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爸不是羅大佑!“明星招牌”電影能走多久?

我爸不是羅大佑!“明星招牌”電影能走多久?

1905電影網專稿 “媽,我問你,我爸是誰?”“羅大佑。”這樣的對話出現在了5月28日上映的《迷妹羅曼史》中。

實際上,該片原名就是《我爸不是羅大佑》,講述了閆妮飾演的母親常常對兒子說“你爸是羅大佑”,不相信她的兒子為阻止這種“腦殘粉”行為,決定帶母親去找羅大佑對質,結果意外穿越回九十年代,並發現了母親曾經瘋狂的青春和傳奇愛情故事。

從故事來看,該片是標準的親情穿越電影,這類電影通常設定穿越情節是為了解開一個心結,如電影《乘風破浪》用穿越的方式達成了彭于晏、鄧超父子的理解與溝通;或是為了彌補遺憾,如《你好,李煥英》,用穿越的方式讓賈玲彌補心頭的遺憾,更深切的體會到母愛。

我爸不是羅大佑!“明星招牌”電影能走多久?

《迷妹羅曼史》也不例外,透過穿越的方式,以一個90後兒子的視角消除了對母親的誤解,與母親一起踏上尋父之旅,最終找到了“迷妹”母親的青春“羅曼史”。整體來說,其依舊延續了中國電影傳統的倫理情節劇傳統,但卻使用了一個如今不太常見的“明星梗”——“尋找羅大佑”。

換言之,這部電影在穿越親情(倫理)電影的基礎上,融入了一個“碰瓷”明星的懸念線索——“我爸到底是不是羅大佑”。誠然,周冬雨和魏晨透過“我媽”年輕時代頗具CP感的演繹讓那段“迷妹”的摩登青春得以合理展現,但這一“明星招牌”的套路用之稍有不慎,便容易弄巧成拙。

我爸不是羅大佑!“明星招牌”電影能走多久?

主線?彩蛋?“明星招牌”電影面面觀

早在2003年,正值“周董”人氣如日中天之際,一部《尋找周杰倫》伴隨著強烈的市場企圖,試圖用周杰倫、余文樂、陳奕迅等明星卡司聚集的方式在龐大的歌迷團體中開啟票房市場。該片亦是周杰倫第一次參演影視作品,但在影片中亮相不超過5分鐘,臺詞不超過10句。周杰倫在敘事中的意義更多的是其歌曲化作了女主人公對愛情的嚮往,藉此窺探現代人的戀愛觀。

當一部電影過於倚重巨星光環,而周杰倫本身在電影中短暫的登場除了商業需要和“點題”外,並未起到昇華主題等過多的意義時,這部電影已然在創作中走向了本末倒置——明星噱頭大於影像實質。果不其然,該片口碑平平,在豆瓣也只收獲了5分。

我爸不是羅大佑!“明星招牌”電影能走多久?

當然,同樣的“明星招牌”也會有驚喜之作,那就是2015年的《我的少女時代》。本片在展現浪漫溫情的校園初戀故事之餘,也透過種種細節展現了女同學們在網際網路時代到來之前追星的可愛伎倆和朦朧美感——課桌上要貼滿他的貼紙,家裡的牆上也都是他的照片和海報,還要自稱是他太太……一手懷舊牌打得有模有樣,戳中了影迷的青春回憶,也收穫了豆瓣7。8的高分評價。

我爸不是羅大佑!“明星招牌”電影能走多久?

女主林真心(陳喬恩 飾)在片中的夢想就是在有生之年,看一場劉德華的現場演唱會,而作為林真心愛情守護者的男主徐太宇(王大陸 飾)則在多年以後成為了她夢想的守護者,幫助她實現了這個夢想,也找到了遺失的愛情。片尾劉德華的出現,完成了所有人的心願,也填補了故事結構最後一環,堪稱全片“點睛之筆”。這也是劉德華首次在電影裡“演自己”。

4年後,《大約在冬季》帶著標誌性的齊秦IP登上了大銀幕。該片講述了男女主在1991年齊秦演唱會上相識相知相愛,卻屢屢因為誤會、變故和時代遺憾分離的故事。片中齊秦分別飾演了1991年和近30年後的自己,透過不同時空的兩次出鏡訴說了時過境遷、物是人非的懷念之情與唏噓之感。

儘管編劇饒雪漫自稱齊秦歌迷,並將齊秦代表作《大約在冬季》這一IP作為電影的靈感來源,但濃濃的瓊瑤電視劇質感和一些套路化的情節沖淡了本該屬於光影殿堂的魅力。因而,該片在豆瓣僅僅得到5。1的評分,從歌迷到影迷都難掩失望之情。

我爸不是羅大佑!“明星招牌”電影能走多久?

故事?噱頭?“明星招牌”電影還能走多久

同樣是“明星招牌”電影,為什麼上映後口碑好壞不一呢?是明星的問題嗎?顯然和他們無關,這幾部中表現最好的《我的少女時代》,僅僅在結尾才出現劉德華的真人“彩蛋”,完全只作為劇情的最後一環,完成自己在劇作中的任務,讓從主角到觀眾的夢想同時成真。

我爸不是羅大佑!“明星招牌”電影能走多久?

事實上,劉德華在該片能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卻起不到“雪中送炭”的作用。換言之,如果《我的少女時代》本身故事立不住,無論女主的“男神”是誰,最後他是否登場,都沒法改變這部電影本身的水準和底色,起不到“扭轉乾坤”的作用。

同理可以參考《尋找周杰倫》和《大約在冬季》。前者將周杰倫的歌曲提升為女主角的“愛情聖經”,但劇情對這位當紅巨星的過分倚重導致了劇情不夠流暢自然和主題的自我侷限;後者不僅啟動了齊秦堪稱最經典的歌曲IP,甚至霍建華飾演的男主同樣來自中國臺灣,名叫齊嘯,還原、致敬之意溢於言表,卻敗在了故事的俗套和蒼白上。

我爸不是羅大佑!“明星招牌”電影能走多久?

由此可見,當“明星招牌”的故事情節足夠優秀,演員的表演令人信服並引發共情,招牌上的明星是誰、有幾個、出鏡多久,甚至出不出鏡都無法起到決定性的作用,這部電影已經成功了;反之,如果從主題立意到故事情節乃至結構框架都根據這個明星“量身定製”,那多半會讓一部電影淪為這位明星的“追星現場”和“加長版MV”,失去了電影本應引發觀眾共鳴的光影魅力和情感能量。

當然,如果真的就想追星,還要拍成電影,不如拍個明星紀錄片,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