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舌尖上的中國》,陳曉卿做了一檔更饞人的節目

離開《舌尖上的中國》,陳曉卿做了一檔更饞人的節目

那個男人回來了;

那個讓人又愛又恨的男人回來了;

那個讓人又愛又恨,還讓人流口水的男人帶著他的新作品回來了;

離開《舌尖上的中國》,陳曉卿做了一檔更饞人的節目

別誤會,我說的是……

導演陳曉卿,帶著他的《風味人間》第二季回來了。

離開《舌尖上的中國》,陳曉卿做了一檔更饞人的節目

在短暫的分別之後,《風味人間》第二季在上週末上檔,節目第一期導演把鏡頭放在了“甜”上,以“它藏身大千世界,又牽動滋味江湖。我們在日常點滴的歡愉中,縹緲世事的況味裡,與甜一次又一次相逢”起調,講述了一章《甜蜜縹緲錄》。

離開《舌尖上的中國》,陳曉卿做了一檔更饞人的節目

這可真是不出手則已,出手就致命,短短五十分鐘,節目帶著我們看了喜馬拉山南麓晶瑩剔透野生蜂蜜:

離開《舌尖上的中國》,陳曉卿做了一檔更饞人的節目

將甜與鹹融合的恰到好處的翡翠燒麥:

離開《舌尖上的中國》,陳曉卿做了一檔更饞人的節目

綿軟甜潤的千層油糕:

離開《舌尖上的中國》,陳曉卿做了一檔更饞人的節目

堪稱土耳其甜點皇冠上的明珠的巴克拉瓦:

離開《舌尖上的中國》,陳曉卿做了一檔更饞人的節目

柔順纏綿、又沙又糯的甜燒白:

離開《舌尖上的中國》,陳曉卿做了一檔更饞人的節目

自帶獨特甜味,口感彈韌,內心軟糯的雞頭米:

離開《舌尖上的中國》,陳曉卿做了一檔更饞人的節目

還有外皮爆香酥脆,肉質多汁鮮嫩的石爐焗金豬……種種:

離開《舌尖上的中國》,陳曉卿做了一檔更饞人的節目

與此同時,鏡頭也沒僅僅放在這些甜蜜的成品上,還為我們展現了“甜”的另一面。

為求野生蜂蜜,喜馬拉雅山南麓的尼泊爾獵蜜人不帶任何保險措施,只憑手工製作的藤梯和燃起的樹葉堆,懸在刀削斧砍般的山崖之上,與世界上最大蜂種之一展開博弈:

離開《舌尖上的中國》,陳曉卿做了一檔更饞人的節目

為做出令人拍手稱讚的揚州雙絕,點心師傅天還不亮就要趕到廚房;燒麥甜鹹適中的每一分調味,油糕柔潤分明的每一層質感,都是師傅日日不落三十多年才練就的功力:

離開《舌尖上的中國》,陳曉卿做了一檔更饞人的節目

巴克拉瓦得從擀麵皮學起,直到能用一隻擀麵杖同時擀制十多張麵皮,還得把每張麵皮擀的薄如蟬翼,師父們才算真正認下這個徒弟,才會教授這道菜的核心熬糖調味。那又是一場大考驗,因為不再有精確到克的配方可尋,甜品師只能依靠自己對於糖色澤、粘度的瞭解自行判斷,而這樣的判斷力只能透過日復一日的練習才可以擁有:

離開《舌尖上的中國》,陳曉卿做了一檔更饞人的節目

雞頭米只有將熟未熟的時期最好吃,農夫們只有把握好時機下田,風雨無阻的採摘才能夠保證這味獨特的甜能夠順利登上餐桌;還有香甜酥脆的金豬,背後則是廚師在高溫的炙烤下流出的無數汗水與操勞:

離開《舌尖上的中國》,陳曉卿做了一檔更饞人的節目

到這兒故事講的差不多了,收尾之前節目話鋒一轉,以“經歷過苦,才懂得真正的甜”再次昇華了“甜”的意義:

離開《舌尖上的中國》,陳曉卿做了一檔更饞人的節目

誒,這一集看下來,不僅看的口水直流,還想給他鼓鼓掌!就這,即便不看美食,光從從結構的角度考慮,貓老師都想給打個滿分!

事實證明,大部分觀眾和我想的一樣,如今《風味人間》第二季已經開分,靠著和第一季一樣高水準的拍攝&對美食的描繪&框架,目前分數賊高,足有9。4分,且相信只要後面不出大鍋,第二季的最終評分大概會和第一季一樣保持在9分以上:

離開《舌尖上的中國》,陳曉卿做了一檔更饞人的節目

說到這兒,貓老師下意識的想起了陳導後來“過繼”給別人的孩子《舌尖上的中國》(後簡稱舌尖),這個前途無量的IP在被“過繼”之後,評價跳水,從九分往上,直降到了3。8分。

離開《舌尖上的中國》,陳曉卿做了一檔更饞人的節目

還記得當時我和犬句醬有討論過,“除了被曝光疑似接廣告、虛假宣傳等事情之外,還有什麼決定性的因素讓《舌尖》的評價一落千丈”,當時沒有討論出一個明確的結果。

如今,看到《風味人間》才突然反應過來:或許相比《舌尖》,《風味人間》在意義上顯得淺薄許多,但它之所以能拿到高評分,正是因為這份特別的“淺薄”——食物原本就已是文化與風俗的產物,讓它綻放出花朵需要的只是一份平凡和純粹的土壤,而《風味人間》的“淺薄”恰好創造出了這份平凡與純粹。

離開《舌尖上的中國》,陳曉卿做了一檔更饞人的節目

回觀評價跳水的《舌尖》第三部正是做了相反的動作,放棄對於食物的用心勾勒,反而在文化上一再添墨,讓節目內容徹底失衡,也忽略了觀眾觀看美食紀錄片的訴求是什麼。

好啦,既然是要純粹的節目,我們也不多言了,還是一起來感受美食的力量吧~

離開《舌尖上的中國》,陳曉卿做了一檔更饞人的節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