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北魏僧官如此多,還設立專門的僧館制度,對後世影響有哪些

僧官,顧名思義,就是僧人可以做的官,而由此衍生出的僧官制度,也基本上就是專門為僧官所指定的制度,比較專業的解釋就是僧官制度是封建社會朝廷任命僧官管理佛教僧尼事務的制度,同時,僧官制度其實早在後秦就出現了,只不過各朝各代會因為僧官數量來設定,到了北魏之後,僧官數量迅速增加,所以北魏政府必須重新建立僧官制度,不能任其自由發展,要為北魏政府所用,因此到底什麼原因使得北魏的僧官如此之多,甚至還出現專門的僧官制度來管理呢?這樣的制度對當時的社會有產生了什麼影響呢?

為什麼北魏僧官如此多,還設立專門的僧館制度,對後世影響有哪些

一、北魏佛教非常興盛,僧侶群體逐漸壯大成為社會成員的重要組成部分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這句詩大家肯定都聽過,出自於杜牧的《江南春·千里鶯啼綠映紅》,從這句詩就能看出當時南朝的佛教是非常興盛的,北朝大家就不知道了,但在歷史上,北朝歷史上佛教興盛程度和南朝佛教的興盛程度絕對是不相上下的,因此在北魏的時候,佛教在前朝的發展也會自動轉移到北魏的王朝發展中,再一次興盛起來只是時間問題,而興盛所帶來的一個現象就是僧侶群體不斷壯大,並且成為了社會成員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國家發展有很大的影響,所以我認為北魏的佛教非常興盛,僧侶群體逐漸壯大成為社會成員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北魏僧官數量眾多和僧官制度出現的重要原因。

為什麼北魏僧官如此多,還設立專門的僧館制度,對後世影響有哪些

(一)佛教在前朝就已有發展,群眾基礎比較雄厚

魏晉南北朝是中國歷史最動盪的唯二時期之一,在這一時期裡,王朝更迭不斷,社會非常混亂,各個存在的王朝僅僅是對於國家的政治治理已經是耗盡力氣了,所以這個時期對於文化的發展是比較寬鬆的,文化發展是非常自由的,隨意佛教也理所當然地在魏晉南北朝興起,並且在各個朝代都有規模極大的群眾基礎,北魏就這樣的群眾基礎。

在南朝修建“四百八十寺”的時候,北朝也會受到影響,佛教也非常興盛,所以在北魏發展起來之前,佛教就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並且籠絡了很多的民心,這樣作為一個能夠籠絡民心的宗教,如果國家強制剝削這種信仰自由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就只能順其自然的發展,群眾基礎雄厚了,想要成為僧人的民眾也就越來越多,僧侶的規模也就越來越壯大了,壯大後的僧侶需要有人來管理,這時候僧官制度就被需要出現了。

為什麼北魏僧官如此多,還設立專門的僧館制度,對後世影響有哪些

(二)北魏皇帝信奉佛教,支援佛教僧侶的發展

北魏雖然出現過皇帝滅佛的情況,但總體來說,佛教還是比較受皇帝歡迎的,並且當時北魏的皇帝不僅是天子的化身,同時還是是佛的化身,這就奠定了北魏信奉佛教的基礎了,皇帝也會因為眾多的佛教信眾而被迫信奉佛教,當然也是有主動地信奉佛教的,總之,北魏皇帝還是比較支援佛教的發展,僧侶的發展也在皇帝的支援範圍之內。

佛教在北魏之前的信眾基礎決定了北魏規模巨大的佛教信眾,這也決定了皇帝對佛教發展的支援,這兩者造就了規模巨大的僧侶群體,這個群體的不斷壯大,成為了可以動搖北魏社會的重要群體之一,所以我認為僧侶群體的規模不斷壯大,其影響力也在不斷提高,成為了北魏統治者建立僧官制度的重要原因。

為什麼北魏僧官如此多,還設立專門的僧館制度,對後世影響有哪些

二、北魏為了維護社會穩定,需要發揮佛教教義以及廣大僧侶的文化作用

前面已經說到,北魏有規模非常大的信眾基礎和僧侶群體,同時這些群體發揮的作用和影響力是巨大的,如果他們的走向對國家發展不利,對北魏的統治來說是非常不利的,所以認為北魏建立僧侶制度的重要原因就是為了維護社會穩定,發揮佛教教義和廣大僧侶的文化作用。

(一)北魏皇帝壽命普遍偏短,需要佛教來穩定民心

在北魏不長的統治歷史中,北魏經歷了十三位皇帝的統治,皇帝的平均壽命才29歲,那就是北魏的皇帝壽命在歷史上是普遍偏短的,而中國封建歷史上皇帝的平均年齡是39歲,這整整十歲的差距,就能看出當時北魏的皇帝是更換地比較頻繁的,而皇帝過於短暫的壽命使得北魏不得不頻繁地更換皇帝,這樣的現狀對於北魏的發展來說是非常不利的,非常不利於國家和統治秩序的穩定,民心自然也會有些不穩定,而當時人們是比較信仰佛教的,所以北魏的統治者就可以透過佛教教義來使得百姓接受皇帝壽命普遍偏短的現實,並賦予一些更利於國家統治的神秘色彩。

為什麼北魏僧官如此多,還設立專門的僧館制度,對後世影響有哪些

(二)僧侶作為佛教文化的傳播者,需要政府進行管控

北魏需要利用佛教教義來管控民心,這其中的媒介就是這些數量眾多的僧侶,畢竟這些僧侶是除了政府之外最能理解佛教教義的群體,他們也更能受到群眾的信任,文化控制起來相對方便,而國家需要僧侶幫助國家做事,就需要一定的管理,這時候,僧官制度就出現了,畢竟文化的方向也會影響一個國家的發展,而僧侶作為佛教文化的傳播者,勢必需要國家的管控。

北魏雖然曾經統一過北方,但其整個統治秩序還是需要更加的穩定,尤其是發生皇帝更換的時候,就更加需要佛教來幫助穩定民心,所以我認為僧侶作為佛教文化的傳播者是需要被管控的,這也就成為了僧官制度出現的重要原因。

為什麼北魏僧官如此多,還設立專門的僧館制度,對後世影響有哪些

三、佛教傳播越來越廣泛,信眾規模越來越大,成為社會重要的發展動力

僧官制度的出現,讓佛教活動越來越多,信眾規模也越來越大,佛教也傳播的越來越廣泛,透過佛教,國家與民眾的關係也親近了不少,民眾變得更加支援國家的發展,配合國家的發展思路,有了民眾作為推力,一個國家發展起來是非常順利的。

另外,僧官制度的出現也可以讓國家對於僧侶的行為管控得更加到位,僧侶道德感會更強,僧侶的行為會更加規範,同時以僧侶作為模範的民眾們,也會向他們學習這種,社會也會更加穩定,成為社會發展的動力。

為什麼北魏僧官如此多,還設立專門的僧館制度,對後世影響有哪些

四、結語

北魏佛教的興盛雖然沒有體現在詩句中,但是整體上來說,佛教在北朝,在北魏都是非常興盛的一種宗教文化,信仰佛教的人們非常多,願意成為僧侶的人也非常多,而北魏的皇帝也比較支援佛教的發展,僧侶規模在北魏迅速壯大,成為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成為一個大群體之後,其影響力也是非常大的,國家也看到了這種影響力,當時北魏皇帝更換非常頻繁,皇帝是古代封建國家的主心骨,主心骨的更換總是會讓民心有所動搖,為了國家的穩定發展,國家需要一種制度來保證這些僧侶是絕對愛國的,僧官制度就出現了。最後僧官制度出現以後,僧侶的道德感和責任感更強,行為更加規範,人們更加嚮往,也不由自主地學習這些規範的行為,這對於國家的發展來說是非常有利的,群眾的配合,無疑是國家發展最大的動力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