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古代行刑時聽到“刀下留人”就停手?原來這13個字才是權威

為何古代行刑時聽到“刀下留人”就停手?原來這13個字才是權威

文|瘋子甲談史

說到古代的刑場,大家的腦海中就浮現出這種畫面:隨著監斬官的一聲令下,光膀子的劊子手往刀上吐一口酒,然後開斬,這種死刑的執行畫面在電視劇中常常看到,但往往我們卻看不到人頭落地的血腥場面,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往往這個時候都有個人來劫法場,通常都是未見其人,先聞其聲,一邊大呼著“刀下留人”,一邊快馬加鞭劫刑場,觀眾看的是驚心動魄,為何古代行刑時聽到“刀下留人”就停手?原來這13個字才是權威。

為何古代行刑時聽到“刀下留人”就停手?原來這13個字才是權威

古時候的犯人確定要被執行死刑的時候,是很難更改的,因為這涉及到一個“官威”的問題,更何況古人都講究一諾千金,一言既出,駟馬難追。如果已經下令執行死刑,而後卻反悔自己做的決定,那百姓們對官府就不會有敬畏之心,官威就蕩然無存。但是官府判定的案子也並不是全部準確又合乎情理,自然是存在著判定錯誤的案件,所以無辜喪命在官府手下的平民也不再少數,這種情況直到我國發展到宋朝時期才有了相對的改善。

為何古代行刑時聽到“刀下留人”就停手?原來這13個字才是權威

宋朝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經濟發達、文化繁榮的朝代,這個朝代的富有甚至超過了我國曆史上的唐朝。宋朝的社會繁榮是有原因的,在大宋300多年的歷史裡沒有特別嚴重的宦官專權,也沒有軍閥割據,所以也就沒有出現農民起義軍,相對來講,宋朝時期的內部比較穩定。這和宋朝的律法嚴明、官場風氣有很大關係,宋朝不但清官多,如包拯、寇凖,這些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名字,不僅如此,宋朝律法也是非常完善的。而宋朝最後的滅亡,也是由於自己自廢武功的“重文輕武”政策,導致外患所致。

為何古代行刑時聽到“刀下留人”就停手?原來這13個字才是權威

宋朝的法律還是比較完善的,主要體現在對司法的審查制度非常嚴格,只要犯人提出上訴,就要重新組織庭審,如果犯人真的有冤情的話,刑場之上只要拿出證據,行刑就必須立刻停止。

為何古代行刑時聽到“刀下留人”就停手?原來這13個字才是權威

相傳在宋太宗年間,曾有個寡婦劉氏跑到開封府告他的繼子王元吉謀害他,開封府的右軍巡司官不分青紅皂白就把王元吉抓過來刑訊逼供,王元吉被迫認罪。後來劉氏死去,這個案子到開封府司錄司複審,最後才發現王元吉可能被誣陷了。後來開封府把這個事情報告給宋太宗,宋太宗覺得這個案子有很多疑點,而且根本沒有充足的證據證明王元吉有謀害繼母的行為,於是就把他的死刑免去了。

為何古代行刑時聽到“刀下留人”就停手?原來這13個字才是權威

隨著朝代的更替,律法變得越來越完善,犯人被判刑後,還可以對判決表示不服,只要有確鑿的證據,還可以提出一審、二審上訴,這都是因為在大宋的律法中記錄著這13個字:凡死囚臨刑叫冤者,再勘問陳奏。死刑犯在臨死之前若喊冤,監斬官有權利暫停行刑,並給死囚一個陳述冤屈的機會。隨著朝代的更替,律法也變得越來越完善,清朝嘉慶十二年,皇帝特意在律法中加了一條“凡處決犯人,有臨刑時呼冤者,奏聞覆鞫。”

為何古代行刑時聽到“刀下留人”就停手?原來這13個字才是權威

如此看來,雖然電視劇裡有很多狗血劇情,但“刀下留人”這一設定在歷史上也是有跡可循的。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

參考資料:《宋史》《全宋筆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