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最可悲的三個人

文章到這裡就告一段落了,有什麼想法請記得及時聯絡小編

大家早上好,小編又來為大家服務了,您的每一次評論點贊都會帶來好運氣喔!

三國時期是一個能人輩出的時代,正因為有能力的人太多,也造成了很多人以悲劇為結尾,他們中的很多人在後人看來覺得真的是無比的惋惜,嘆只能嘆他們生錯了時代,那麼,在下面所說的這三個人裡面,你覺得誰是最可惜的呢?

三國演義中最可悲的三個人

第三位:假子劉封真遺憾

劉備半年戎馬生涯,娶了不止一個老婆,也給他生育了不止一個兒女,然劉備這個人天下最厚臉皮,危難時刻拋妻棄子,只顧自己的性命與安危,到荊州依靠正宗的皇室劉表來豐滿羽毛。那時有個姓寇的少年,已經在他帳下“小荷才露尖尖角”,表現出不凡,而且與劉備多少有點親戚關係,因為這小子的媽姓劉,作戰勇往直前,性情剛直,軒冕不凡。劉備就認了他當兒子,起名劉封,可見劉備是一個有野心的人,骨子裡早就想當皇帝呀。

據說劉備認劉封為乾兒子時,關羽百分百地不同意,由之關羽與劉封結下“恩怨”也埋下了伏筆。也正應了孟達所言:“疏不間親,新不加舊”,劉備終歸不是他的“父母”,就是那些親生骨肉,在權力與利益面前,也會落得被迫害的下場。劉備與劉封,論親情並非骨肉,位高蓋主,論關係似乎又不是君臣,遭人嫉妒,這非子非臣的關係真的很微妙。

劉備據有益州之後,實力漸豐,手下文臣武將也多了起來,劉封一直被劉備提防著,後來對孟達也不放心,才令劉封分掌孟達的兵馬,彼此牽制。關羽兵敗,幾次向劉封與孟達求援,劉封以駐地剛剛降附不敢輕易調動兵馬為由,坐視關羽全軍覆沒,這讓劉備對劉封的猜疑更大起來。

本來劉封就是來制約孟達的,孟達心知肚明,所以二人的關係越來越緊張,孟達明白劉備不相信他,也就不會重用他,便投降了曹魏,並寫了一封很有見識的信給劉封,預見到劉封的悲劇下場。劉封是忠於劉備的,在曹魏徵南將軍夏侯尚、右將軍徐晃與孟達兵馬的聯合打擊下,又加上申儀投曹魏,雪上加霜,劉封敗逃回成都。

劉備把關羽兵敗身亡,孟達降魏的罪過都加到他身上,諸葛亮更是對劉備講,這劉封剛愎自用,勇猛絕倫,將來有一天會誰也控制不了他,讓劉備儘早除掉這個隱患。

於是,劉備讓劉封“自裁”去死。

劉封仰天長嘆,感慨地說:“恨不用孟子度(孟達)之言”,含恨而死。

三國演義中最可悲的三個人

第二位:于禁功名被水淹

古人云:“守節之諡,以顯忠也;貳臣有傳,以勵貞也”!于禁是較早追隨曹操的人,名列五子良將之中,陳壽對他著墨頗多,一生建功立業,具古名將之風骨,可惜後來“晚節”不保,被關羽的水淹昏了神志,讓曹操的兒子曹丕羞辱而死。

思味于禁一生,戰功赫赫,表現出君子之品質,良將之風骨,顯示出非凡的智與勇。當曹操睡了張繡的嬸子,被張繡偷襲擊敗,當時軍心大亂,將士也成慌成恐,唯有于禁十分冷靜地約束自己的部下,整隊且戰且退,把損失降到最低。還沒有到達太祖駐紮的所在,遇到十多個赤身裸體受了傷的曹軍士卒。于禁覺得奇怪,叫住尋問,傷兵回答被青州兵搶劫了。(這所謂青州兵是曹操收服的青州兵馬),于禁聞知大怒,統手下奮擊那些青州兵卒,歷數他們的罪狀。

青州統兵的官就跑到曹操那告狀,反咬一口,讓曹操也一時不辨真偽。

手下很擔心,讓他馬上去找曹操申辨。于禁卻先修築營寨,不去見曹操,並對手下說:“張繡追兵在後面,說不上哪會追來,不先做準備,如何迎敵?我相信曹公明察秋毫,誣告有什麼用!”好一個君子坦蕩蕩,深得曹操的賞識與重用。

無論是隨曹操破呂布還是討袁紹,于禁都功勳卓著,太祖每有徵伐,總會讓他與張遼、樂進、徐晃等人輪換進為前鋒,退為斷後。

于禁治軍嚴明,大眾無私,獲得敵人財物從不據為己有,沒有私心,是難得的將才。

可惜的是曹操派他去協助被關羽圍困的曹仁,恰逢秋雨驟降,漢水氾濫,平地水深數丈,于禁所統兵馬被水灌了蛤蟆,關羽乘船攻擊,斬了龐德,于禁一改往日之風,被水淹成軟骨症,舉手投降……

曹操聞知,長嘆不已:“我瞭解于禁三十年,怎麼也沒想到面臨危難時,反倒不如龐德啊”。

是呀,大半生的清名與功業,怎麼就付諸東流了呢?悲哉,于禁。

三國演義中最可悲的三個人

第一位:空餘權謀嘆陳宮

假如呂布是一個真君子真英雄,假如呂布能夠用陳宮的“三策”,或許三國的歷史就會改寫。但歷史沒有假如,呂布不是君子也不是英雄,通古達今,足智多謀的陳宮,聰明一世,卻沒能領悟“良鳥擇樹而棲,賢臣擇主而事”的道理。他最早是追隨曹操的,只因曹操疑心太重,殺了朋友呂伯奢一家,並說出“寧我負人,毋人負我”而離開曹操,轉投呂布帳下。曹操攻下下邳之後,在白門樓上,看著軍士把呂布、陳宮押上來,曹操對他是又愛又恨,內心十分敬重和喜歡他,打量了一番陳宮道:“陳宮呀陳宮,你足智多謀,今天這是怎麼了?”

陳宮憤憤地望了一眼低頭喪氣的呂布,忿忿不平地說:“恨呂布這小子,不聽我的計策,落到今日的下場!”

曹操笑了:“你看現在該怎麼辦?”曹操從來不喜歡直說,他很愛惜陳宮的才華,希望他投降。

陳宮朗聲回答:“為臣不忠,為子不孝,只有一死!”顯示出大丈夫的氣概。

曹操便用陳宮母親事誘導他,陳宮回答:“我聽說以孝治理天下的人不會殺死別人的父母,把仁愛施加四海的人不會滅絕別人後代的祭祀,老母的死活決定權在你曹操而不在我!”說完,大義凜然地受死。

回味陳宮投到呂布帳下,確實出了不少良計妙策,凡是呂布聽便勝,不聽就必敗。最後被曹操圍於下邳,陳宮曾連獻三策,可惜呂布這個匹夫之勇,根本就聽不進去,使陳宮苦心運籌的妙策付諸東流,呂布最終成了甕中之鱉,束手就擒,活該有此下場。

筆者感嘆陳宮,這樣一位富有謀略的人才,運籌帷幄,遇機善變,頗知兵法奇正的人,如遇到真正的良主或從一開始就跟定曹操,將會是另一番天地。

歷史造就了太多的悲劇,陳宮可以說是三國時代最大的悲劇人物,讓人心痛。

掩卷沉思,落筆無言。“彼黎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哉蒼天,為陳宮而惋惜,也為三國中那些無盡的悲劇而仰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