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和偉的“脫俗”,《走向共和》的爭議,會讓多少歷史正劇臉紅

一部電視劇用不用心,看它的選角就知道了。

2003年的《走向共和》,豆瓣9。7分,國劇封神之作。

它的選角堪稱讓“歷史活過來了”,長成這樣:

孫淳扮演的袁世凱。

於和偉的“脫俗”,《走向共和》的爭議,會讓多少歷史正劇臉紅

馬少驊扮演的孫中山。

於和偉的“脫俗”,《走向共和》的爭議,會讓多少歷史正劇臉紅

王冰扮演的李鴻章。

於和偉的“脫俗”,《走向共和》的爭議,會讓多少歷史正劇臉紅

呂中扮演的慈禧。

於和偉的“脫俗”,《走向共和》的爭議,會讓多少歷史正劇臉紅

呂中扮演慈禧

2021年初,有部劇低調開播——

《覺醒年代》。

超過12萬人打出豆瓣評9。3的高分。

於和偉的“脫俗”,《走向共和》的爭議,會讓多少歷史正劇臉紅

《覺醒年代》在2月份剛播出時熱度並不高,甚至有點默默無聞。

但2021年5月,它卻衝上了熱搜。

因為“選角”發酵了。

於和偉的“脫俗”,《走向共和》的爭議,會讓多少歷史正劇臉紅

《覺醒年代》長這樣:

曹磊版的魯迅。

於和偉的“脫俗”,《走向共和》的爭議,會讓多少歷史正劇臉紅

馬少驊版的蔡元培。

於和偉的“脫俗”,《走向共和》的爭議,會讓多少歷史正劇臉紅

朱剛日堯版的胡適。

於和偉的“脫俗”,《走向共和》的爭議,會讓多少歷史正劇臉紅

甚至連溥儀都被“克隆”了。

於和偉的“脫俗”,《走向共和》的爭議,會讓多少歷史正劇臉紅

而在《覺醒年代》之前這麼會“玩”角色的歷史劇,只有18年前的《走向共和》。

拍好一部歷史劇,從來都是一件不容易事。

“豆瓣9。7分”

“國劇天花板”

這些都是貼在《走向共和》身上的標籤。

但2003年《走向共和》在央視一套首播後,迄今再無電視臺重播。

於和偉的“脫俗”,《走向共和》的爭議,會讓多少歷史正劇臉紅

當時輿論的爭議之一就是:

《走向共和》裡的王冰老師塑造的李鴻章——太過“生活化”,甚至有點善良隨和。

與此前同類題材中的角色相去甚遠。

於和偉的“脫俗”,《走向共和》的爭議,會讓多少歷史正劇臉紅

沒錯,多數歷史正劇裡的角色塑造,都更傾向於“臉譜化”設定,因為觀眾更熟悉。

王冰老師當年的“新”演法,讓不少人猝不及防。

在《走向共和》播出18年後。

於和偉在《覺醒年代》中,也用了一種“新”演法去詮釋自己的角色。

用他的話說就是:像與老朋友重新認識。

於和偉的“脫俗”,《走向共和》的爭議,會讓多少歷史正劇臉紅

嚴格說,於和偉飾演的陳獨秀,是《覺醒年代》裡不多的,演員外形與所飾演的角色差距很大的一位。

但於和偉是位“一人千面”的演員。

他能抓住神,讓你忘記形。

於和偉的“脫俗”,《走向共和》的爭議,會讓多少歷史正劇臉紅

於和偉飾演曹操

於和偉的“脫俗”,《走向共和》的爭議,會讓多少歷史正劇臉紅

於和偉飾演劉備

不破不立。

於和偉替角色設計了豐富的生活細節,相比此前各版陳獨秀,很“脫俗”。

比如突出角色的愛吃。

於和偉版陳獨秀在劇中闡述自己革命理論的場景包括但不限於:

和朋友聚餐、在家小酌、以及吃日料。

將這個角色,塑造的像個浪漫生動的普通人。

於和偉的“脫俗”,《走向共和》的爭議,會讓多少歷史正劇臉紅

於和偉的“脫俗”,《走向共和》的爭議,會讓多少歷史正劇臉紅

因為愛吃,所以他很能體會飢餓帶來的痛苦。

看見逃荒的災民食不果腹,命如草芥。

生理上的共情和他的理想產生了共振,哭著說:“我們得讓中國人過上好日子,讓百姓能夠像人一樣活著。”

看,目標依舊偉大,但觸點卻足夠貼地(生活化)。

於和偉的“脫俗”,《走向共和》的爭議,會讓多少歷史正劇臉紅

沒有說教,而是用人物自然的行為去推導動因,打動觀眾。

四兩撥千斤。

就像《走向共和》裡吃鱸魚的名場面,吃出了國事天下事,吃出了一份無奈。

於和偉的“脫俗”,《走向共和》的爭議,會讓多少歷史正劇臉紅

講真,這麼會拍歷史正劇的,極少。

無論是《覺醒年代》還是《走向共和》,劇中人物的每一次動機,都能找到經得住推導的起因。

這才是歷史劇應有的開啟方式:還給觀眾視角,讓他們去叩開歷史的大門。

《覺醒年代》中有個印象很深的角色——北大的辮子教授辜鴻銘。

於和偉的“脫俗”,《走向共和》的爭議,會讓多少歷史正劇臉紅

這老頭教的是當時世界最“流行”的英語課,頭上卻留著前清最“時尚”的辮子,還養了幾房小妾。

大家都在推行新文化,他卻偏要復興傳統文化。

放在過去的同類電視劇中,不是反派就是小丑。

但《覺醒年代》既不遮掩辜鴻銘封建的一面,也不“閹割”他對傳統文化堅守的敬意。

比如他講的這段話(大意):

千萬不要以為我們割了辮子,穿上西裝,滿嘴英語,洋人就會高看我們。恰恰相反,當一箇中國人西化成一個洋人時,反而讓他們鄙視。所以,只有讓他們看到我們中國人,有與他們完全不同的文明和精神,他們才會在心裡對我們有真正的尊重。

於往於今,這段話都鞭辟入裡。

這也是為什麼《覺醒年代》收割了大波年輕人的心:

有看劇主動提高了覺悟的青年——

於和偉的“脫俗”,《走向共和》的爭議,會讓多少歷史正劇臉紅

有對歷史產生了興趣的青年——

於和偉的“脫俗”,《走向共和》的爭議,會讓多少歷史正劇臉紅

這在以往的主旋律同題材影視劇身上很難想象。

就連於和偉都說:

“過去,女兒從來不和我說我演的戲,這次,她主動發訊息給我,滿屏都是在跟我分享她的感受。”

如同一位網友的高贊留言: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鬧革命!”

看著是玩了於和偉新《三國》的梗,實則是一份認同,角色認同。

這背後,其實是塑造角色時的生動和合理。

正是如此,《覺醒年代》才像於和偉自己說的那樣:見天地,見蒼生,見國魂。

文/紅豬看電影編輯部:範西里

(圖片來自網路侵權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