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睡的人魚之家:生死邊界的漫長守護,是一位母親的荊棘之路

即使這個世界陷入了瘋狂,依然有我們想要守護的東西。——東野圭吾

在古希臘神話中,死神塔納託斯和睡神許普諾斯是一對孿生兄弟,他們一起生活在幽深黑暗的冥界之中。在發生戰爭時,兄弟兩個還會一起前往戰場,搬運戰亡英雄的屍體。

死神、睡神之所以形影不離,主要源自於古希臘人的傳統觀念。他們認為死亡和睡眠是相近的狀態,當我們進入沉睡狀態時,與死亡並沒有本質上的差別,只是一個相對溫和,另一個要更加殘酷無情罷了。

在日本作家東野圭吾的小說《沉睡的人魚之家》中,“死亡”和“睡眠”的主題以一種全新的形式被展現出來。

沉睡的人魚之家:生死邊界的漫長守護,是一位母親的荊棘之路

6歲小女孩瑞穗在溺水之後,醫生認為她的大腦很可能已經停止活動,屬於“腦死亡”。但由於她的心臟還在跳動,母親薰子執著地認定女兒仍然是活著,只不過是陷入了長長的睡眠之中。

瑞穗像是一個沉睡中的美人魚,在母親的悉心照料下度過了3年多的時間,被稱為“奇蹟般的孩子”,但是關於她究竟“是生是死”的問題,家人、社會、醫院、老師卻有不同的看法。

在東野圭吾的筆下,我們可以看到醫學與科技的進步,也會看到人們在面臨死亡時的無奈和悲涼。在被催淚情節感動之餘,也會開始思考生與死的邊界、法律與倫理的衝突,以及如何看待死亡等命題。

01 死亡之殤:一個家庭不能承受之重

丈夫一身黑色西裝,妻子一件深藍色連衣裙,宛如服喪一般。

在接到女兒瑞穗溺水噩耗的時候,薰子正和丈夫和昌在一家機構進行培訓,因為女兒馬上就要上小學了,好的私立學校都要求對家長進行面試,他們得提前做好準備,熟悉一下可能被問到的問題,爭取讓女兒順利入學。

在眾人的眼中,薰子一家是典型的精英階層:他們的房子是一棟氣派舒適的豪宅;丈夫是播磨器械的社長,從事很有前景的醫療器械研發;薰子有翻譯的特長,還有一雙可愛的兒女。雖然薰子夫婦的感情亮了紅燈,已經處於分居狀態,但即便離婚,兩人還是可以維持體面的生活。

沉睡的人魚之家:生死邊界的漫長守護,是一位母親的荊棘之路

然而,瑞穗溺水事件卻在平靜的生活中投下一顆重重的石子,泛起的漣漪使家人的情緒瀰漫上沉痛的陰影,他陷入了漫無邊際的痛苦中。

在短短的幾個小時裡,薰子的狀態就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整個人變得消瘦;外祖母千鶴子一直在深深自責,為什麼當時沒有看好外孫女;和昌看著房間裡女兒用過的物件,因以前太少陪伴女兒而心生愧疚。

因為意外事故生死未明,還沒有機會看著年幼的孩子長大,就要與她揮手告別,其中的苦澀滋味外人難以體會。瑞穗年邁的祖父會嘆息說:“我真想替她去死,把我的命拿去也好啊。”

02?漫長的“守護”:一條孤獨的荊棘之路

就像這樣,撿拾起一點一滴的幸福,也很好,也不希求太多了。如果和今天一模一樣的明天能夠到來,她便沒有任何不滿了。

看著女兒在死亡的邊緣地帶徘徊,薰子夫婦還需要做出一個艱難的決定:是否要進行器官捐獻,因為只有確定要捐獻,才能進行腦死亡的診斷。

起初,他們下定決心要捐獻器官,但在與女兒最後告別時,薰子感覺到女兒的手似乎動了一下。薰子身為母親的保護欲被這個微弱的舉動徹底激發了,她決定無論付出怎樣的代價,都要守護著女兒。

“守護”的代價之一是龐大的金錢開支。

在最初的幾個月裡,瑞穗都要住在醫院裡,由專業的護士提供護理,醫生定期進行身體檢查。等瑞穗的生命指徵漸趨平穩之後,她被接回了家,由媽媽和祖母輪流照顧。

為了讓女兒的“生活”變得舒適一些,和昌透過工作上的資訊便利,找到了慶明大學的專家,在女兒的身上植入了橫膈膜起搏器,可以在不用切開氣管的情況下進行自主呼吸。

技術人員星野來到薰子家中,專門為瑞穗設計了一套電磁系統,透過背上的磁線圈和電腦程式,讓瑞穗的四肢能稍微活動起來。

每一項醫療手段都意味著巨大的金錢開支,為此薰子放棄了與丈夫離婚的打算,因為即使拿到了贍養費,她仍然無力負擔女兒的醫療開銷。

沉睡的人魚之家:生死邊界的漫長守護,是一位母親的荊棘之路

“守護”的代價之二是漫長的心理消耗。

在薰子的努力下,瑞穗進入一家特殊教育學校,定期會有老師上門提供輔導。

溫柔的米川老師試圖用音樂、談話等多種方式,以期喚醒瑞穗的“無意識”。在堅持兩年多之後,她沒有得到任何的迴應,巨大的失落感和無所適從讓米川老師的身心受到重壓。

“守護”的代價之三是周圍人的不解。

每天能夠看著女兒,即使她永遠都閉著眼睛,但只要她還在呼吸,只要明天和今天的狀態一樣,薰子就覺得十分滿足。更何況,女兒還可以在技術手段的支援下動一動手臂,身體狀況看起來還不錯。

然而,也有許多人認為她的做法近乎“瘋狂”。

公公覺得薰子只是為了“自我滿足”,把瑞穗當成一個用電腦操縱的玩具。和昌公司裡的員工在閒談時提及,略帶嘲諷地說這簡直是拿沒有意識的人體做實驗,比科學怪人弗蘭肯斯坦還要恐怖。

薰子的妹夫私下裡吐槽道:明明瑞穗已經死了,卻還要維持這樣的假象,讓周圍的人跟著演戲,實在是不可理喻。因為姐姐的特殊狀況,弟弟生人在學校中被嘲諷和欺負。

沉睡的人魚之家:生死邊界的漫長守護,是一位母親的荊棘之路

既然選擇了一條少有人走的荊棘之路,便意味著風雨兼程。薰子拼了命要去守護的,是女兒瑞穗的生命,也是自己內心深處那麼一點點的微弱希望:萬一發生奇蹟,瑞穗真的醒過來了呢?

03?生與死的邊界:醫學、法律與人性的衝突

我沒有理由去說服這些人,那些人也不會來說服我,我覺得這個世界的意見不需要統一,有時候甚至不要統一反而比較好。

在近藤醫生的眼裡,瑞穗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奇蹟女孩”,但他卻並不認為“奇蹟”真的會發生。

從醫學的角度來說,在剛送入醫院時,瑞穗的大腦已經大部分停止活動,“腦死亡”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實。

根據以往的病例經驗,雖然也有兒童在腦死亡後,心臟依然跳動了幾年的情況發生,但最後無一例外地走向了死亡,沒有大腦功能恢復的任何先例。

在“死亡”的判定標準上,醫生們會透過一系列的檢測流程,宣告一個人生命的終結:確定腦死亡之後,會選擇終止延長生命的舉措,很快心臟停止跳動,人生從此被定格在某時某分某秒。

在法律領域,關於生死的判斷標準,有另外一套邏輯。

日本的《器官捐獻法》中規定,15歲以下的腦死亡兒童,經過父母的同意之後,可以進行器官捐獻。

事實上,“腦死亡”一詞的出現,和日本政府推動器官捐獻的努力緊密相關。著名醫生竹內和他的團隊提出了一個“不可恢復點”的概念,在這樣的時點上,病人腦部功能基本停止,失去了甦醒的可能。但為了讓人們從心理上更容易接受,所以更廣泛地採納了“腦死亡”的說法,將“不可恢復”和“死亡”間接畫上了等號。

對於病人的家屬來說,在冷冰冰的法律條款和醫學判斷之外,他們也會有自己的堅持。這時,人性與法律、醫學之間就不可避免地出現了衝突。

一方面,醫學所能提供的解釋,通常是基於大量的資料、實驗和病例,並不能包羅所有情形,而且人類對於人體、生命、大腦等,還有許多的未知,所以“奇蹟”偶有發生,雖然這種機率雖然微乎其微。

另一方面,作為自己最親近的人,會有更多的考慮。

從心理角度來說,看著女兒還有心跳,甚至手還動了一下時,薰子無法接受女兒已經死去的結論。她的內心深處始終有一個聲音,在告訴她自己與女兒之間還有某種精神上的聯絡,這種微妙的感覺讓她不能選擇放棄。

沉睡的人魚之家:生死邊界的漫長守護,是一位母親的荊棘之路

在和醫生交談的過程中,薰子提出了自己的質疑:如果只是腦死亡,那麼在摘取她的器官時,她會不會感覺到疼痛?

當警察來到家裡時,如果她拿刀殺死了輪椅中沉睡的女兒,是不是屬於殺人罪行?警察沒有辦法給薰子一個滿意的答覆,因為沒有人能夠明確地界定這種情形。

人魚是不能走路的,所以,要小心翼翼地,將她保護在那所大房子裡。

在故事的結尾,瑞穗最後真的死了,在臨走前的晚上,她託夢給媽媽,告訴她自己過得很幸福。第二天她的生命指徵開始全線下滑,經過兩次腦死亡判定之後,短短几分鐘時間裡,她停止了呼吸,她的器官則捐獻給了需要的病患。

那個曾經坐在擺著玫瑰花的窗臺前,有著花瓣一樣面孔、安靜沉睡的小女孩,就像安徒生筆下的人魚公主一樣,變成了美麗的泡沫,在音樂和無數透明生物的陪伴中,飛向天國的女兒那裡。

心理學家歐文·亞隆說,死亡並不可怕,當我們對他人產生積極影響時,就能夠透過波動效應繼續活在他人的心裡。

在瑞穗小的時候,在公園裡發現一棵長著四片葉子的三葉草,薰子問她要不要帶回家,瑞穗說:“我已經很幸福了,為了別人,還是把它留在這裡吧。也許,它會給另一個陌生人帶去幸福哦。”

瑞穗最終的確給陌生人帶去了幸福,她的心臟在世界的另一個角落跳動著,她還活著,只是換了一種形式。她的媽媽也在長時間守護過程中,感受到了獨屬於自己的幸福體驗。

對於瑞穗來說,死亡是個漫長的過程,她曾在生與死的灰色地帶遊走,在無情和溫情之中,讓人重新體悟生死之大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