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修仙傳》:把儒家“仁、義、禮”踩在腳下,用力踐踏(3)

(三)、廢禮

“荀曰守禮”。“禮”在儒家思想中,排在“仁”、“義”之後,也是極為重要的。

禮定尊卑。儒家重視尊卑、長幼、親疏之別,講究出身、地位、身份的差別,要求按照自己所處的位置遵守相應的行為規範。

和“仁”、“義”不一樣的是,“禮”的強制性、約束力更強。儒家衛道士們“以禮入法”,在制訂律法時,加入“禮”的條款,形成所謂的“封建禮法”,不僅限制人們的行為,還能深入影響人們的思想。

禮不可廢。在金庸武俠中,“禮”體現在對“師道”的尊重上,體現在嚴格遵守“江湖輩份”上。武功再高的人,對自己的師門,對自己的師傅,也得恭恭敬敬,對比自己輩份高的人,即便是實力不如自己,也得尊稱他“師叔”、“師伯”、“師叔祖”、“前輩”等,表面上也得老老實實的,輕易不能掃了老傢伙的面子。比如《笑傲江湖》中的令狐沖,雖然放蕩不羈,卻極為尊師重道,對偽君子師傅言聽計從,唯唯諾諾,不敢稍稍失了禮數。

《凡人修仙傳》:把儒家“仁、義、禮”踩在腳下,用力踐踏(3)

而在凡人中,簡直是亂套了。輩份的高低,不是按照資歷、長幼、入門先後來排的,而是根據拳頭大小來定的。今天你比我強,我喊你前輩,明天大家實力一樣了,就變平輩了,後天我比你強了,你得叫我前輩。

比如第二百一十五章《煉丹與築基》中,跑跑在地火屋裡築基成功出來,門口的醜漢發現後,“倒也乖巧得很,立刻點頭哈腰地陪笑著,連稱呼也由以前的師弟,馬上改成師叔了”。

再比如第七百零六章《雷萬鶴的震驚》中,跑跑按以前的叫法,稱呼“雷師伯”,雷萬鶴臉上紅白神色變了數遍後,終於苦笑一聲後說道:“師伯這稱呼,雷某萬萬不敢當了。韓前輩既然已經進階元嬰期,那就是晚輩的前輩了。”

“一日為師,終生為父”。儒家對於“禮”的講究是十分嚴格的,象凡人這樣以拳頭大小論輩份的做法,是對“禮”的極度藐視和徹底顛覆。

看完貧道以上分析後,有些道友恐怕會說,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我們追凡人那麼久,原來它的主角居然是一個“不仁不義”,而且“無禮”的貨色!

是的,沒錯,跑跑就是這麼一個貨!

《凡人修仙傳》:把儒家“仁、義、禮”踩在腳下,用力踐踏(3)

既然這樣,有些道友可能會說了,象這種道德敗壞的垃圾,我們還追他幹嘛!

這種說法就錯了。跑跑是不仁不義,而且無禮,但你不能說他道德敗壞。他不遵守儒家的道德,是因為他另有標準,他符合道家的做法,下面我們以《道德經》中的觀點來論證。

老子對於“仁”、“義”、“禮”都是反對的,看看他是怎麼說的:

〖《道德經》第五章。。。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道德經》第十九章。。。絕仁棄義,民復孝慈〗

〖《道德經》第三十八章。。。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老子認為,簡單一點講,道就是天地法則,德就是萬物天性。講道德,就是做事要符合天地法則和萬物天性。老子反對把“仁、義、禮”作為人們的行為標準,因為他覺得這些東西既不是天地法則,也不符合人的天性。

《凡人修仙傳》:把儒家“仁、義、禮”踩在腳下,用力踐踏(3)

首先,天地法則中沒有仁的說法。世間各種生物之間,是一個完整的食物鏈,植物從泥土裡吸收營養,在陽光雨露的滋潤下,茁壯成長;食草動物吃植物長大;低階食肉動力吃食草動物;高階食肉動物吃低階食肉動物;高階食肉動物死了,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腐爛後又重歸塵土,完成了一個小小的迴圈。所有的生物,都處在吃與被吃的鏈條中,你不讓它吃,它必死無疑;你不讓它被吃,食物鏈中在它上游的生物必死無疑。作為一種生物,它要存在於世,必然是以犧牲其它比它低階的生物為代價的。天地法則中,哪有可能講“仁”?

所以根據自然法則,從邏輯上講,儒家提倡的“仁”本身就是狗屁不通。

人類社會其實只是自然界的一個特殊的組成部分,人的身上,依然存在著許多動物的特徵。在人的天性中,自私是天生的,怎麼可能“愛別人勝過愛自己,愛父母勝過愛子女”?

所以儒家提倡的“仁”,完全是孔夫子的美好願望,根本沒有實現的可能性。之所以在歷史上會成為傳統主流思想,被一再提倡,只是因為統治者寄希望以此使讀書人成為酸儒,把獅子改造成綿羊,便於駕馭。

《凡人修仙傳》:把儒家“仁、義、禮”踩在腳下,用力踐踏(3)

其次,天地法則中沒有是非一說。老子認為,矛盾的事物其實是相互依存的,沒有惡,哪有善?沒有醜,哪有美?你想絕對分清善惡、是非、對錯,是不可能的,天地間根本就沒有這種標準。所謂的是非標準,其實是人定的,裡頭大有問題,實際上執行的是“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的那一套,為什麼說“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就是這個道理。誰是正義的,誰是邪惡的,其實都是贏的人說了算。〖《道德經》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較,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比如唐朝著名的“玄武門之變”中,李世民殺了哥哥李建成、弟弟李元吉,兄弟間自相殘殺,肯定不能說它對吧。但你看《隋唐演義》中,硬把李建成、李元吉說成陰險小人,李世民殺兄之舉,就變成了“大義滅親”,就符合了儒家的道德標準,而在很多史書中記載,其實李建成是一個很不錯的人。這樣的做法,只能說是“掩耳盜鈴”、“自欺欺人”。

又比如《九鼎記》最近一章《一飲一啄》中,明明是滕青山想抓董哲紫來換取自己需要的石刻,番茄偏偏要編出一個董哲紫殘暴不仁的理由,來顯示主角行為的正義。

欲加之罪,何患無詞。歷史上有多少人物,被潑上汙水,無法清白?歷史上有多少事件,被顛倒黑白,指鹿為馬?所有這些,都源自於儒家的“義”,源自於人為的是非、對錯、善惡標準,源自於儒家道德觀。

《凡人修仙傳》:把儒家“仁、義、禮”踩在腳下,用力踐踏(3)

再次,天地法則中也沒有什麼尊卑之分。儒家非要搞出一大堆的標準,說這個是高貴的、那個是卑賤的;這個是要尊敬的,那個是可以藐視的。其實你搞出來的這些東西,誰信哪?陳勝吳廣早就喊出了“帝王將相,寧有種乎”的口號,儒家的“禮”,以律法的形式強制推廣,所以大家不得不遵守。其實真正的明白人,誰也沒把它當回事,最後執行的,還是“拳頭大是哥哥”這一套。

儒家的道德標準,要求人們做到“仁、義、禮”,但按照人的天性,很少人願意這樣做,實際上也根本做不到。怎麼辦呢?所以很多人開始說一套,做一套,假仁假義,虛偽之風氾濫,表面上道貌岸然,背地裡男盜女娼。所以老子說:“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歷史發展的事實,被他不幸言中。

《笑傲江湖》中的嶽不群,就是典型的例子。人稱“君子劍”的嶽先生,表面文章可謂是滴水不漏,以至於在他身邊朝夕相處的令狐沖,都一直相信他是個正人君子。而骨子裡這人是個什麼貨色,想必不用貧道多說。

現實生活中,有多少嶽不群這樣的貨,道友們可以自己去算。但依貧道看來,我們每個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嶽不群的影子,因為傳統的儒家道德標準,定得根本不切實際,我們做不到,又不想被人說“不仁不義”,只好裝。

現在流行的一個詞叫“裝B”,說的就是這個意思。既要做婊子,又要立牌坊,“裝B”成風之後,每個人臉上都戴著面具,社會風氣就糜爛至斯。

貧道寧願喜歡凡人中的“真小人”,不願意看到嶽不群這樣不男不女的“偽君子”,那實在讓人噁心。

按照儒家的道德標準來看,跑跑確實是一個“不仁不義”而且“無禮”的人,但在貧道眼中,這種人很真,不裝B,所以貧道很喜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