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城百藝 非遺名錄|橫掃三百年的“天下第一棍”

百城百藝 非遺名錄|橫掃三百年的“天下第一棍”

六郎莊五虎棍原名忠孝童子棍,是由北京海淀區六郎莊村民創造的一種民間藝術形式,在清光緒時曾極其興盛,當時的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對六郎莊五虎棍會的表演情有獨鍾。

六郎莊五虎童子棍會於光緒年間在豐澤園和頤和園承差數次,在走會時曾受慈禧太后御賜半副鑾駕,因此更是聲名遠播,被尊稱為“天下第一棍”。

百城百藝 非遺名錄|橫掃三百年的“天下第一棍”

80年代後期,由於各種原因,練習五虎棍的人越來越少,只剩下幾位老人還在堅持訓練。六郎莊五虎棍一度面臨失傳的窘境。

六郎莊五虎棍是一項集武術、戲曲、音樂、歷史故事和傳說為一體的重要的民間體育和舞蹈形式,以民間傳說“趙匡胤鬥董家五虎”為藍本,又在原有的八人之外又增加了馬童和拉車兩個角色,講述了趙匡胤路過董家橋時和其結義兄弟一起除暴安良的故事。

百城百藝 非遺名錄|橫掃三百年的“天下第一棍”

五虎棍會由文場、武場、儀仗組成,武場以各種棍術為主輔以拐、盾牌、棒等兵器編排成對打、群打的數十種套路,並有文場配合表演。表演時的所有兵器皆為木製,但其操練方式結合了刀槍劍戟的招式特徵。

表演中,要求“杆子頭”(武場演員)技藝嫻熟,配合默契,節奏張弛有度,尤其在群場時,翻、轉、騰、挪,棍棒紛飛,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場面激烈,節奏張弛有度,是集研習傳統武術和強身健體為一體的民間傳統體育專案。加上文場樂器伴奏和陣法演練,又具備了一定的舞臺特徵,極具欣賞價值,因此深受當地群眾喜愛。

六郎莊五虎棍的套路儲存系統而完整,這在北京地區尚不多見。由於受到宮廷演劇文化的影響,六郎莊五虎棍的表演中具備了一定京劇的特點,10個角色的臉譜畫法還遺存著京劇發展過程中的主要特徵。文場演奏配合不同的表演套路,用單皮板鼓、大鼓、鐃、鈸、鑔,奏出時而緊湊、時而舒緩的節奏,十分豐富和具有特色。

百城百藝 非遺名錄|橫掃三百年的“天下第一棍”

六郎莊五虎棍是北京地區目前歷史悠久、形式完備、技藝精湛、傳統技藝保留全面,且一直得到良好傳承的五虎棍專案,在北京地區極具代表性,是一項重要的民間體育和舞蹈形式,也為民間文學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日前在文化和旅遊部公佈的關於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專案名錄推薦專案名單的公示中,六郎莊五虎棍作為傳統舞蹈在列。

(文中圖片均來源於北京市海淀區文化館)

責編:賈亭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