趙國就用趙括代替廉頗成了主將,而秦國已偷偷用白起代替了王齕。

趙括上任後,一改廉頗的固守策略主動出擊,率大軍攻打秦軍,白起佯裝戰敗誘敵深入,趙括不知不覺落入了白起設下的包圍圈。白起誘敵成功後,先派出一對兩千多人的精銳騎兵去抄了趙括後路,斷了趙括糧道,又派出兩萬多精兵把趙括的部隊截斷,斷了趙軍的退路,趙括腹背受敵,已陷入絕境。

長平之戰中,當趙括落入秦軍包圍圈時,手握40萬大軍為何不突圍!

長平之戰中,當趙括落入秦軍包圍圈時,手握40萬大軍為何不突圍!

趙軍被包圍後,只能原地構築工事進行防禦,而秦王知道白起包圍趙國之後,徵調全國十五歲以上的壯丁,一面給秦軍送糧,一面阻截趙國糧道,連秦王自己都親自到前線指揮。趙軍被包圍十多天,早已經斷糧,軍中甚至出現了人吃人的局面,那麼這個過程中,白起有四十萬大軍為什麼不突圍呢?

首先,白起陷入的包圍圈,地形狹窄,很難突圍。秦趙兩國再前面的相持戰中,雙方都構築了牢固的工事。趙括離開自己的城池,深入山地陷入秦軍包圍,前面是秦軍的防禦工事,後面有秦軍截斷退路,兩邊都是高山無法突圍,只能向前或向後突圍。向前有大量秦軍,而且秦軍的工事在高處,屬於易守難攻,趙軍根本攻不下秦軍工事,趙軍地處狹窄谷底,雖然有四十萬大軍,但是部隊無法展開作戰,而秦軍固守的高處卻是一字排開,部隊全部展開對趙軍殺傷力太大。

長平之戰中,當趙括落入秦軍包圍圈時,手握40萬大軍為何不突圍!

長平之戰中,當趙括落入秦軍包圍圈時,手握40萬大軍為何不突圍!

其次,向後雖然是最好的突圍方向,但是需要有援兵配合。這個方向要想成功突圍,需要援兵在外面側應包圍圈中的趙軍,兩邊同時進攻可破秦軍包圍圈。長平之戰中,秦王親自出動徵調全國壯丁支援長平之戰,但是趙王卻並沒有派兵援助趙括。從後來邯鄲之戰趙國打敗秦軍,燕軍犯趙又大敗燕軍,可以看出當時趙國還有兵力可以抽出,但是趙王沒有選擇救趙括,所以趙括陷在包圍圈出不來。

趙括最後還是選擇親自率眾突圍,然而沒突破秦軍包圍,趙括就被秦軍射死,主將一死趙軍紛紛投降,白起最後坑殺了這四十萬大軍。從以上的兩點原因可以看出,趙括不是不突圍,而是根本突圍不了,當然瞭如果趙括要是知道投降計程車兵最後全部被坑殺,估計從一開始就會選擇拼命突圍吧,反正橫豎都是死,死戰還會給秦國帶來沉重打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