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程藝龍張超:從電視節目看產品經理的能力修養

今年的 PCon 全球產品創新大會,預計將在 11 月 26 日與 27 日北京國際會議中心舉辦,為此我們邀請不同公司的產品專家來分享,以期為你帶來多樣化的產品思考。本文為同城藝龍機票事業群產品總監張超的內部分享,希望對你有啟發~

這個話題源自於某一次分享上,有同學以我為例,不斷提及“感覺我不止看了很多書,還看了很多綜藝和電視劇,和她說起啥熱門話題,都知道……”,於是乎為了面子上過得去,我不得不自己了給自己找 3 個關聯點和 1 個冠冕堂皇的理由——

看電視是為了提高產品經理的修養

我是一個喜歡看電視、玩桌遊 & 八卦的人,而我喜歡的理由,和我作為產品經理這個角色是無法分割的。因為我在努力習得那些我非常看重的產品經理的特質——

同理心、邏輯性和創新性。

1、電視劇 vs 同理心

產品經理,尤其是使用者端產品經理,必須要有同理心,那要如何培養同理心、進入別人的世界呢?在使用者研究、人類學工作者的工作中,有一種工作方法是角色扮演、體驗生活。

前段時間,相信大家都有關注到一段“女交警扮盲人帶導盲犬坐公交被趕,狗狗委屈地哭了”的影片,而其中女交警的一段獨白卻引起了我的注意——“

以前以為閉上雙眼就能感受到盲人的世界,今天才知道,先天全盲的人,眼睛裡根本就不是黑色,他們無法感知任何顏色,包括黑色……”

同程藝龍張超:從電視節目看產品經理的能力修養

是的,我們總是自以為是的覺得同理心很好理解,不就是“感同身受”嗎?這個詞說起來多麼簡單,無非就是換位思考啊……

在《我是唱作人》節目中,王源曾用一首原創歌曲《世界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來表達自己的情緒,唱到動情處更是崩潰大哭,導致了演出事故,每一個觀眾、聽眾,都表示理解王源。只是,你不是他,不是在他的年齡經歷了他的所有,我想問,你真的可以做到感同身受嗎?

世上沒有真的感同身受,面對其實只有一個人 一個人在夜裡哭著,哭到頭疼直到睡著 沒有人能真的理解你啊,覺得虛偽你逢場作戲 我一直都會記得一句話,強大到無往不利

我們無法切切實實的感受每一個人的人生,也無法像人類學家那樣常年的去體驗他人的生活,我們就需要不斷地藉助外力,去看他人的人生,看他人在不同場景下的選擇,去揣摩理解。

演員,在我看來,是這個世界上最具備同理心的一群人。他們揣摩每一個劇本中的人物角色,為了演好每一個角色,去體驗生活,習得技能,最終透過表演的形式將每一個人物完美的呈現出來。角色塑造的成功,觀眾會切實的感覺到“就是那個人,就是他的人生”,所以有些電視劇播出後,很多演員會因為特定的人物角色出圈。我們常會以劇中角色稱呼現實世界的演員,而演員也會有無法抽離的場景,他們在虛擬的世界裡體驗著另一個人的喜怒哀樂……

一部電視劇,就是一個小世界,是 N 個人的壓縮人生。透過電視劇,我更想看到那些我無法參與的人生的背後,這些人是如何選擇的。我會跟著劇情的發展,去猜測每個人接下來的行為,因為“每一個行為的背後都有相應的動機支撐”,理解了他的動機,就能理解他的行為。

作為產品經理的我,便是在用這樣一種方式修煉同理心……

2、遊戲 vs 邏輯性

去年底,在一檔表演類的節目《演員請就位》中,身為導演嘉賓的郭敬明獲得了“最佳辯手”的稱號,

#想看郭敬明上奇葩說 #

的話題被頂上熱搜,更有“沒有郭敬明吵不贏的架”的說法傳遍全網,一夜之間再次出圈。如果大家現在回搜話題,都會關注到小四的經典金句——“你可以永遠不喜歡你不喜歡的東西,但請允許他存在;你可以繼續討厭自己討厭的東西,但請允許別人對他的喜歡。”

同程藝龍張超:從電視節目看產品經理的能力修養

是的,這是“存在即合理”的真理,單單是這一條,就已經在他與李成儒老師的 Battle 中獲勝了。但若仔細回顧整個影片,你會發現郭敬明實則步步為贏。

整段對話結束後,李成儒老師再次表現出了“如坐針氈、如芒在背、如鯁在喉”的尷尬,雖然所有人最後會覺得郭敬明是硬尬,答非所問,但不得不說,在這樣的環境下,快速反應出這樣一段對話,著實不易。

類似的語言的藝術在《奇葩說》等節目中表現的淋漓盡致,這也是為啥會出現 # 想看郭敬明上奇葩說 # 這樣的熱搜話題。

這種成段式的說服類文字的表達,值得作為產品經理的我們在不斷“耐撕”的路上學習精進。

如果說語言類的節目展現的更多是語言的藝術——“詭辯”邏輯,那《飯局的誘惑》、《密室大逃脫》、《明星大偵探》這類推理類節目則是嘉賓綜合邏輯的展現,這其中我尤其愛《明星大偵探》系列。

雖然劇組並非萬能,節目多了,總是有些套路可尋,但依然有很多的高能推理片段。在那些燒腦的推理環節中,智商線上的嘉賓們,總是能夠帶頭梳理清晰現有的邏輯脈絡,也總是能夠抓住其他嘉賓的邏輯漏洞,你會感慨,他們作為正面角色時對局勢的推動,作為反面角色時甩鍋都甩得漂亮……

第 4 季的《頭號玩家之塑膠朋友》中所有人都沒有劇本,在不知道自己的身份、背景的前提下,去推理別人的背景和故事。作為兇手,透過和大家一起蒐集線索,需要判斷出自己是兇手,從而進行偽裝。

整個故事燒腦至極,需要兇手有極高的邏輯推理能力,白敬亭將這個角色完美的呈現,早早地在一搜過程中推斷出自己的身份,並利用“還錢”的紋身,佔領“小 3”的身份,隱藏自己是兇手“小 2”的事實。

當然,其他玩家也都不是蓋的,劉昊然一直在懷疑“還錢的紋身就能 100% 確定小白的身份嗎?”,何老師則發現了照片佔位中的線索,成功鎖定兇手。這樣一群高手玩家在短短一局遊戲中,你來我往,互相博弈,怎一個“爽”字能夠表達。

第 5 季的《海上鋼琴師》則宛若《盜夢空間》一般,不同年齡的人手握照片層層穿越,眾多人物齊聚一個時間和空間。根據一首歌曲來分辨、推斷人物關係,理順故事細節,從而判斷最後是 20 歲的何炅還是 25 歲的何炅是兇手的畫面,如若不是腦洞大開,是萬萬想不到的,全程必須緊跟玩家的邏輯,環環相扣,才能不讓自己 Lost。

當然,線下環境中,我也很喜歡狼人殺、阿瓦隆類的桌遊。以前也經常和研發、產品一起玩,往往會看到那些在工作上表現的比較好的小夥伴,邏輯性也不錯,在這些遊戲中也能玩的比較好,而有些小夥伴則會在遊戲中暴露“跟不上趟”、“繞不過來彎”等邏輯問題。如果是一群產品經理來一局阿瓦隆,可能就要 2-3 個小時,各個都超級能說,且很有邏輯。

簡單的桌遊卻可以窺探到小夥伴適不適合做產品經理呢~~

3、綜藝 vs 創新性

雖然我們一直在譴責綜藝節目抄襲國外綜藝,甚少原創,但在這個年代,你依然會發現綜藝層出不窮:

同是表演競技類綜藝,《演員的誕生》最早,演員透過篩選進入不同大牌演員的站隊,合作出演;隔壁臺的《演員請就位》第 2 年出道,便把合作表演的大牌演員換成了導演,推出了導演選人拍戲的機制;《演員的品格》則結合了選秀節目的機制,將演員選手替換為新人演員,玩起了分輪次競演,排名淘汰的規則……

音樂類綜藝則更多:選秀類——2005 年湖南臺的《快樂女聲》、《超級男聲》透過音樂選偶像,2012 年的《中國好聲音》導師用轉身的方式,選天籟的聲音,只聞其聲不見其人,2018 年的《明日之子》層層 PK 九大廠牌……參與物件在明星和素人之間組合:2013 年的《我是歌手》是出道後的歌手 PK,《天籟之戰》明星和素人 PK,《我想和你唱》素人和明星合唱,《跨界歌王》針對非歌手明星,《這就是對唱》中學員變成男女結對……關注形式和內容的:《我就是唱作人》關注原創,《天賜的聲音》專注改編,《樂隊的夏天》關注樂隊,《蒙面歌王》在競技中用歌手蒙面的形式……

案例舉不勝數,即便只是細微的變化,你也會發現每個節目都有自己的味道,在這個競爭如此激烈的市場上,你

會發現每一個綜藝的策劃背後都是一次組合創新,學員、導師、形式、賽制等元素不斷打散、重新組合,便是一場新的綜藝。

如果你能發現這其中的奧秘,那便是在鍛鍊創新思維啊……

話說,當時我居然可以臨時給自己找到了愛看電視的 3 個理由,如此瞎扯的硬套上了,真為自己的“小機智”點贊呢~~ 現在回想起來,我開始越發的認可自己的這套“瞎掰”了,相信電視和產品經理的能力修養還是息息相關,於是乎有了

戲說戲裡戲外

這一系列文章,我將真的帶你走入電視的世界,看看我從電視的世界中習得的那些“東西”。

嘉賓介紹:

張超:同程藝龍機票事業群產品中心負責人 & 產品總監,產品委員會 Core 成員,斯坦福商學院 Ignite Program 學員。10 餘年工作經驗,曾任職於聯想、阿里、百度外賣等公司。在智慧硬體領域,擁有多個創新產品從 0 到 1 的經驗,68 項發明專利,9 項國際專利,曾任聯想研究院專利委員會評審委員;也曾負責過電商、內容、O2O、廣告平臺等多個大型網際網路產品,擁有著豐富的交易型產品設計和商業化經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