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與多爾袞感情深厚,為何被逼死時,多爾袞卻無能為力!

清初的歷史中,多爾袞是一個比皇帝還重要的特殊人物,尤其是與年幼的順治相比。他扶幼帝登基,帶領清兵殺入北京城,把大清的朝廷從盛京搬到了紫禁城,之後又南下開疆擴土,為大清的基業立下不世之功。在世人的眼中,他是一個對孝莊有情有義的情痴,又是一個能征戰沙場的梟雄,在他身上有很多閃光點,但就是這樣一個人物,也有無能為力的時候,因為他連自己的生母都保護不了。

她與多爾袞感情深厚,為何被逼死時,多爾袞卻無能為力!

多爾袞的生母阿巴亥,是努爾哈赤最寵愛的大妃,但她卻在丈夫剛去世後便被逼殉葬。縱然多爾袞是一代梟雄,但是卻連自己的母親都無法保護,實在是天大的憾事!為何多爾袞竟沒能救下自己的母親?這還要從當年努爾哈赤之死說起。

這位後金大汗去世時68歲,而阿巴亥才剛剛37歲。照理來說,此時的阿巴亥未到中年,人生中還有很美好的未來,但是她卻被皇太極為首的貝勒們在丈夫死後逼死殉葬。這些皇子的理由是:父親留有遺命,要求大妃殉葬。

她與多爾袞感情深厚,為何被逼死時,多爾袞卻無能為力!

按照後金的傳統,丈夫死後,女子如有幼子在世,可以免於殉葬。而此時的阿巴亥,已經生下了三個兒子,分別是22歲的阿濟格、15歲的多爾袞和13歲的多鐸。一直寵愛大妃的努爾哈赤,真的會在死前留下這樣打破常規的遺命嗎?要知道,他曾經公開為大貝勒代善和大妃闢謠,說自己已經准許大貝勒在自己死後照顧撫養大妃和幼子,為何臨死前又要突然變卦呢?

她與多爾袞感情深厚,為何被逼死時,多爾袞卻無能為力!

這樣分析後,那份遺詔的真實性就值得推敲。退一步說,即便遺詔是真實的,皇太極並非陰謀迫害大妃,僅僅是落井下石,那為何阿巴亥的三個兒子不出來救母呢?多彩分析,主要是三個原因。

第一、不敢忤逆殉葬遺命

她與多爾袞感情深厚,為何被逼死時,多爾袞卻無能為力!

不論遺命是真是假,總之皇太極是能堂而皇之的宣佈賜死大妃的號令,如果大妃和三個兒子反抗,便會被扣上不忠不孝的帽子。這在當時的傳統背景下,是一定會招來鄙夷和壓迫的。真正要了大妃性命的,不是一道遺命,而是女真族對忠於丈夫和家族的傳統認知,正是這招道德綁架,讓阿巴亥和眾子不敢拼命反抗,即便不願意,也只能忍痛接受現實。

第二、政治迫害蓄謀已久

她與多爾袞感情深厚,為何被逼死時,多爾袞卻無能為力!

努爾哈赤還在世時,就曾經接到另一位庶妃的舉報,說大妃和大貝勒有染。為了維護自己的威嚴,努爾哈赤也宣佈,這本來就是自己今後的打算。當初的舉報,究竟是后妃之間的爭風吃醋,還是皇太極為了打擊代善做的功課呢?畢竟當時的四大貝勒中,代善可是居首位,而皇太極才僅僅是第四,要想拔得頭籌,離間兄長和父親的感情就是非常高明的一招。努爾哈赤去世的第二天,皇太極就大張旗鼓地帶著人去逼阿巴亥自盡,這不僅宣揚了他的號召力,也讓阿巴亥未得勢的三個兒子受到打擊,短時間內無法威脅他的地位。被逼殉葬後,她連應得的名號都沒得到。

第三、兒子年幼

阿巴亥的三個兒子中,雖然大兒子已經成年,也有了一定能力,但是他為人魯莽,缺乏謀略,與久經沙場的皇太極相比,不論是實力還是手段上,都不能相提並論。而多爾袞,雖然在8歲時就被父親提拔,開始共議國事,但是他畢竟年幼,人脈關係和實力以及手段各方面,都不及實力正強的皇太極。少不懂事的他,或許直到母親已經死去,才知道兄長們的行為。既沒有人際關係也沒有實力,根本不可能阻止母親的遇害。

她與多爾袞感情深厚,為何被逼死時,多爾袞卻無能為力!

不過可以看出,阿巴亥的去世,讓多爾袞如鯁在喉,始終無法放下。多年後,他追諡自己的母親為孝烈恭敏獻哲仁和贊天儷聖武皇后,又把她的靈位供入太廟,讓她得到了大妃應得的待遇。不過沒多久,多爾袞去世,他給母親的庇佑也隨之被撤下。到最後,他對母親的彌補也僅僅維持了半年之久,這份感情上的虧欠,想必會讓多爾袞在地下也感到不安。反觀阿巴亥,幼年嫁人,盛年被逼殉葬,短暫的一生都是被政治左右,只能為她嘆息是生不逢時,實在可憐!

參考丨《太祖武皇帝實錄》《清史稿》《清太宗實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