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歲的李善長回家養老,耕田種地,朱元璋為何卻下令滿門抄斬?

洪武二十三年, 李善長已經77歲,朱元璋一道聖旨使他的命運發生了巨大轉變。除了李善長之子李祺與公主被流放至江浦,李祺之子李芳、李茂,因公主之恩未被牽累判罪,李善長及其妻女弟侄等七十多人一併處死。

李善長是明代著名的開國功臣,衷心輔佐朱元璋打天下,開創大明王朝,深得朱元璋的信任,更是被朱元璋比喻為漢之“張良”“蕭何”的開國丞相。

77歲的李善長回家養老,耕田種地,朱元璋為何卻下令滿門抄斬?

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當時封有六公和二十八侯,李善長居六公之首,朱元璋稱讚道:“善長雖無汗馬勞,然事朕久,給軍食,功甚大,宜進封大國”,升光祿大夫,左柱國,太師,中書左丞相,進爵韓國公,年祿四千石,子孫世襲,可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另外, 朱元璋還賜李善長丹書鐵卷, 免李善長兩次死罪, 免其子一次死罪。然而就是這樣的皇恩浩蕩,李善長也未得善終。

大明王朝建立後, 一些有功之臣或居功自傲、驕奢淫逸, 或心存異志, 圖謀不軌, 或功高震主,都被朱元璋猜忌。然而此時已經功成名就的李善長,雖有張良之才,有一肚子治國安邦的學問,卻沒有張良明哲保身,急流勇退的明智之舉。

77歲的李善長回家養老,耕田種地,朱元璋為何卻下令滿門抄斬?

反觀李善長,他非但沒有功成身退,反而變本加厲。

李善長是淮西籍人,朱元璋的老鄉。有權有地位之後,他利用手中的權力串通淮西籍人員拉幫結派,成為淮西集團的核心人物。胡惟庸正是在李善長的竭力推薦下,才從小小的知縣逐步登上宰相的寶座。

李善長為培植淮西集團勢力不遺餘力,處處以淮西籍官員利益為先。而淮西集團成員自恃是皇帝的同鄉,恣意妄為,同時又排斥異己,對淮西籍以外的人員極力打擊。例如,在胡惟庸當宰相前,朱元璋曾說楊憲可居相位,胡惟庸當宰相後聽說了這句話,就跟李善長說:“楊憲為相,我等淮人不得為大官矣。”

本來李善長就對楊憲在朱元璋面前說自己“無相才”一事耿耿於懷,於是想方設法誣陷楊憲,最終楊憲被殺。洪武四年,李善長因病離職休養,朱元璋賜臨他濠地若干頃,守墳戶一百五十家,儀仗士二十家, 之後,又封他兄弟和子侄為官, 又將他的長子李祺招為駙馬。此時的李家人可謂榮寵至極,但李善長仍然貪戀權力,不願離去。

77歲的李善長回家養老,耕田種地,朱元璋為何卻下令滿門抄斬?

另外,李善長還是一個心胸狹窄之人。

據《明史》載,李善長乃“外寬和,內多忮刻”之人。“忮刻”是嫉妒刻薄,心胸狹窄的意思。例如,參議李飲冰、楊希聖,只是稍微冒犯了他的權威,李善長馬上將其罪上奏皇上,罷免了他們兩人。同為開國功臣的劉伯溫,李善長的親信李斌貪贓枉法,被劉伯溫依法判處斬首,李善長找劉伯溫求情,劉伯溫堅持處死了李斌。此後李善長不但上奏誣陷越職專權,還攛掇淮西籍官員告劉伯溫,致使劉伯溫次年就稱病歸隱。包括《明史》還記載了李善長“貴富極,意稍驕”“有心計而無遠識”,這都說明了李善長自私狹隘。

胡惟庸之事並未給李善長敲響警鐘。

洪武十三年,胡惟庸因謀反被誅殺,受牽連者很多。而胡惟庸之所以都得到朱元璋的重用,全賴李善長的推薦,但是朱元璋並未牽連李善長。這件事本應給李善長敲醒警鐘,但李善長依然我行我素。甚至洪武十八年, 有人告李善長的弟弟李存義及其兒子是胡惟庸同黨, 朱元璋仍網開一面, 免了李存義父子死罪。這本該向朱元璋叩頭謝恩,免其死罪,但是李善長仍然不當一回事。

77歲的李善長回家養老,耕田種地,朱元璋為何卻下令滿門抄斬?

除此之外,李善長年事已高,無力約束部下,卻貪慾不減。

洪武二十三年,李善長已經77歲,已經沒有精力約束部下的行為,但是此時的他仍然貪慾不減。他想建造府宅,人手不夠,居然開口向手握兵權的湯和“借”一百士兵,動用軍隊可是大忌啊。湯和一經稟報,朱元璋龍顏大怒。同年4月,李善長又不顧國法,為親戚丁斌公然到各方說情。朱元璋忍無可忍,終於來了個大爆發,將丁斌治罪,而丁斌卻供出李存義父子參與了胡惟庸謀反案,幾經審訊之後牽連到了李善長。

77歲的李善長回家養老,耕田種地,朱元璋為何卻下令滿門抄斬?

巧合的是,天象也說主處大臣。

巧合的是,李善長牽扯進胡惟庸謀反一案之時,正好有人說要“觀星宿有變, 主處大臣”,更是加速了李善長的死亡。最終朱元璋以李善長在胡惟庸謀反案中“首鼠兩端,知而不報,大逆不道”判處死刑。而李善長曾經獲得的免死丹書鐵券,成了一張廢紙,77 歲高齡的李善長這才知道一死都不能免, 於是在家中自縊身亡。全家七十餘口人, 除駙馬李祺和他的兩個子女沾了公主之恩未受波及外, 其餘全部處死。

77歲的李善長回家養老,耕田種地,朱元璋為何卻下令滿門抄斬?

而在家天下的皇權思想影響下,本就草根出身的朱元璋,絕對不允許任何人凌駕於皇權之上。特別是王莽代漢,隋文帝取代北周,宋朝趙匡胤取代後周等,這些功臣,權臣取代皇權的前車之鑑,更是加大了朱元璋對功臣集團的猜忌,更不允許有人功高震主。更何況還是不知收斂,反其道而行之的李善長,他的下場早在大明建國之初就埋下了伏筆。

李善長真的參與胡惟庸謀反案了嗎,肯定沒有。李善長死後第二年,虞部郎中王國用的上奏已經說明了情況。那時的李善長早已封王,兒子又娶了公主,位極人臣,就是李善長幫助胡惟庸謀反成功,也不一定有如今的榮耀。更何況謀反也不一定成功。所以,李善長根本不可能參與胡惟庸謀反案。而朱元璋沒有處理,反駁王國用,顯然也是認可王國用的說辭。

77歲的李善長回家養老,耕田種地,朱元璋為何卻下令滿門抄斬?

所以,77歲高齡的李善長,雖然是明朝的開國功臣,位高權重。但是他在功成名就之時非但不功成身退,保全自身,還反其道而行之拉幫結派,更是自私狹隘,罔顧國法。深處宮廷政治漩渦,卻沒有清醒的頭腦,在胡惟庸事發時低調做事,警鐘長鳴,接連觸犯朱元璋的大忌,最終沒有落得善終的下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