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李林甫為相18年靠什麼專權?會製造資訊不對稱的話,你也行

如果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為“奸相”二字找一個代名詞,那麼李林甫稱第二就沒人敢稱第一,是的,連鑄成的銅像都遭到萬人唾棄的秦檜都遠遠不及他——你見過在盛世當奸相,盛世卻不是毀在他手裡的人嗎?

手把手教你:小人物如何平步青雲?

李林甫是唐朝宗室之後,按理說應該是一個含著金鑰匙出生的貴族,然而事實上,除了他姓李以外,其他的任何一點都沾不到皇室的光,不僅如此,他不學無術、言辭粗鄙的形象也時常受到士人階層的鄙視。

早些年的時候,李林甫曾花錢讓人向時任侍中的源乾曜推薦自己,沒想到源乾曜看完推薦信順手就給撕了,不屑一顧地說道:“做官需要品行端正,哥奴像是心地純良之人嗎?”(“哥奴”就是李林甫的小名)

受到鄙視的李林甫也不生氣,仍然不停地巴結著朝廷裡的貴人,最後終於得到了宰相宇文融的推薦當上了御史中丞。

揭秘:李林甫為相18年靠什麼專權?會製造資訊不對稱的話,你也行

一進入朝堂,李林甫就用他天生就極其敏銳的政治嗅覺聞出了升遷的味道。有時候,骯髒的下水道卻是通往繁華都市的蹊徑——李林甫開始結交宦官。

宦官是一個什麼群體?他們就如同生活在下水道的老鼠,生理的殘缺加上心理的扭曲使得他們常常被士人階層稱為“閹豎”。但就是這麼一群人,往往就能成為風雨朝堂之上的“萬事通”。

揭秘:李林甫為相18年靠什麼專權?會製造資訊不對稱的話,你也行

很快,李林甫就從宦官那裡得到了一個重要情報:

母憑子貴的武惠妃和太子李瑛的關係很不好,武惠妃想讓自己的兒子壽王李瑁入主東宮!

利用這個情報優勢,李林甫先人一步投身到了這場關於皇權未來走向的博弈之中——由於不方便和武惠妃直接會面,李林甫透過宦官的渠道向武惠妃表態,表示自己堅決會支援壽王做儲君,這讓武惠妃心生感激,李林甫就這樣把她拴在了自己的賊船上。

揭秘:李林甫為相18年靠什麼專權?會製造資訊不對稱的話,你也行

作為回報,武惠妃也給李林甫送去了一份“厚禮”:

宰相裴光庭去世後,大臣蕭嵩推薦韓休上位,這件事被武惠妃知道了,她立刻透露給李林甫,而李林甫也在第一時間把這個好訊息送到了韓休府上,由此,韓休這條線也被李林甫勾搭上了。

後來,蕭嵩和韓休政見發生了分歧,韓休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便向唐玄宗建議,任用李林甫為相,再加上武惠妃不斷地吹枕邊風,李林甫順利成為了宰相。

(順道說一句,唐代擔任宰相的人有很多,例如唐玄宗時期就有34人)

揭秘:李林甫為相18年靠什麼專權?會製造資訊不對稱的話,你也行

後宮、宦官、群臣這三條線都被李林甫勾搭上了,最後一條也是最重要的一條就是皇帝這條線了。

當時,張九齡、裴耀卿也是宰相且位置排在李林甫的前面,李林甫對這兩個人自然是恨之入骨的。

皇太子、鄂王、光王被人誣陷,唐玄宗想要廢黜三位皇子,張九齡和裴耀卿出面反對,唐玄宗對此很不高興。而李林甫從皇帝的表情中探明瞭皇帝的心思,便故意對宦官們說:“這是天子的家事,跟外人有什麼關係?”這話傳到唐玄宗的耳朵裡,唐玄宗很高興,便執意廢掉了三位皇子。

如此一來,李林甫在唐玄宗的心目中就留下了好印象,皇帝認為他是一個懂得分寸且遇到事情一定會站在自己這一邊的人,對他也就更加信任了。

揭秘:李林甫為相18年靠什麼專權?會製造資訊不對稱的話,你也行

製造資訊不對稱

取得皇帝的信任相當於從下而上打通了所有的環節,接下來要做的事情就是從上而下製造“資訊鴻溝”——簡單來說,就是李林甫要儘可能地成為皇帝和大臣們之間溝通的障礙,既要臣服百官又要矇蔽聖聽。

這一步其實是分兩步走的。第一步是壟斷“非正式渠道”,第二步是壟斷“正式渠道”。

所謂“非正式渠道”就是指的皇帝身邊的宮女、宦官,甚至包括廚子。對於這類人,李林甫的做法是用金錢加以賄賂,這幫人出身低賤,入宮侍奉皇帝無非就是為了錢,至於政治和國家大事,他們根本不在乎,更何況李林甫出手極為闊綽,自然就很順利地打通了這層關係。

揭秘:李林甫為相18年靠什麼專權?會製造資訊不對稱的話,你也行

比較具有挑戰性的是壟斷“正式渠道”。所謂的“正式渠道”就是指王公貴族和文武百官,這類人的特點是衣食無憂但是很在乎政治利益,行賄這一招在他們這裡行不通。

李林甫的做法是用最狠厲的手段打擊敢於上諫的大臣和言官。

當時,有一個叫杜懷的人上書規諫,第二天就被李林甫貶為縣令,而李林甫給群臣的交代是這樣的:“皇帝陛下乃是當今明主,這種妄議國事的言官就是害群之馬,要麼不說話,一說話就會致使國家崩壞。”

不得不說,言官群體在某種程度上確實是弊大於利的,但李林甫這種殺一儆百的方式其根本出發點就是為了壟斷言路,不讓皇帝聽到最真實的聲音。

除了打擊敢於直諫的大臣外,李林甫還會提拔大量親信,組成“李黨”,他深知,團隊的重要性要遠遠大於個人的能力。

揭秘:李林甫為相18年靠什麼專權?會製造資訊不對稱的話,你也行

壟斷完了資訊渠道,李林甫接下來要怎麼做呢?我們來看這麼一則故事:

當時,李林甫有一個政敵叫李適之,兩人同為宰相,李林甫為了獨享皇帝的寵信決定將其徹底消滅。

有一次,他對李適之說道:“華山上有許多黃金,如果能採集到的話可以大大充實國庫”,李適之覺得這是一個好辦法,他想都沒想就把這個訊息告訴給了皇帝,唐玄宗自然很高興,就召來李林甫問是否可行。

這下就輪到李林甫來表演了,他對皇帝說:“我早就知道這個事情,但華山是皇帝 天命所繫,出於體恤皇帝的考慮,我一直沒敢告訴您。”

這段話說得非常高明,李林甫把自己 包裝成一個體恤皇帝的好臣子,而把李適之醜化成一個只知道斂財而不顧皇帝利益的小人。其實 ,“華山生金”這種事情根本就是扯淡,但李林甫卻能在李適之和皇帝之間建立起一道“無知之幕”,離間了二人的關係 。

揭秘:李林甫為相18年靠什麼專權?會製造資訊不對稱的話,你也行

上述幾個例子只不過是李林甫玩弄的幾個小把戲而已,無論是對皇帝也好,還是對大臣也罷,李林甫製造資訊隔閡的最終效果就是讓整個朝廷失去認知能力。

正處盛唐時期的大唐王朝不是沒有人保持清醒,但李林甫的黨羽已經覆蓋了整個行政機構,也正因為如此,李林甫才不得不在這條路上一直走下去——他樹敵實在太多了。李林甫的兒子曾哭著勸誡他父親,但李林甫卻說:“勢已然,可奈何?”(都這樣了,有什麼辦法呢?)

從進入政權核心開始,李林甫就明白他是沒有退路的,他只能從不斷的權力鬥爭中獲得足夠的安全感,為了防止有人刺殺自己,李林甫連晚上睡覺都要換好幾個地方,所居住的臥室更是重關複壁,他深知,他一旦倒下,他的家人也將無一倖免。

為相18年,李林甫對於大唐的政治運轉構成了不可逆轉的腐蝕,他一手遮天的本事讓原本如日中天的大唐王朝陷入了萬劫不復的境地——因為李林甫的矇騙,唐玄宗始終認為大唐國運正隆,整日縱情於聲色犬馬。

公元753年,李林甫病逝,而就在他去世不到兩年,“安史之亂”就爆發了,雖然安史之亂的始作俑者是安祿山,但李林甫從根源上侵蝕了大唐的政治基礎,這個罪責他是無論如何都無法開脫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