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武松和魯智深反詔安,能帶走多少好漢

如果武松和魯智深反詔安,能帶走多少好漢

梁山108將大排名之後,宋江又給大家安排了職位。而後,宋江還和眾兄弟一起立誓,證明大家都會像親兄弟一樣,各無異心,生死一心,患難相共,保家衛國。

到了重陽節,宋江安排了“菊花大會”,和大家把酒言歡。期間,宋江讓樂和唱自己填的詞《滿江紅》,最後一句是“望天王降詔早招安,心方足”。

武松當時就不樂意,說宋江冷了眾兄弟的心。李逵更是發作,把桌子踢碎,後來魯智深也說,如果招安,大家乾脆分別算了。

如果武松和魯智深反詔安,能帶走多少好漢

看到這裡,很多讀者認為,武松、魯智深、李逵等人反對招安。

(也有人說,林沖反對招安。但是,林沖從沒有反對招安,他看到高俅也只是怒目而視。央視水滸電視劇中,林沖才是反對招安的人,而且最後還氣死了。不過,這只是電視劇改編,不符合原著。所以,林沖不反對招安。)

據此,有些人覺得梁山好漢不是一條心,認為魯智深和武松徹底反招安的話,能帶走一部分梁山好漢。

如果武松和魯智深反詔安,能帶走多少好漢

真是如此嗎?如果武松和魯智深反詔安,能帶走部分好漢嗎?

當然是否定的,因為魯智深和武松並不是真正反對招安,即便他們真的反招安,他們也帶不走任何人。

起初,武松、魯智深和李逵等人,有感於個人經歷,覺得世道黑暗,奸佞當道,所以不想接受招安。在他們的意識中,在梁山大碗喝酒,大塊吃肉,一起對付官兵,日子很愜意。

但是他們忘了,他們的使命就是要替天行道,保國安民。何況,他們也得為以後考慮,人都有老的時候,打仗不能打一輩子,宋江接受招安,既是想報效朝廷,也是為眾兄弟以後考慮。

如果武松和魯智深反詔安,能帶走多少好漢

後來宋江也說武松:兄弟,你也是個曉事的人。我主張招安,要改邪歸正,為國家臣子,如何便冷了眾人的心?

武松沒有說話。

魯智深說:只今滿朝文武,俱是奸邪,矇蔽聖聰,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殺怎得乾淨。招安不濟事!便拜辭了,明日一個個各去尋趁罷。

宋江則說:皇帝至聖至明,只是被奸臣矇蔽了眼睛,我們應該赦罪招安,同心報國,竭力立功,也是美事。

如果武松和魯智深反詔安,能帶走多少好漢

後來,蔡京門下的張幹辦,高俅門下的李虞侯去梁山招安。但是,這兩人代表著蔡京和高俅,根本看不起梁山好漢,一直說梁山好漢是“這夥賊”“殺不盡的反賊”等。所以,後來招安沒成功。

其實,在此之前,張叔夜早就看出來了,他料定這次招安難成功。

當然,中間經過曲折後,朝廷正眼看梁山好漢,好漢們受到尊重,招安就成功了。後來眾好漢去面見皇帝,武松、魯智深等人也心甘情願接受招安。

如果武松和魯智深反詔安,能帶走多少好漢

皇帝賞賜梁山好漢錦袍,讓好漢穿著錦袍進城。武松、魯智深、公孫勝礙於身份不能直接穿,就用錦袍改成僧衣道服,穿在身上。

惟公孫勝將紅錦裁成道袍,魯智深縫做僧衣,武行者改作直裰,皆不忘君賜也。

看到了吧,雖然不能直接穿錦袍,他們也要用錦袍改成符合身份的衣服穿,以示不忘君恩。這說明什麼?這說明他們已經心甘情願接受招安了。

可以說,武松、魯智深從來沒有真正反對招安。

如果武松和魯智深反詔安,能帶走多少好漢

包括李逵,別看他鬧得兇,夢中看到蔡京等奸臣,上去就砍死;後來又夢到皇帝,他第一反應就是磕三個頭,還覺得少磕了一個。

究其根本,在於好漢只是反對貪官奸臣,根本不反對皇帝。

從一開始,好漢就是如此。正如阮氏兄弟所唱之歌,“酷吏贓官都殺盡,忠心報答趙官家”“先斬何濤巡檢首,京師獻與趙王君”。

如果武松和魯智深反詔安,能帶走多少好漢

這樣的例子,書中還有幾處。

比如阮小二戰死,阮小五和阮小七對宋江說:我哥哥今日為國家大事折了性命,也強似死在梁山泊埋沒了名目。

總之,這些人不是真正反對招安,既然不是真正反對招安,自然也不會想著下山,或者帶人一起下山。

如果武松和魯智深反詔安,能帶走多少好漢

事實上,宋江招安時,跟梁山所有人說過,誰要是不想招安,完全可以走人,他發路費。當時走了四五千人,但108將沒有一人離開。

想想也是,梁山好漢本就是一條心,也發誓要報效國家,怎麼會反對招安呢?又怎麼會想著帶人離開呢?那樣搞分裂,還算是兄弟齊心嗎?作者也不會這麼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