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戰劉備到底錯在哪裡?“劉知兵”到底知不知兵?

江郎:小二,溫一壺酒,來一碟茴香豆。

說書人:客官今天想聽什麼歷史啊。

江郎:我想聽聽夷陵之戰的歷史,我想不明白為什麼劉備會失敗。七十萬大軍東征最後落得個倉皇逃竄,甚至還解鎖了“劉知兵”的蔑稱,劉備到底知不知兵?

說書人:曹操認為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法正認為劉備有謀略;賈詡認為劉備是雄才;劉曄認為劉備是人傑;諸葛亮認為劉備雄才蓋世;周瑜、魯肅認為劉備有梟雄之姿。他們這群大佬的評價難道還不如一個半桶水曹丕的評價嗎?罷了,既然你想不明白,那我今天就來講講吧,看看夷陵之戰的實際情況。

夷陵之戰劉備到底錯在哪裡?“劉知兵”到底知不知兵?

說書人:公元219年,這一年劉備在漢中正面擊敗曹操,繼而進位為漢中王。這個時候劉備地跨荊、益,大有高祖劉邦之相。公元221年,曹丕篡漢之後劉備正式稱帝。但不巧的是他的兄弟關羽被殺、荊州被奪,準備東征孫權時張飛也被殺了。一連串的失敗重挫劉備崛起的勢頭,一顆閃閃發亮的帝星竟有一絲暗淡。為了重整雄風,劉備正式誓師伐吳。

江郎:可是他剛剛經歷漢中之戰,益州的家底都快被他抖落空了,如此頻繁的大規模征討,豈不是窮兵黷武?

說書人:是啊,劉備窮兵黷武,可是縱觀三國誰不是哪?是曹操沒有窮兵黷武還是孫權沒有窮兵黷武?但凡你多看幾遍史書,你就會發現天下的烏鴉一般黑。贏了就是乘勝追擊,輸了就是窮兵黷武,這種“事後諸葛亮”的行為不可取。荊州屬於經濟發達地區,《隆中對》中的戰略方針也十分依賴荊州,對於蜀漢來說,荊州失不得。為兄弟報仇是一方面,但是更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荊州的經濟、戰略意義。

於是劉備聲勢浩蕩的開始東征,軍隊蕩起的灰塵遮天蔽日,綿綿不斷的軍隊一眼無邊際。您猜他有多少人?四萬人!沒錯,你沒聽錯,他就四萬人。後世所言劉備七十萬大軍,這件事其實是吹牛,劉備就算掏空蜀漢都湊不出七十萬大軍,《三國志》記載的是劉備支黨四萬人,馬二三千匹。

夷陵之戰劉備到底錯在哪裡?“劉知兵”到底知不知兵?

說書人:好傢伙,孫權一看劉備動真格的了,趕緊派人去安撫劉備。孫權這人也真有意思,你搶了人家的地盤,殺了人家的兄弟,還想讓人家和和氣氣的,這不純粹欺負人嗎?劉備氣得是咬牙切齒,開始放狠話:“誰說也沒用,我打定東吳了。”

江郎:打東吳也就不說什麼了,他為啥不帶上諸葛亮?他就那麼相信自己的能力?

說書人:諸葛亮要是也走了,誰坐鎮成都?那個樂不思蜀的劉阿斗?大軍出行最重要的就是保障後勤,留在後方監國的人更是重中之重,劉備不帶諸葛亮並不是不想帶,而是不能帶。如果法正不死,帶一個去打仗,留一個坐鎮成都,那才是上佳之策。可惜啊,法正、關羽、張飛都已經走了,蜀漢精英執政層出現了斷代,人才不足大大限制了劉備的發揮。魏延、趙雲這種有資歷的大將要坐鎮益州,劉備只能帶吳班、馮習這種二流戰將,從牌面上就弱東吳一頭。

說話間劉備就殺至峽口,吳班和馮習兩位先鋒率三萬人入吳境作戰,孫劉開始刀兵相交。

江郎:那劉備為啥不突襲東吳,打他一個出奇制勝?

說書人:談歷史是非常複雜的,因為你不僅要了解歷史知識還需要了解地理知識、軍事知識。你之所以能問出這個問題,那就證明你對地理不瞭解,你看看地圖。

夷陵之戰劉備到底錯在哪裡?“劉知兵”到底知不知兵?

說書人:四川周圍的巫山、大巴山、秦嶺、岷山、烏蒙山把四川盆地保護的嚴嚴實實,其他地方的人很難攻破四川,但遺憾的是四川也很難出川作戰,因為地圖限制了兵員投放能力和投放地點。劉備攻打江陵只能沿著長江出川,也就是成都-白帝城-秭歸,除非他繞道魏境和取道雲貴高原,當然我們都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事,特殊的地理就註定劉備沒辦法打東吳一個措手不及,這不是劉備的問題,而是地理位置的問題。

那孫權能穩定江東必定不是無能之輩,在危急關頭迅速修復與曹魏的邦交關係,同時派大軍支援秭歸。東吳在前線的指揮官是陸遜,陸遜可不是什麼新兵,他也是有實戰經驗的將軍。他經過慎重考慮放棄了秭歸,此舉激起了將領們的不滿,豈能不戰先退。名將和平庸將領的差距就在於此,大多數人都是比較短視的,總會計較一城一地之得失,但真正統帥千軍萬馬的元帥永遠都是注重大局的。陸遜放棄地勢狹隘的秭歸,把大軍展開在猇亭、夷道,兩軍遙相呼應呈犄角之勢。

夷陵之戰劉備到底錯在哪裡?“劉知兵”到底知不知兵?

劉備他知道不知道這是誘敵深入?有可能知道,但是他知道也沒意義,因為他不可能放棄。他已經60了,他還能有幾年活頭,不趁生前東征難道還要等死後讓劉禪東征嗎?此番東征能奪取荊州是最好的,屆時蜀漢地跨荊、益,還是有希望匡扶漢室的。於是劉備長驅直入,兵鋒直指猇亭。陸遜深知劉備急於求戰,故意堅守不戰,消磨蜀軍的鬥志。

劉備見猇亭無法突破於是派偏師攻打夷道,劉備此舉是非常高明的,如果陸遜去救夷道,那劉備上演“圍魏救趙”;如果陸遜不去救夷道,那麼東吳軍心必定渙散,而且夷道守將是孫桓,陸遜坐視孫桓遇害,那孫家人會不會針對他?

東吳最大的問題還是宗族互相掣肘,如果劉備能攻破夷道,那僵持的戰局就能開啟一個突破口。但可惜的是劉備並沒有等到夷道攻破,反而是迎來了慘敗。當時他駐紮在山林地區,本意是想避暑,畢竟當時氣候炎熱,如果不能解決士兵避暑的問題,那軍隊的戰鬥力定然會急劇下降。

至於所謂的七百里聯營,這件事純粹吹牛,曹丕那個半桶水自己都不咋樣還去嘲笑劉備不知兵。劉備終究是老牌梟雄,連曹操都惜敗於劉備,他怎麼可能不知兵。地緣限制了安營紮寨的地點,外加上炎熱的季節讓士兵大為不滿,不是他想要紮營于山林,而是除此之外也沒辦法,總不能讓士兵都泡在長江水中吧。劉備讓大軍駐紮在山林中,同時讓黃權水軍坐鎮長江沿岸,水軍為陸軍構築出一道預警線。

夷陵之戰劉備到底錯在哪裡?“劉知兵”到底知不知兵?

說書人:陸遜的反擊機會來了,陸遜派水軍切斷劉備陸軍和水軍的聯絡,然後兵分兩路,一路火燒陸遜軍營,一路去救孫桓。月黑風高夜,殺人放火天。這一夜陸遜一把火燒掉了劉備的軍營,幾萬大軍葬身火海,同時又戳破了劉備的統一夢,打斷了蜀漢的發展。劉備僥倖撿回一條命,連夜撤至白帝城。

夷陵之戰劉備到底錯在哪裡?“劉知兵”到底知不知兵?

江郎:那你說劉備犯什麼錯誤了?

說書人:袁紹官渡戰敗後無數人提出了失敗理由、曹操赤壁戰敗後又有無數人提出了失敗理由、劉備夷陵戰敗後也有無數人提出了失敗理由,但他們都是馬後炮啊。長期以來人們對歷史都是有一些偏駁的,勝利者做什麼都是對的,失敗者說什麼都是藉口。劉備做錯什麼了?沒有,他只是單純的失敗了而已。有很多時候你失敗不一定就是你多無能,而是因為對方要比你強。真要說劉備的錯誤,那可能就是戰術運用不行,而且還遇見了一個強大的對手。“劉知兵”這個蔑稱其實是不合適的,劉備肯定是知兵的,只不過是知兵程度不如陸遜罷了。

得嘞,今天就到這,我們下回再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