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福康公主為何悲劇一生?罪魁禍首是這個原因

之前倍受關注的宋史正劇《清平樂》終於落下了帷幕,塵埃落定,多少人還沉浸在福康公主一生的悲劇中無法自拔,其實公主的悲劇在冥冥之中早有註定,佛說萬般皆有因果,這個因自然是仁宗親手種下的,只不過這個苦果被他親手餵給了自己唯一的女兒。

《清平樂》:福康公主為何悲劇一生?罪魁禍首是這個原因

宋仁宗時期,這是史書所記載的北宋的一段太平盛世,在宋仁宗統治期間,四海昇平,文人士子的才能得以被君主賞識,晏殊、范仲淹、歐陽修、韓琦等名士輪番上陣,在歷史舞臺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而這些的前提都離不開一位賢明的君主,王安石曾有言:“仁宗為君,仰畏天,俯畏人。”這句話可以說是仁宗一生執政的準則,身為君主,他執政如持杆,如履薄冰,平衡朝局各方勢力,為了廣開言路,他統治的時期,諫官的權力達到了最大化。宋朝有不殺言官的制度,又在這樣的政治環境下,諫官死諫的事情屢見不鮮,這便是宋仁宗造就的時代。

《清平樂》:福康公主為何悲劇一生?罪魁禍首是這個原因

少年時代的仁宗,生母健在卻不能見,終究是成為了心底永不可見光的耿耿於懷,生母逝去,這份愧疚終於是變成了內心深處對母家無法釋懷的虧欠,這也是以後仁宗一心想把福康公主嫁給生母侄子的主要原因!由於自己對生母的愧疚,想要把有公主尊榮的女兒嫁到生母家,為母家添光,沒想到生母家只是市井小民出身,惡毒的婆婆,還有隻圖公主這個尊榮的夫婿,讓從小被仁宗親自教養長大的福康公主和這個家庭格格不入,從此福康公主墜入了萬丈深淵!

《清平樂》:福康公主為何悲劇一生?罪魁禍首是這個原因

有人說,為什麼仁宗可以護著囂張跋扈的張貴妃,卻不能成全最愛的福康公主的幸福呢?答案很明顯,仁宗寵愛張貴妃,而張貴妃卻是一個孤女,她沒有強大的母家,朝臣嚴格把控張氏一族的升遷,剩下的只不過是君主對哪位妃子多些寵愛而已,朝臣自然不會對仁宗寵愛張貴妃發表多大意見。

而福康公主的婚事卻沒有那麼簡單了,作為仁宗唯一的女兒,公主的婚事一不小心就會打破帝王苦心經營的朝局平衡,這也是仁宗為何不把福康公主嫁給公主初戀曹評的主要原因!仁宗口口聲聲說曹評太過花心,不是公主良配,然而實際上,卻是身為帝王的仁宗在皇后身上看到了自己最怕的先太后的影子,他怕後宮皇后的勢力過於強大,所以他是無論如何都不會把唯一的女兒嫁給身為皇后侄子的曹評!

《清平樂》:福康公主為何悲劇一生?罪魁禍首是這個原因

只是他為了掩蓋自己的害怕而說是因為曹評過於花心,實在太讓人失望。曹評若是花心大蘿蔔,又怎麼會有後來扶著懷孕的妻子,彼此相愛的模樣呢?想必當公主親自看到曾經被自己的父親說是花心的人,如今卻是一副好丈夫好父親的模樣,心裡苦楚會更多!

身為一位父親,宋仁宗希望女兒有一位忠心不二的丈夫,生母家侄子自然成了最好的選擇,同時也成全了自己對生母的愧疚,可是這樣一場得到群臣稱讚的婚事,卻將自己生動的女兒打入了無間地獄,身為最受寵愛的皇家公主,天之驕女,卻有一朝被逼夜扣宮門,打破了這個時代最嚴苛的規則,一石激起千層浪,將皇家公主的醜聞放到朝堂之上,最終也將仁宗和福康公主推到無可選擇的絕境。

《清平樂》:福康公主為何悲劇一生?罪魁禍首是這個原因

仁宗的執政理念,強勢的臺諫制度,使得仁宗無法像一個普通的父親一樣憐愛女兒,更不可能像一個有權有勢的父親一樣,將女兒救出苦悶的婚姻。而仁宗最大的錯誤就是為了成全自己對生母家的愧疚之心,親手把自己的女兒送入了這段讓福康公主倍受煎熬的婚姻。他的一生,成為了天下人心中的仁君,卻沒有做成女兒心中的好父親!

《清平樂》:福康公主為何悲劇一生?罪魁禍首是這個原因

身為君主,這樣一個多重身份下的人,顧全一面必然丟失另一面。仁宗為福康公主選的婚事,沒有打破他維持的朝堂的平衡,沒有給諫官反對的理由,甚至得到了群臣的稱讚,也彌補了自己多年對生母的愧疚。他認為給福康公主選了天下最合適的婚姻,最合適公主的人,就會讓女兒一生幸福,實際上,正是由於仁宗的這多方考量多方取捨,才造成了福康公主一生的悲劇。

《清平樂》:福康公主為何悲劇一生?罪魁禍首是這個原因

所以說而造成福康公主悲劇一生的罪魁禍首是——生在帝王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