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智之舉:宋仁宗內心掙扎終聽群臣意見,初立東宮半年便駕崩歸西

宋仁宗雖在位時間最長,但是一直沒有在世的子嗣。仁宗皇帝前後共有三個皇子,但是都幼年暴亡,之後後宮嬪妃雖接連懷孕,但是一連卻生了好幾個女兒,仍然沒有盼來皇子的誕生。仁宗皇帝中年後,大臣們對東宮之位久缺的問題一直耿耿於懷,請求讓仁宗皇帝按照祖制領養宗室子弟入宮,後根據實際情況確立東宮太子。

明智之舉:宋仁宗內心掙扎終聽群臣意見,初立東宮半年便駕崩歸西

對於領養宗室子弟的問題,仁宗皇帝對此都是聽聽不說話,不論是誰上奏,都是不發表任何態度。這一拖就是二十年,從三十多歲愣是拖到了五十歲。仁宗皇帝的身體還非常虛弱,多次出現“不豫”的情況,並且是一次比一次嚴重,發病時神志不清、胡言亂語,甚至還會昏死過去。仁宗皇帝的身體越差,大臣們就越著急,生怕在皇位繼承問題上出現政治動亂,從而影響國家的長久治安。在這場東宮之爭中,仁宗皇帝還是最終向群臣妥協了,領養了宗室子弟入宮,後立為東宮太子。

明智之舉:宋仁宗內心掙扎終聽群臣意見,初立東宮半年便駕崩歸西

東宮確立,君臣舒心

皇子確立後,不僅使朝廷內外諸位大臣鬆了一口氣,仁宗皇帝的心情也好了起來。之前仁宗皇帝雖然不發表態度,但是內心還是掙扎的,既期盼這後宮嬪妃早日生出皇子,又擔心怕又是女兒,其心情也是鬱悶的。領養了宗室子弟,也不再鬱悶生皇子的問題了,因此心情自然好了起來。

明智之舉:宋仁宗內心掙扎終聽群臣意見,初立東宮半年便駕崩歸西

這一年,仁宗皇帝帶著新皇子先後兩次參觀了龍圖閣和天章閣,觀看了祖宗的遺物及祥瑞之物,並且一同觀看的還有宰輔大臣等多人。這既有著認祖歸宗的意思,也向大臣們表達了這雖不是親兒子,但是勝過親兒子的意思。然後,仁宗皇帝宴請群臣,並在宴席中作詩暢飲,這種場面可謂是已經一二十年沒有出現了。

明智之舉:宋仁宗內心掙扎終聽群臣意見,初立東宮半年便駕崩歸西

仁宗皇帝年輕的時候還經常喜歡宴請群臣,作詩暢飲,但是中年後慢慢的變少了,尤其是東宮爭論以來,基本上不敢設宴了,生怕有些耿直的大臣在宴會上讓他難堪。這一次,仁宗皇帝與群臣喝到半夜,方才散席,由此也可以看出仁宗皇帝有多麼高興。

元日朝會推遲,蹊蹺

新的一年開始了,關心國事的京城百姓無不感到奇怪,因為每年一度的盛大慶典——元日大朝會竟然沒有如此舉行,這是咋回事呢?等了一正月,都沒有動靜,對此朝廷也沒有任何說法,是取消還是推遲,根本沒有任何訊息傳出來。到了二年,宮內終於傳了出來了訊息,原來仁宗皇帝又一次“不豫”了,並且此次還病得特別嚴重。

明智之舉:宋仁宗內心掙扎終聽群臣意見,初立東宮半年便駕崩歸西

二月底,仁宗皇帝基本上康復了,對此大臣們也稍微放心了。三月,仁宗皇帝在延和殿主持了他在位年間第13屆殿試。據《宋史》記載,仁宗皇帝坐在御榻上根本看不出一絲絲大病初癒的樣子。誰也沒想到,這竟是仁宗皇帝最後一次主持殿試選拔人才。殿試結束後,宰輔大臣等人還專門拜表祝賀皇帝康復。

突然駕崩

此後幾天,仁宗皇帝就像往常一樣上朝處理政務。三月二十九日,距離殿試剛剛過去了七天,這一天仁宗皇帝還是像平日一樣起來上朝,並且飲食起居也都很正常。不料,仁宗皇帝忽然大呼,內侍趕緊召太醫前來,此時的仁宗皇帝已經說不出來話了。凌晨時分,54歲的仁宗皇帝終於在他常年居住的福寧殿永遠的合上了眼睛。在位四十多年的仁宗皇帝突然駕崩,這對於全國的臣民無疑對引起巨大的震動。

明智之舉:宋仁宗內心掙扎終聽群臣意見,初立東宮半年便駕崩歸西

仁宗皇帝駕崩時,新皇子僅僅確立了才半年的時間。此時的群臣心中都隱隱後怕,如果仁宗皇帝再堅持著不妥協的態度,那麼突然駕崩後勢必引起皇位繼承權的爭奪,那麼對於皇族的團結及國家政治的穩定都勢必會帶來災難,甚至還很有可能會引發戰爭。這些對於已經矛盾重重的大宋王朝來說,無疑是滅頂之災。

在宋人筆記小說中,也有人將仁宗皇帝神化,認為他一直拖著是害怕領養的宗室子弟也會像其三個皇子一樣暴亡,因此遲遲不同意。在自己將要歸西的前夕,才向群臣妥協,從而既保住了新皇子的性命,也維護了皇位繼承的順利進行。然而,歷史不容假設,只能說仁宗皇帝適時確立東宮的決策是無比高明的!

參考文獻

①脫脫:《宋史》,北京:中華書局,1976年

②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

③徐松:《宋會要輯稿》,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