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榮新作《細說水滸》致敬英雄俠義 紀連海、吳克敬推薦

陽光訊( 記者 梁萌)“俠之大者,為國為民”,3月27日下午,資深媒體人、著名作家劉小榮(逍逍客)的散文隨筆作品集《細說水滸》首發式在西安舉行。該書以水滸之文字細節,解讀經典《水滸傳》蘊含的然諾信義,倫常綱義,人間道義,江湖公義和民族大義,為我們展現了瑰麗的中國傳統俠義文化的另一面。

劉小榮新作《細說水滸》致敬英雄俠義 紀連海、吳克敬推薦

劉小榮是陝西渭南人,1962年生,筆名逍逍客,諾思。1985年起陸續在文學期刊發表中、短篇小說、文學評論、散文隨筆等四百餘篇,在高校任教10年,在媒體工作26年,著有《冬夜如香》《最後的潼關》《落日秋槐》等多部作品,參與撰寫的《法國作家與中國》,獲國家圖書獎、中國圖書獎等。

此次劉小榮的新作《細說水滸》由陝西新華出版傳媒集團和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共同出版,集結了作者2015年以來創作的以解讀水滸(人物、故事和情節)的細節為核心的散文隨筆近80篇,17萬餘字。

劉小榮新作《細說水滸》致敬英雄俠義 紀連海、吳克敬推薦

著名文史學者紀連海評價:逍逍客的“用細節解讀水滸”,回到作品本身,用作品裡的器物、數字、動作、對話、場景、回目等等“細節”來解讀水滸這部經典小說,理據充實,時有新見,深入淺出,娓娓生動,不失為一部好看有用的水滸閱讀札記。

在劉小榮的《細說水滸》中,或以一句俗語、一段對話、一件兵器、一件服飾為題成文,有從一個動作、一個細節、一個場景、一個橋段入手娓娓道來,亦或是一個章回名目、一個人物外號……以散文或隨筆的筆法,借用西方“意象”分析手法,從另一角度解讀水滸。

劉小榮新作《細說水滸》致敬英雄俠義 紀連海、吳克敬推薦

首發式上,本書責任編輯鄭丹陽介紹了《細說水滸》的主要內容、出版過程,鄭丹陽表示:“作為劉小榮的第四本隨筆尊重文字,《細說水滸》尊重文字,尊重作者,細說而不戲說、不新說、不趣說,是一部研究水滸文字的細節解刨式隨筆文字。”

作為首發式上的“主人公”,談及這部以水滸為主題的作品,劉小榮感慨良多:“2015年4月24日,我寫下了《那個叫青面獸的楊志的刀》的文字,這是我‘細讀水滸’系列的第一篇,從此彷彿打開了一個新窗戶,一發而不可收拾。兩年多里,我利用零散時間開始寫這個系列,這是我固執致敬武松們的習慣了。”

劉小榮新作《細說水滸》致敬英雄俠義 紀連海、吳克敬推薦

陝西省作協副主席、西安市作協主席、著名作家吳克敬為《細說水滸》所做的序言中說道:“這部取名《細說水滸》的書,可以說是劉小榮生命的一個大夢。武松,林沖,楊志,扈三娘,孫二孃,顧大嫂……他們無不活在劉小榮的精神世界裡,給了他成長的力量和勇氣。真實的劉小榮,任俠使氣的武俠情懷,養成了他能扛事的本性與品格。”

劉小榮新作《細說水滸》致敬英雄俠義 紀連海、吳克敬推薦

《細說水滸》是一部體會認知、研究觸控水滸的學習札記,是一個不斷向《水滸傳》這部偉大作品核心靠近的過程,呈現了直面閱讀者的個人寫作。正如作者所言,“希望透過解讀這部累世經典文字,來完成對英雄俠義的致敬,以及今人對歷史的反思。”

劉小榮新作《細說水滸》致敬英雄俠義 紀連海、吳克敬推薦

【作者簡介】

劉小榮,1962年9月生。筆名逍逍客,諾思。資深媒體人(高階記者),作家。文化學者。西北大學中文系本科,南京大學中文系外國文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在高校任教10年,在媒體工作26年。著有《冬夜如香》《最後的潼關》《落日秋槐》《細說水滸》等多部作品,參與撰寫的《法國作家與中國》,獲國家圖書獎、中國圖書獎等。

曾任西安報業傳媒集團總編輯助理,西安釋出、西安新聞網總編輯。

西安市作家協會理事,西安市航模協會副主席,西安市網路聯誼會副主席,陝西省網路新媒體聯合會副主席,陝西省新聞高階職稱評審委員。

劉小榮新作《細說水滸》致敬英雄俠義 紀連海、吳克敬推薦

【著名文史學者紀連海推薦語】

《水滸傳》是中國的一部偉大的古典小說,是中華文化的瑰寶。逍逍客的“用細節解讀水滸”,五年前開始在“今日頭條——逍逍客說”陸續釋出以來,深受受眾喜愛。他回到作品本身,用作品裡的器物,數字,動作,對話,場景,回目等等“細節”來解讀水滸這部經典小說,理據充實,時有新見,深入淺出,娓娓生動,不失為一部好看有用的水滸閱讀札記。作為同道,我鄭重推薦,也希望大家喜歡。

紀連海,中國民生研究院特約研究員,北京師大二附中教師。著名文史學家,長期從事歷史教學工作,央視《百家講壇》欄目主講人之一。其主講“正說清代名臣”系列(和珅、紀曉嵐、劉墉等)激情澎湃、詼諧幽默、設問解疑、鞭辟入裡,是億萬觀眾熱捧的超級學術明星,被譽為《百家講壇》“十大名嘴”中的“最另類”。

【著名作家吳克敬“序言”】

《扛事》

能扛事,是一個人的膽識。

與劉氏小榮兄知遇累年,我知他就是個能扛事、扛得了事的人。我在寫出這段話來時,自己已然恍而惚之,感覺是不是溢美他了。因為他生得並不高大威猛,甚至還有點兒羸弱,與想象中能扛事的人,從形象上看似乎相去甚遠。不過我還是要堅定地說,劉小榮的確是位能扛事、扛得起事兒的人。得起事兒的人。

20世紀90年代初,我們從不同的單位,踏入西安報社,在一個鍋裡攪勺把,吃一樣的新聞飯。他讀書既盛且豐,把他的眼睛讀壞了,高度近視,騎著個半新不舊的腳踏車,來報社上班。那個時候都是這個樣子,腳踏車是每個人的標配。一次,我騎腳踏車來報社早了會兒,在報社院子裡把腳踏車放好,回頭看時,就見劉小榮也騎著腳踏車來了。我不怕他心生忌諱,在這裡要把我當時看見的他說一說了。他騎腳踏車的姿態,也許因為他眼睛近視的緣故吧,別人是直挺挺騎行的,他則屁股坐在車座上,而整個身子向前努力地匍匐著,一顆睿智的大腦袋,前伸著就幾乎耽在了車頭上!後來,他買了一臺標緻牌的小汽車,坐在小汽車裡操作方向盤,居然還是那一種姿態,前傾著身子,把戴著眼鏡的眼睛,都要貼在小汽車的前擋風玻璃上了。

近視的劉小榮,所以有那麼一種騎腳踏車的姿態,我是後來才知道的。他的愛人不會騎腳踏車,他每天來報社,是都要以那樣的姿態騎著腳踏車,把他愛人帶著,先要帶到他愛人工作的地方,然後再來報社的。我笑話 了劉小榮騎腳踏車的姿態,但他愛人偏就喜歡他騎腳踏車的姿態。她坐在腳踏車的後座上,因為劉小榮把他的身子匍匐得很低,就給他愛人留出了視野,是一路可以看著風景去上班的。她心疼他的先生,情不自禁地要抬起手來,在劉小榮匍匐著的身子背上,輕輕地撫摸。那一種享受,別人有嗎?或許只劉小榮有了,所以他堅持他騎腳踏車的姿態,哪怕添置了小汽車,依然保持著他的那種姿態不變。

日子像樹葉一樣,似乎非常稠密,卻也過得很快。我與小榮兄在報社的生活故事,還清晰地新鮮著,而我卻已六十大幾,他也往六十上奔了。

我們是好兄弟,我們沒有浪費時間。我於十多年前,因為自己心中的夢想,早早地離開了報社,做著自己想做愛做的事情,做得還算風生水起。劉小榮堅守在他的崗位上,承擔著他的承擔,我們隔些日子,互通一番電話,約上一個地方,小酌那麼兩杯,不僅延續著我們的友誼,還延續著我們共同的愛好。

我們愛好文學,他西北大學本科、在南京大學讀碩士,有著極其深厚的文學根基。我與他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時,就因為共同的愛好,而在陝西省作協的院子裡相認識。我把他是作為我親密的朋友看待的,有什 麼學術上問題,頭一個想到的人就是他。可惜沒做統計,我不知向他請教了多少東西。總之,他誨人不倦,都給了我非常精準的指教。不過,我也曾經給過他些許忠告,要他在為家庭,在為單位扛事的時候,不要 忘了他的夢想,給自己留點時間,把自己的愛好拿在手上,豐富自己的夢想,豐滿自己的愛好。

我這麼忠告過他,自然也期待著他。我的期待突然地就變成了現實,劉小榮寫出一部新的書稿,就那麼沉甸甸地塞進了我的郵箱。我當即開啟看了,這部取名《細說水滸》的書,可以說是劉小榮生命的一個大夢。 我聽他說過,起小就十分喜歡《水滸》,夢想他能是《水滸》裡的一個英雄。 武松,林沖,楊志,扈三娘,孫二孃,顧大嫂 ……他們無不活在劉小榮的精神世界裡,給了他成長的力量,給了他成長的勇氣。他說過自己,從小身體單薄,耽於書籍,因為內斂而恐懼逃避現實,便常於夢裡征服對手。

別人說他是一回事,自己來說呢,又該是一回事。

真實的劉小榮,寥寥數語,把他自己是說清楚明瞭。任俠使氣的武俠情懷,養成了他能扛事的本性與品格。這是難能可貴的呢,現在的社會,聰明優秀的人很多,但能扛事的人很少。

作家杜拉斯就曾講過這樣一個故事,在法國的一個小鎮上,有一戶住在鐵路旁的人家,由於長期拖欠水費,自來水公司停了他們的水。一人在家的女人,帶著兩個幼小的孩子,一整個下午,她沒辦法給孩子們洗澡,也沒有水給他們喝。做臨時工的丈夫下班回家後,全家人 離開住所,走向不遠處的鐵軌,一起臥在鐵軌上被軋死了。

能不能扛事,就這麼叫人心傷。扛住了,一切經歷都是下酒菜;扛不住,過往與未來都是一場空。

能扛事的劉小榮,說他內心沒有點兒焦慮或痛苦,是不客觀的。時間順流而下,生活逆水行舟。做個能扛事的人,扛出自己的成果來,是自己的幸福,更是家人朋友的幸福。

我祝福劉小榮,推薦他的《細說水滸》,會使閱讀了他的人,學著他的樣子,也能扛事。

吳克敬

2020年6月2日於西安曲江

(作者系著名作家、西安市作家協會主席、陝西省作家協會副主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