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則聊齋故事被記入正史,可信度有多大

紀傳體斷代史書《後漢書》是南朝宋時期的歷史學家范曄所著,被列為“二十四史”之一,與《史記》、《漢書》、《三國志》合稱為“前四史”。

兩則聊齋故事被記入正史,可信度有多大

這部史書中有一個開創性的篇目《獨行列傳》,記載了一些奇人奇事,有的事以現代人的眼光來看,不僅弔詭而且玄幻,甚至會被一些人歸之於迷信。比如有關王忳(zhūn)的兩則精彩故事,幾乎可以直接移進《聊齋》。我們先來看看到底講的是什麼。

王忳是今天的四川新都人,新都漢代屬廣漢,現在屬成都,具體的生卒年不詳。按《獨行列傳》前後排序,大致在東漢光武帝劉秀時期的建武年間。

兩則聊齋故事被記入正史,可信度有多大

王忳有一次出遠門要去京師洛陽,在途中住旅舍時遇到了一個書生。書生當時病得很重,無人看護,王忳動了惻隱之心,就決定留下來照顧他。

書生已經病入膏肓,知道自己快不行了,對王忳曰:“我本來是要去洛陽的,哪裡想到一場大病襲來,我的命就在這呼吸之間了。在我的身子底下藏著十斤黃金,我現在全部贈給兄臺,但請在我死後能將我的屍骨收葬。”

兩則聊齋故事被記入正史,可信度有多大

萍水相逢,還沒有來得及問姓名,書生已經嚥了氣。

王忳拿出一斤黃金,置辦一應物什,又買了一塊墳地,給書生辦了一個風光體面的葬禮。

在入殮前,他趁沒人的時候,把剩下的金子全部放在了書生的棺材底下。

辦完此事,王忳從洛陽返回老家。過了幾年,縣裡給了他一個官做,跟漢高祖當年平級,當了一個亭長(派出所長),負責維護一方治安。

兩則聊齋故事被記入正史,可信度有多大

他上任的第一天,就發生了咄咄怪事。有一匹馬無端跑來,進了他的小衙門就停下不走了。他正在好奇的時候,忽然起了一陣大風,從天下降落下來一床繡花被子,正好就掉在了他的腳前。

好蹊蹺!王忳覺得這無主的飛來物件得上報,於是就稟告了縣裡的領導。領導認為既然是從天而降,而且是瞄著你降下來的,就是要給你的,你收著就是了。

王忳也不知道這東西該還給誰。後來有一天,他騎著那匹馬到雒縣辦事。剛到了雒縣,那匹馬就不聽使喚了,扯韁繩都停不住,一直把他帶進了一戶人家才停下。

兩則聊齋故事被記入正史,可信度有多大

正在疑惑的時候,這家主人出來了,看見馬之後,笑道:“啊哈!這次可是把盜馬賊也抓住了!”

王忳被盤問,這馬你是從哪來的?

王忳就原原本本地說了那天的經過,還提到了那床繡花被子。

兩則聊齋故事被記入正史,可信度有多大

這一番話把這家主人說懵了:“看來還真不是偷的,那天我家的被子被風颳走,和馬一起丟了,想不到都被老天爺送給了你,你也得做過點什麼積陰德的好事吧?”

王忳就說了當年收葬書生的事,還描述了那個書生長什麼樣,甚至還說了金子的事。

哪裡想到,這家主人聽罷之後,號啕大哭:“那是我的兒子金彥呀!他是要去京師的,一走就杳無音信,我們一直不知道他到底在哪兒。哪裡能想到這個苦命的孩子已經沒了,還是恩人您好心收葬了他。這番大恩一直不能報答,老天是用這種辦法來彰顯您的功德啊!”

兩則聊齋故事被記入正史,可信度有多大

王忳卻說,好不容易知道了馬和被子的主人,那一定得奉還。但金彥的父親堅決不要,反過來還要贈送他很多東西。王忳誠懇地辭謝,不受而去。

金彥父親當時在州里當從事,就是當刺史的佐吏,相當於秘書或者助手之類的官。他專門致信給新都縣令,請他準了王忳的假,二人一起去迎金彥的靈柩。到了地方,發棺一看,果然如王忳所言,剩下的金子一分不少都在。

王忳因此聞名遐邇。

兩則聊齋故事被記入正史,可信度有多大

後來,他被調到了郡裡當了功曹,也是個秘書之類的助手,像蕭何當年一樣。不久,他被舉薦為茂才,呵!茂才就是秀才,當時為了避光武帝劉秀的諱,就把秀才改稱為茂才。當了茂才,身份改變,從原來的吏升為官,王忳被任命為郿縣令(今為陝西眉縣)。

去就任的路上,王忳路過一個地方叫斄(tái)亭,在今天武功縣南。

當時天色已晚,他準備在這裡打尖過夜。但當地的亭長卻力勸他換個地方,說這裡有鬼啊,已經死了好幾個人,太兇險了!

兩則聊齋故事被記入正史,可信度有多大

王忳倒不怕:“仁勝兇邪,德除不祥,我沒做過什麼虧心事,就是有鬼又能怎樣!”

當晚,他就宿在亭內。

到了深夜,果然聽見了動靜,是一名女子的聲音,好像在喊冤。

王忳也有點心虛,但他仍能壯著膽子說:“有什麼冤屈,可以過來說話!”

隱隱聽那女子說:“我沒有衣服,不敢進去。”

兩則聊齋故事被記入正史,可信度有多大

王忳就找了一件衣服扔給她,女子於是著衣現身,哭訴道:“我的丈夫原是涪縣縣令,上任的途中經過此地,投宿亭內。亭長殘殺了我們全家十餘口,埋在樓下,把財物都拿走了。”

王忳就問亭長的姓名,女子道:“當時是亭長,現在是你屬下的遊徼!”

有人誤以為“遊徼”是個人名,其實也是個鄉里官吏的名稱,不過是最低階的,掌巡察緝捕之事。《漢書·百官公卿表》:“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長;十亭一鄉,鄉有三老、有秩、嗇夫、遊徼。”

“既然是他,你為什麼殺了那麼多其他的人?”

兩則聊齋故事被記入正史,可信度有多大

女子回答:“我白天不能出來申訴,只有在夜間陳述冤情。那些人總是睡覺不予理睬,我很惱火,所以殺了他們。”

王忳說:“好吧,我來為你申冤,但請別再傷害無辜的人。”

女子應聲隱去,衣服滑脫於地。

第二天一早,王忳把那名遊徼召見訊問。遊徼大驚失色,不得不服罪,王忳將他收押。他的十多個同黨都被抓獲,也都認罪伏法。

兩則聊齋故事被記入正史,可信度有多大

隨後,王忳派人起出了那家人的屍骸,裝殮之後送歸他們的故鄉。

由此,斄亭又恢復了清靜和平安。

王忳後來的發展如何,史書沒有記載。

兩則故事講完了。《後漢書》作者范曄既然收錄其中,想必他是信的。顏之推將其採入《冤魂志》,中有“飛被走馬與鬼語”之說。明代金懷玉有傳奇戲文《繡被記》,演的也是“王忳葬金”一事。

兩則聊齋故事被記入正史,可信度有多大

王忳在後世成為施恩得報的典範。

唐代李瀚著有《蒙求》,其中有:“王忳繡被,張氏銅鉤。”這是一本很有價值的兒童識字讀本,四言韻文,上下對偶,各講一個掌故。

依此來看,李瀚也是信的,不知道您看法如何?

參考書籍:《後漢書》《資治通鑑》《漢書》《冤魂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