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訓》:謙虛之人的三個樣子,看看你有嗎?

《了凡四訓》這部書,很多人都知道,雖然是一部家訓,但我們要當經典來讀。這是一部教導人改變命運的書,這部書的內容分為四個部分: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

謙德之效雖然放在後面,但卻非常重要 ,做不到這一點,其他三種也很難做到了。

《尚書》上講“滿招損,謙受益”,《易經》六十四卦之中,唯有謙卦六爻皆吉。我們知道了謙虛的德行是好的,但如果對謙虛的樣子不瞭解,還是很難做到謙虛。要想做到謙虛,就首先要了解謙虛的人是什麼樣子的。

了凡先生在講丁敬宇的故事時,給我們講出了謙虛之人的三個樣子:

兄看十人中,恂恂款款,不敢先人,如敬宇者乎?有恭敬順承,小心謙畏,如敬宇者乎?有受侮不答,聞謗不辯,如敬宇者乎?人能如此,即天地鬼神,猶將佑之,豈有不發者?

《了凡四訓》:謙虛之人的三個樣子,看看你有嗎?

第一:恂恂款款,不敢先人

恂恂款款,就是形容不敢先人的。什麼是不敢先人?就是不與人爭,不爭名,不奪利。你做什麼事都要爭個第一名、第二名,那是傲慢,不是謙虛。

老子在《道德經》中講:“吾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不敢為天下先,就是謙虛。

為什麼說“上善若水”?就是因為“水利萬物而不爭”。俗話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水是哪裡低,就流到哪裡去,絕對不會與人爭高低,高的地方讓給別人,自己只往最低處走。但“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它雖然不爭,但天下卻沒有能夠與之相爭的,這就謙虛的效果。

《了凡四訓》:謙虛之人的三個樣子,看看你有嗎?

二、恭敬順承,小心謙畏

對人對事,乃至對待萬物,都要恭恭敬敬,這是謙虛的樣子。

這裡的恭敬,是發自內心的恭敬,以誠待人,那是恭敬。如果別有用心,或者是為了利益,想欺騙別人,即使點頭哈腰,滿臉堆笑,裝得很像,那也是假的,別人也能感覺得到。

什麼是順承呢?就是佛教講得恆順眾生,順應別人的意願,以他人為中心。以他人為中心,這是謙虛,以自己為中心,這是傲慢。

但不是什麼事都要順承,這裡還有一個前提,就是要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善事可以順承,壞事不能順承,還要隨機規勸,令其改惡向善。

小心謙畏,就是處處小心謹慎,不敢犯錯誤。如果明知道是錯誤,還敢去犯,那就不是謙虛,而是傲慢了。

《了凡四訓》:謙虛之人的三個樣子,看看你有嗎?

三、受侮不答,聞謗不辯

受到侮辱了,被人誤解了,受人傷害了,遭人誹謗了,不生氣,也不抱怨,這叫謙德。

這一點我們普通人很難做到,我們受了委屈,受了冤枉,往往會怒火中燒,氣不打一處來,馬上就要找人辯理,為自己洗白。所以我們平常覺得自己也很謙虛,那是假的,跟人家丁敬宇比,還有很大差距,人家是真的謙虛。

唐朝時期,有個宰相,叫婁師德,是一代名相,很受大家尊敬。他有個弟弟要到外省去做太守,臨行前,過來向他哥哥請教。婁師德就問他一個問題,假如有一個人吐口痰在你臉上,你怎麼辦?

弟弟也很有德行,就說,哥哥,我不會和他計較,我自己把他擦掉。哥哥一聽,嘆了口氣,說:就怕你這麼做!

弟弟一聽傻了 ,就問哥哥,那我該怎麼辦呢?

婁師德講:人家吐痰到你臉上,擦都不要擦,等著它自己幹就好了。如果你擦掉了,人家還會吐第二口,因為目的沒達到呀!你擦掉就表明還在對抗呀,人家能饒過你嗎?就會繼續往你臉上吐,吐到你不回手為止。

弟弟一聽,馬上就明白了,還是哥哥有德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