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士子發榜前聚餐吃飯,起了個趣味的名字,而且人人夢想能買單

在清代士子群體中,會時常舉行聚餐宴會,而且赴宴的人不同於現代同學聚會,不用提前交上活動費,也不用帶上錢包;清代計程車子們只需要帶上一張嘴巴,來到酒樓在宴會上胡吃海塞一番,吃飽喝足後可隨意拍屁股走人,暫時不用操心買單的事;但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宴席,那這頓飯最後由誰來買單?買單的人又是否心甘情願?這其中是有說法的,聽編者為您細細道來。

清代士子發榜前聚餐吃飯,起了個趣味的名字,而且人人夢想能買單

晚清文人王闓運,在同治十年進京會試時,受到眾多同窗好友的吃請,據《湘綺樓日記》記載,王闓運與友人在這段時間中,幾乎日日宴飲;按說召開宴席本不是稀奇之事,但他們的買單方式卻“別具一格”;

清代士子發榜前聚餐吃飯,起了個趣味的名字,而且人人夢想能買單

這年六月二十七日,王闓運應好友許振禕之邀參加宴席,當時與會者共有八人,其中王闓運與其他兩位同窗,被稱為“夢神”,餘下的人被稱為“展夢”,這種宴席也有一個有趣的名字,叫做“吃夢”;吃飯怎麼會被叫做吃“夢”呢?而且按照常理,最後應該由宴席的發起者買單,但這次宴會中“夢神”應該是貴賓身份,自然不用買單,那麼買單的任務,就要在包括髮起人許振禕的“展夢”中,挑選一人來承擔,那麼又為何不讓“展夢”人平攤費用呢?

清代士子發榜前聚餐吃飯,起了個趣味的名字,而且人人夢想能買單

這些疑問在《小匏庵詩話》中找到了答案,原來清代士子們在發榜前,都會舉行宴會,待到發榜後,由中了舉人與進士的人買單;在發榜前大家不知道在吃誰的請,而且也都夢想能中舉做買單的人,因此這種宴會被稱為“吃夢”;由於清代衙門沒有完善的徵信系統,不免有中了舉最後逃單的人,因此士子們會在參加宴會的賓客中,挑選出幾名不參加本次科舉的人,來擔任酒監“夢神”;所以一般來說“夢神”是不用買單的,但倘若手氣不好坐到名落孫山的群體中,最後的宴會錢就要人人平攤,“夢神”也避免不了要出錢。

清代士子發榜前聚餐吃飯,起了個趣味的名字,而且人人夢想能買單

“吃夢”是從“同治中興”之後開始興起,到了光緒時期風靡天下;有眾多光緒年間讀書人,都記載過“吃夢”的盛景,文人沈欽韓在《除夕效白樂天何處難忘酒》中,記載由於衙門填榜在半夜,所以“吃夢”的時間,一般在發榜當天的傍晚,待到榜單放出,由中了舉的人當場買單;

清代士子發榜前聚餐吃飯,起了個趣味的名字,而且人人夢想能買單

但在故事開頭前,這許振禕等五位“展夢”當時已經中了進士,而且還是一方朝廷命官,他們不用等放榜,為何還要“吃夢”?原來據《跋天寧寺食夢圖》記載,在清代做考官是一份美差,對於考官的仕途之路有著很強的助力;因此有望成為考官的官員們,在接到命令之前也會聚在一起“吃夢”,許振禕等無味“展夢”,就是在“吃”這美好的前途。

清代士子發榜前聚餐吃飯,起了個趣味的名字,而且人人夢想能買單

在現代許多高中生參加完高考後,都會相約在KTV玩個通宵達旦;這與古代士子“吃夢”在形式上雖有差別,但在買單之事上也不妨效仿古人,由分數最高者出錢買單;這樣既有趣又公平,考了高分上了名牌大學的人,心中激動買起單來也是心甘情願,而分數低的同學能白白吃喝玩樂一場,也算得上能彌補稍許遺憾;如此看來“吃夢”法不僅在古代風行,也能在現代適用,堪稱是一場共贏的聚會買單方式。

【參考資料:《湘綺樓日記》,《小匏庵詩話》,《跋天寧寺食夢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