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回憶:長在花瓶裡面的“花瓶姑娘”,是怎麼騙小孩的?

天地間有許多景象是要閉了眼才看得見的,譬如夢。——錢鍾書

童年回憶:長在花瓶裡面的“花瓶姑娘”,是怎麼騙小孩的?

好奇是求知的表現,正因為好奇,人類才會一步步成長,科技才會發展如此迅速。好奇在童年時期表現最盛,世界對於孩子們來說是全新的,每一處都是未知的寶藏,好奇才能驅動他們前往瞭解。而花瓶姑娘也是好奇帶來的快樂,八九十年代,幾塊錢的門票進棚,昏暗燈光之下,便可看見大棚中央嬌小的花瓶姑娘。

童年回憶:長在花瓶裡面的“花瓶姑娘”,是怎麼騙小孩的?

花瓶姑娘的出現原因一部分是謀生,一部分是利用觀眾的好奇與無知。花瓶姑娘出現的時候,往往伴隨著一個主持人,他在大棚旁說著花瓶姑娘一生的悽慘人生,花瓶姑娘身體虛弱,只能喝牛奶等謊話。花瓶姑娘的真相其實就是小姑娘蹲在花瓶後面,在花瓶與人之間放兩塊平面鏡,使得兩側的映象重合為一體,擋住了身體。

童年回憶:長在花瓶裡面的“花瓶姑娘”,是怎麼騙小孩的?

這等戲法它是障眼法,是一個騙局,可在孩子眼中,也許是與豌豆公主一樣的童話世界。春晚的魔術是小時候最期待的節目,書上的魔法終於走進眼前,好奇的世界到處充滿魔法,到處充滿快樂。

戲法之下人難以辨別真實與虛假,“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任何身處事情中心漩渦的人,對於事情脈絡的掌握都會顯得遲鈍或是混亂,而身處事外之人則不會有如此紛亂的情緒。中國戲法是中國特色文化之一,戲法表演人員以巧妙技法,造成觀眾在視覺聽覺上的錯覺,表演種類繁多,“大變活人”的戲法,在川劇中獨一無二的絕技“吐火”戲法,還有“胸口碎大石“的驚險戲法,及“變臉”的戲法等千變萬化的戲法。中國獨特戲法不完全等同於魔法,戲法歷史早於西方國家的魔法。

童年回憶:長在花瓶裡面的“花瓶姑娘”,是怎麼騙小孩的?

據漢朝張衡所作《西京賦》的記載,書中曾提到早在漢代集市就有吞刀,吐火等節目表演。中國戲法的道具大多來源於勞動人民日常所用的生活用品等,藝術來源於生活,這些街頭文化藝術都非常的接地氣,也非常受人民的喜愛。

童年回憶:長在花瓶裡面的“花瓶姑娘”,是怎麼騙小孩的?

戲法早在漢朝時期有記載,幾千年文明後,清朝之前的表演者會注重表演的服飾,會身著古裝進行表演,但清政府希望社會盡早西式化,能儘早吸收西方國家的優秀品質,明令禁止古裝表演,這些底層的勞動人民只得穿著新式的長袍大褂進行表演,後代的表演也受其影響,現也常見街頭藝人身穿大褂進行表演。戲法是來源於勞動百姓的智慧,早年的街頭藝術都很便宜,是觀眾按自願給錢,與現如今買票不同。戲法豐富勞動人民的生活,也給一批戲法表演者帶來財富,讓他們能以一技之長謀得一處安寧。

童年回憶:長在花瓶裡面的“花瓶姑娘”,是怎麼騙小孩的?

花瓶姑娘終是一場戲法,如白紙般乾淨的孩子,將那段童話記憶放進心裡,將被感動的那份善良付出行動,也許未曾想過那個只是生活的一場夢。童年總是人一生中最寶貴的回憶,它乾淨而不摻雜其他的東西,從孩童走向成人,社會的變遷,人性的複雜,生活的現實,假假真真,處處皆有。童年的那場戲法,若是選擇相信,假即是真,真也可成假。

參考資料:《西京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