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剩一口氣,南宋小朝廷依然內鬥不止!

只剩一口氣,南宋小朝廷依然內鬥不止!

01

據《宋史》,宋理宗寶祐六年(公元1258年),右諫議大夫、端明殿學士、籤書樞密院事丁大全,任用一個叫袁玠的做九江制置使。

此人貪婪苛刻,一上任就向當地漁民收取重稅。

還沒收到手呢。丁大全那邊就在催了。

姓袁的一急,就抓了幾個漁民,惹毛了其他漁民。

漁民們乾脆投了敵人,把所有漁船都無償獻給了敵人,用來攻打自己的國家。

訊息傳到太學。

陳宗、劉黻、黃鋪、曾唯、陳宜中、林則祖六位熱血青年群情激奮,聯合伏闕上書,要求罷免罪魁禍首丁大全。

六位太學生當中,陳宜中的文章寫得最好。

丁大全便把他作為首要打擊目標,暗使關係戶監察御史關衍彈劾。

結果,陳宜中被取消太學生資格,並被謫建昌軍,其他五位太學生,也全都遭到貶逐。

六位太學生雖然倒了黴,但從此名聲大噪,被譽為“六君子”。

1259年九月,丁大全倒臺,左丞相吳潛奏請朝廷,陳宜中才得以回到臨安。

那時候,後來的權臣賈似道剛當上右丞相,亟需網羅人才,看上了才華橫溢又血氣方剛的陳宜中,很想讓他做自己的門生。

賈似道對皇帝說,當初上書扳倒丁大全那六個太學生,可以免省試而赴考。

得到皇帝允准。

在1263年的廷試中,陳宜中名列第二,成為賈似道的手下。

在賈似道關照下,陳宜中升遷很快,沒幾年就從最初的紹興府推官校書郎,升到了監察御史。

十年後,雖然期間有過波折,但陳宜中還是混成了副宰相,成了實權人物。

與陳宜中官運亨通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南宋局勢,一天不如一天。

只剩一口氣,南宋小朝廷依然內鬥不止!

02

公元1267年十一月,忽必烈令徵南元帥阿術等人攻取襄陽。

6年之後的1273年二月,守將呂文煥力竭降元,襄陽失陷。

俗話說:“襄陽破,臨安搖。”

咽喉之地襄陽一丟,不但臨安危險,整個南宋的半壁江山,眼看也是朝不保夕。

偏偏在這時,年僅35歲的大老闆宋度宗趙禥掛了,被賈似道擁立為帝的宋恭帝趙?年僅5歲,賈似道只好“主持大局”。

而那時,百萬蒙古大軍的鐵蹄又分兩路開到,一路由阿術率領,一路由伯顏率領,攻佔有“江鄂遮蔽”之稱的陽邏後,直逼蕪湖。

賈似道無法,被迫親自到蕪湖督師。

之前就消極抗敵、一味求和的賈似道,到了蕪湖依然企圖求和,可是對方不答應,只好硬著頭皮打,結果宋軍主力一觸即潰。

賈似道幸虧跑得快,逃到了揚州。

至此,賈似道的昏庸無能顯露無遺,簡直成了全民公敵。

在人們的印象中,陳宜中與賈似道是“一夥的”,是他的附庸,但這時的陳宜中,卻決定與他割席。

陳宜中,向逃回來的敗軍打聽賈似道的下落,敗軍也不知道,便以為賈似道已死,於是上疏要求治賈似道的罪,同時要求革其職務。

太后卻不同意:“似道勤勞三朝,豈宜以一旦罪,失遇大臣之禮?”

——人家是三朝元老,起早貪黑地工作,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哪能因這點小過失,連對待大臣之禮都不要了?

只剩一口氣,南宋小朝廷依然內鬥不止!

03

然而,無論太后如何偏袒賈似道,陳宜中與其割席的決心,已經是任何力量也阻止不了的了。

因為他不但要摘掉“賈似道走狗”的帽子,還要取而代之,掌握更大的權力。

所以接下來,他“不得不”殺了賈似道一個親信。

那人名叫韓震。

賈似道“失蹤”後,便有傳說韓震要“劫朝”。

陳宜中也不管是真是假,假意召韓震商量事情,事先設下埋伏,韓震一到就把他殺了。

消滅賈似道的勢力,是件大快人心的事情,還順應了抗蒙的民心。

陳宜中從此令人刮目相看,他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不是賈似道一夥的。

從小處說,他一舉誅殺想“劫朝”的韓震,是救了整個皇族,皇帝怎麼能不感激重用?

所以,不久之後曾淵子等人請求拜陳宜中為特進(高階侍從官)右丞相,大老闆根本沒有不同意的理由。

從那天起,朝廷的政治軍事大權,都落入了陳宜中之手。

賈似道則被謫為商州團練使,沒多久就在福建漳州,被山陽縣尉鄭虎臣殺了。

賈似道被殺,自然大快人心,而到達權力頂點的陳宜中,後來的所作所為,並不比賈似道更得人心。

按理說,在元軍直逼臨安、國家生死存亡之際,作為右丞相,陳宜中首先應該做的是把抗敵作為頭等大事。

可他成為右丞相之後的“頭等大事”,卻是與左丞相王熵內鬥。

陳宜中和王熵兩人,都是靠了賈似道的提攜,才逐漸有了今天。

大敵當前,為了爭權奪利,卻開始狗咬狗。

王熵以退為進,以“有職無權”為由,提出辭職。

只剩一口氣,南宋小朝廷依然內鬥不止!

04

正值抵禦外辱的關鍵時刻,左右丞相卻玩這一出。

為了緩和兩個丞相的矛盾,謝太后想了個不是辦法的辦法,命陳宜中為左丞相,留夢炎為右丞相,至於王熵,則讓他當了個位在丞相之上的平章軍國重事。

調整過後,王、陳之間的矛盾,依然如故,勾心鬥角不斷。

留夢炎則既無能又無恥,根本不可能擔當抗戰大任(後來還降了元,還曾勸降文天祥,遭到文天祥痛斥)。

與陳宜中、留夢炎相比,王熵好歹還有點責任心,當朝廷命張世傑等主戰派將領進擊元軍。

作為丞相的陳宜中和留夢炎都不出督戰的時候,王熵則要求丞相出兵吳門。

1276年七月,張世傑在焦山之戰中失利,王熵認為與陳宜中這個丞相不去“安撫諸將、鼓勵士氣”有關,便想借機報復陳宜中,再次以辭職要挾朝廷。

提出辭職時,雖然把責任“攬”到他自己頭上,暗示陳宜中才是罪魁禍首:

大敵在境,吳門距京都不遠,六月出師,諸將無統,臣不得其職,又不得其言,乞罷免。

他的辭呈,沒有得到批准。

而謝太后彷彿也沒有明白他的暗示,對龜縮在朝廷、不去前線督戰的兩個丞相,也無任何處理。

王熵見沒有達到搞倒陳宜中的目的,乾脆讓他兒子出面,唆使京城太學生劉九皋等人伏階上書。

開列了陳宜中數十條過失,直指他“當出督而畏縮猶豫,第令集議而不行”。

劉九皋等太學生的指控,其中很重要的一條,是陳宜中瞎指揮,令張世傑的步兵用於水戰、劉師勇的水兵用於陸戰,從而導致“指揮失宜”,不打敗仗才怪。

最後,王熵還借太學生之口,表達了對陳宜中的極度擔心,害怕他比賈似道還要誤國!

對於這種指控,陳宜中的應對方式,是賭氣辭職。

謝太后有點懵,這些大臣都吃錯藥啦,怎麼到了關鍵時刻,都撂挑子?

謝太后毛了,下令罷免了始作俑者王熵,抓了劉九皋,然後跟陳宜中母親孃楊氏說好話,“請您老人家讓您兒子回朝”。

扭捏了好久,陳宜中才答應回朝,擔任右丞相。

05

既然“又擔大任”,在抗元方面再不做點什麼,實在太不像話了。

陳宜中開始進行一系列佈置,首先命夏貴率軍保衛臨安城,然後動員全民皆兵,將臨安城15歲以上的男子,都弄來當兵。

然而,當1275年十一月元軍攻破常州,繼續向臨安進軍的時候,臨安僅有文天祥的三萬多勤王兵。

只剩一口氣,南宋小朝廷依然內鬥不止!

這點兵,要想守住臨安顯然不可能,左丞相留夢炎又當了逃兵,陳宜中只好派將作監柳嶽為談判代表,前往元軍大營求和。

無論柳嶽如何哀求,如何保證“年年進奉修好”,伯顏都不為所動,還說什麼他興兵滅宋是天道,叫他不必多言。

柳嶽回來後,陳宜中仍不死心,又派正少卿陸秀夫去跟伯顏說,我們願意稱臣納貢,還願稱侄孫,伯顏仍不答應。

戰無力,和不能,兩條路都行不通,有沒有第三條路呢?

陳宜中想到了遷都,謝太后不答應。

陳宜中邊哭邊哀求:若不遷都,“靖康之恥”完全可能重演,難道您老人家……

謝太后怕了,這才答應遷都。

“遷都”不過是漂亮的說法,說白了就是出逃。

不料,約定的出逃日期到了,謝太后從早上等到晚上,也沒等到陳宜中。

感覺被忽悠的謝太后,氣得把簪珥摔在地上,破口大罵。

1276年正月,元軍攻佔了杭州東北的臬亭山,臨安城一片混亂。

陳宜中等文武百官,根本不管皇室成員死活,來了個率先而逃。

一個月後,元軍進入臨安。

又一個月後,元軍押著包括皇帝及皇親、後宮人員在內的數千人,浩浩蕩蕩北上。

這一幕,是不是很熟悉?

只剩一口氣,南宋小朝廷依然內鬥不止!

06

雖然南宋王朝事實上已經滅亡,但益王趙昰和弟弟廣王趙昺、宋理宗駙馬楊鎮、宋度宗楊淑妃之兄楊亮節,以及趙宋宗室秀王趙與擇等人,輾轉逃到了福州。

第二年五月,益王趙昰在福州即位,是為宋端宗。

陳宜中被任命為左丞相,主持流亡政府全面工作。

形勢嚴峻,不知道明天一早醒來,會不會做亡國奴。

可權貴們仍沒忘爭權奪利。

比如外戚楊亮節,利用國舅爺身份“居中秉權”,秀王趙與擇心想你外戚又怎麼樣,老子還是宗室呢,是“國家親賢”,你要秉權,老子就要掣肘!

兩人PK的結果,趙與擇輸了,被楊亮節趕出朝廷。

外戚和趙家宗親都靠不住,陳宜中只好把希望,寄託在抗戰派主要人物陸秀夫和文天祥身上,委以重任。

可是後來,他又與陸秀夫產生了矛盾,竟指使臺諫官彈劾陸秀夫,然後免掉他的職務,把他趕到潮汕。

當被派去和談的文天祥被伯顏拘捕後好不容易逃回來,也遭到陳宜中排擠,文天祥就到江西一帶,組織抗元武裝去了。

文天祥離開朝廷,也是為了避開統治集團的矛盾,儘管他們的矛盾,並不會因他的離開而減少。

彷彿是為了配合南宋統治集團的窩裡鬥,元軍加快了南侵的節奏,雖然一路上遭到南宋愛國將領的堅決抵抗,但其前進的步伐,一點也未受到影響。

1276年十一月,元軍打到福建,福州知府王剛中開城投降,宋端宗逃到泉州。

在元軍窮追不捨之下,在海上四處漂泊的宋端宗,於1278年5月8日在井澳(廣東中山市南大洋中)乘船時遭遇颶風,船翻人亡,年僅11歲。

小皇帝一死,陳宜中頓感絕望,倉皇逃走。

這一次,他乾脆帶著家眷,逃到了越南的占城,誰知那旮旯也不安全,很快被元軍佔領。

就在陳宜中逃亡的過程中,試圖做最後一搏的陸秀夫立衛王趙昺為帝,與少傅張世傑共同秉政。

公元1278年六月,末帝趙昺移居崖山。

第二年,張世傑與張弘範率領的元軍在崖山遭遇,宋軍全軍覆滅,崖山被元軍包圍。

為了避免靖康之恥重演,陸秀夫大哭一頓後,揹著8歲的小皇帝跳海而死,同在崖山的南宋十萬軍民,相繼跳海而死。

而那時,再度逃亡的陳宜中,已經從越南的占城逃到暹羅(也就是今天的泰國),過逍遙日子去了,後來老死在那裡。

只剩一口氣,南宋小朝廷依然內鬥不止!

07

是什麼讓一個熱血青年變成這般無恥?

權力這東西,比chun藥更可怕。

沒有權力者,會付出任何代價去爭取,包括他人的生命;

得到權力後,會付出任何代價去捍衛,直至捍衛不住。

我輩總是很難理解,那個位子很燙手,幹嘛要去搶?

能搶這位子的人,大都已然功成名就,要錢有錢,要名有名,何不林泉之下與家人一道閒雲野鶴一番?

這是令狐沖、張無忌此等沒有出息人士的想法。

漢武帝因為巫蠱案誤殺太子,唐太宗要奪位殺兄殺弟,武則天更厲害,幾個兒子不是廢了就是殺了,自己登上那個位子。

李賢在哥哥李弘死後,悽然寫下“黃臺瓜辭”:

種瓜黃臺下,瓜熟子離離。

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

三摘尚自可,摘絕抱蔓歸。

對他們來說,“蔓”比“瓜”可重要多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