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煥路過淮陰侯廟,寫下一首詩,告訴大家韓信並不是冤死的

知恩圖報、忠君愛國,一直以來都是我國的優良品德。歷史上不乏這樣的歷史名人。如韓信的一飯之恩,最終以千金回報;劉邦的知遇之恩,韓信身死以報國;劉備的三顧之恩,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相報國家;崇禎的知遇之恩,袁崇煥身死相報國家等等。

而今天小編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明朝袁崇煥的一首詩,他從自身的角度看韓信,點明韓信之死的原因,他寫韓信的同時,何嘗不是寫自己呢?可惜韓信是功成身死,而他卻是功未成身先死。且看這首詩。

袁崇煥路過淮陰侯廟,寫下一首詩,告訴大家韓信並不是冤死的

韓淮陰侯廟

明袁崇煥

一飯君知報,高風振俗耳。

如何解報恩,禍為受恩始。

丈夫亦何為,功成身可死。

陵谷有變易,遑問赤松子。

所貴清白心,背面早熟揣。

若聽蒯通言,身名己為累。

一死成君名,不必怨呂雉。

袁崇煥,字元素,明代抗清將領。在抗清鬥爭中,取得輝煌的成就,但是因為和魏忠賢不合,最後辭官回鄉。直到崇禎皇帝上臺後,重新重用他。後因魏忠賢餘黨的誣告,以及皇太極的反間計,使得他被崇禎皇帝凌遲處死,令人嘆息其功未成而身先死。

這首詩首句寫韓信一飯之恩的典故,韓信曾經落魄到吃不起飯的時候,一個洗衣服的婦人,給了韓信飯吃。韓信一直把這件事牢記於心,等自己功成後,以千金回饋這個婦人。可見韓信的高風亮節、知恩圖報的品德。

袁崇煥路過淮陰侯廟,寫下一首詩,告訴大家韓信並不是冤死的

第二句“如何解報恩,禍為受恩始”,寫韓信因為劉邦的知遇之恩,因此對劉邦很忠義,沒有反叛劉邦之心,因此韓信受劉邦之恩開始,就已經埋下禍根了。

第三句“丈夫亦何為,功成身可死”,這是袁崇煥豪言的一句,就是大丈夫就應該向韓信這樣,有所作為,即使功成身死也在所不惜。縱觀歷史,韓信是因為功成身死,可惜,詩人自己卻功未成身先死,可悲可嘆。表明詩人功成身死的決心和大無畏的精神。

第四句“陵谷有變易,遑問赤松子”,功成之後,那麼就應該知道功高蓋主的道理,然後懂得功成身退。比如張良幫劉邦統一天下後,就和劉邦說“願棄人間事,欲從赤松子遊耳”,也正因為張良懂得這個道理,所以他免招殺身之禍。

袁崇煥路過淮陰侯廟,寫下一首詩,告訴大家韓信並不是冤死的

第五句“所貴清白心,背面早熟揣”,這句點明韓信已經看透了功成後自己的結局,知道其中的利弊,有可能會“狡兔死,良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而且那麼多人也勸他,但是他不為所動,還是忠於劉邦。和于謙的“要留清白在人間”有相同的意思。

第六句“若聽蒯通言,身名己為累”,如果聽信了蒯通的話,那麼世人就會說韓信你忘恩負義,有辱聲名,世人所不齒。

第七句“一死成君名,不必怨呂雉”,雖然你最後被呂后所殺了,但是也成就了你的美名,世人都知道你是忠君愛國的人,你的美名將流傳千古,所以你也不要怨恨呂后了。

袁崇煥路過淮陰侯廟,寫下一首詩,告訴大家韓信並不是冤死的

這首詩寫出了一個道理,就是韓信的知恩圖報和忠君愛國思想,即使知道自己功成身死,也在所不惜。這就是知恩圖報,就是忠君愛國思想。大丈夫在世,有所為有所不為,即為之,當有功成身死的覺悟。縱觀中國歷史,這首詩寫韓信,何嘗不是寫詩人自己呢?

這首詩,袁崇煥從忠君愛國的角度告訴大家,韓信並不是冤死的,而是從他受恩的那一刻開始,就已經埋下功成身死的禍根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