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何在沛縣聲望很高,卻主動擁劉邦為首?網友:怪不得能活到最後

公元前209年,劉邦被沛縣的百姓共同推舉為沛公,自此,劉邦被徹底推上了歷史的舞臺。每每談及這段歷史,總會有人覺得蕭何更有資格帶領沛縣的百姓起義。因為,當時的蕭何,地位比劉邦高很多。劉邦當時是泗水的亭長,經常欺負縣裡的小吏,還縱酒好沾花惹草。

蕭何在沛縣聲望很高,卻主動擁劉邦為首?網友:怪不得能活到最後

但是,蕭何就不同了,《史記》記載,蕭何雖然也是主吏掾出身,但是很早就以公文寫的好,被眾人讚譽。而且,蕭何還曾經被呂公這樣的大戶請去舉辦宴席。這樣一對比,蕭何明顯應該比劉邦更受歡迎,也更有能力,更有聲望。

那麼,沛縣開始進行反秦起義的時候,為什麼蕭何沒有成為義軍領袖,反而,主動擁劉邦成了義軍首領了呢?

蕭何在沛縣聲望很高,卻主動擁劉邦為首?網友:怪不得能活到最後

第一,反秦起義具有一定的危險性,以蕭何的嗅覺,不能讓自己涉險。

史書記載,秦朝的御史曾經來到泗水郡考核地方政務,他們發現蕭何的能力更強,總是把事情做的井井有條。於是,蕭何在考核中被評為第一,被朝廷委任為泗水郡的卒史。後來,御史想向朝廷報告讓蕭何去朝廷做官,結果蕭何反而拒絕了。

平常的地方官如果能夠進入朝廷做官,肯定早就謝天謝地了,但是蕭何反而拒絕了天上掉的餡餅。這是為什麼呢?

這是因為,蕭何覺得天上的餡餅都是有毒的。《史記》記載:“郡縣多殺長吏以應涉。”這句話,我們可以看出來,大澤鄉起義之後,別說去朝廷當官了,在郡縣做小吏都是有風險的。

當時的農民為了響應陳勝和吳廣,都紛紛殺了自己的郡縣長官或者小吏。可以說,當大官非但不是好事,還是一場殺身之禍。蕭何敏銳地察覺到了這一點,所以,他沒有去朝廷做官。

我們可以發現,蕭何的個性很喜歡明哲保身,像沛縣起義這樣的大事,他肯定不會自己做出頭鳥。

史書記載,“蕭、曹等皆文吏,自愛,恐事不就,後秦種族其家,儘讓劉季。”這句話意思是,蕭何和曹參這樣的小吏,為了保護自己和家人的性命,擔心造反失敗被抓,會被秦朝政府報復,於是,把帶兵造反這樣的事都交給了劉邦。

蕭何對劉邦也不是沒有算計的,他有造反的心思,又不想承擔危險,所以讓劉邦做沛公。沒有做起義軍首領,也是蕭何主動權衡利弊的結果。

蕭何在沛縣聲望很高,卻主動擁劉邦為首?網友:怪不得能活到最後

第二,劉邦的身份與蕭何相比,更容易讓人信服。

其實,沛縣的起義軍首領的候選人,並不只是劉邦和蕭何,沛縣的縣令本人也有意帶領百姓造反。但是,蕭何和曹參認為,縣令畢竟是秦國的官吏,這樣的身份,想要帶領百姓起兵,很容易引起百姓的猜忌,百姓們會不服。

從客觀的角度來看,蕭何就已經把自己排除在起義軍首領的範圍之外了。

一個寫公文的小吏、縣令面前的紅人、被朝廷考績的第一名,這一層層身份,和平時期能夠讓蕭何尊貴無比。但是,在亂世,蕭何的這些頭銜,就和沛縣縣令的職位一樣,變成蕭何與百姓之間的階層鴻溝。

蕭何在沛縣聲望很高,卻主動擁劉邦為首?網友:怪不得能活到最後

也就是說,有了這些頭銜,蕭何平時人品再好,也會被百姓們當成不貼心的外人。那麼,對於想造反的百姓來說,什麼樣的人更貼心呢?

那當然是劉邦這樣一位從百姓中而來的小人物,真正站在百姓一邊的領頭羊。史書記載,當時劉邦已經在外流亡,彙集了幾百人馬,有了自己的小隊伍,這樣的人,百姓們會更信服。

蕭何在沛縣聲望很高,卻主動擁劉邦為首?網友:怪不得能活到最後

第三,劉邦具有特有的決斷力,這一點是蕭何無法媲美的。

我們可以比較一下,在沒有起義之前,蕭何的個性,就是一個好官的形象。他執法公平,善待劉邦這樣的小地痞,為了照顧,給押送人員送了五個大錢。總之,蕭何看起來挺受歡迎。

但是,有歡迎度的人就沒有弱點了嗎?並不是。除了害怕承擔責任之外,蕭何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容易屈服。呂后殺韓信時,蕭何不顧之前和韓信的交情,就幫呂后把韓信騙入宮裡。劉邦懷疑蕭何想造反,蕭何就開始貪汙以求保命。從這些後來發生的事裡,我們可以發現,蕭何雖有能力,但沒有獨斷個性和勇氣。

蕭何在沛縣聲望很高,卻主動擁劉邦為首?網友:怪不得能活到最後

反觀劉邦,他的決斷力就非常快。比如起義時,押送的刑徒逃跑了,劉邦就直接把剩下的刑徒都放了。缺少聲勢時,劉邦就透過斬白蛇,為自己造勢。

還有,比如沛縣的縣令後來反悔了,想再次投靠秦朝,就將縣城封鎖,想殺了蕭何和曹參。蕭何和曹參把事情告訴劉邦,劉邦直接給沛縣百姓寫了信,借百姓之手殺了縣令。之後不久,就做了沛公。從這些事裡,我們可以發現,劉邦敢做事又不怕事,確實適合當義軍的領導。

蕭何在沛縣聲望很高,卻主動擁劉邦為首?網友:怪不得能活到最後

另外,蕭何很瞭解自己的性格與能力,有自知之明。在認定劉邦為自己的明主之後,就一心一意輔佐。最後劉邦能成就功業,也是蕭何願意見到的。因為他覺得,自己的長處是輔佐而不是稱霸,能夠認準一個目標,最終成就漢朝的輝煌,一生也就無憾了。

比如惠帝擬定宰相人選,雖然蕭何和曹參其實關係並不好,但是,惠帝想立曹參為丞相的時候,蕭何卻興奮地哭泣,“陛下能夠任用曹參這樣有能力的人,那我死後就沒什麼遺憾的了。”對待關係不好的人,蕭何都能夠客觀評價他的才能,由此可見其對待漢朝的態度是十分忠誠的。

蕭何在沛縣聲望很高,卻主動擁劉邦為首?網友:怪不得能活到最後

綜上所述,蕭何雖然身份更高,看起來更有能力,人品更好,但是他個性使然,自知不適合作為義軍首領,主動放棄了機會,推動劉邦坐上首位。不過,作為漢朝開國三傑,著名的丞相,蕭何的一生也已經足夠豐富多彩了。不過,蕭何成就了自己,成就了劉邦,這與他獨到的意識和處事觀點是分不開的。在諸多功臣被殺後,怪不得只有他活到最後,不可謂是十分的高明瞭。

圖片/來自網路,侵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