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奪嫡,步步為營,雍正是篡位小人還是光明正君?真相令人咋舌

導讀:九龍奪嫡,步步為營,雍正是篡位小人還是光明正君?真相令人咋舌

自古人們就說多子多福,但對於康熙帝來說,他9個最有實力的皇子卻沒有給他帶來多少福分。特別是到了康熙晚年,眾皇子為了儲位而爭鬥不休,更是讓康熙頭疼不已。

九龍奪嫡,步步為營,雍正是篡位小人還是光明正君?真相令人咋舌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病重的康熙突然召見四皇子胤禛,沒過多久,宮裡便傳出皇帝病逝的訊息。第二天,康熙帝所留的遺命被公之於眾,由四子胤禛繼承帝位,也就是之後的雍正帝。雍正帝的登位結束了康熙晚年朝中諸皇子之間幾十年的儲位之爭,卻也讓雍正皇帝成為政治鬥爭的焦點。雍正皇帝奪得皇位的真相一直眾說紛紜,更是被小說家與編劇們不斷想象和演繹,成為小說和影視中“九龍奪嫡”的情節。正如前幾年所熱播的穿越劇《宮鎖心玉》、《步步驚心》,劇情中都有九龍奪嫡的情節,卻又大不相同。而事實究竟是如何呢?

九龍奪嫡,步步為營,雍正是篡位小人還是光明正君?真相令人咋舌

人們都說,皇帝貴為真龍天子,他的子嗣就順其而然被稱為龍子龍孫。對於康熙帝的這九個兒子,可謂是龍生九子各有不同。早年間,康熙對二阿哥 胤礽疼愛有加,年僅8個月大的胤礽就被立為太子,備位東宮。然而卻因為皇太子身邊品行不良的人漸漸使太子偏離了正軌。成年後的太子愈發貪財好利,變本加厲,這也加深了康熙與太子之間的矛盾。慢慢地,矛盾激化,太子先後兩次被廢,最終淪落到被禁錮的下場。二阿哥的退出卻使這場儲位之爭更加白熱化,而在朝中最為浩大、影響最為深遠的就是八阿哥黨。

九龍奪嫡,步步為營,雍正是篡位小人還是光明正君?真相令人咋舌

八阿哥胤禩,人稱八賢王,他雖出生低微,卻聰明機靈,工於心計,以仁愛自勵,善於籠絡人心,目的更是明確——太子寶座。九子胤禟、十子胤?以及十四子胤禵,都是他的黨羽,在朝中更是甚得人心,深受眾大臣的推舉。然而,即使這位八賢王努力想討父親的歡心,因為康熙帝卻對他喜愛有限,更因為八阿哥屢受推崇而心生厭惡。此外,八阿哥的正妻八福晉雖出身高貴,卻生性專橫,“不賢”的惡名在外,自己不能生養,又不準丈夫納妾,致使八阿哥沒有子嗣,這也成為了八阿哥做“太子”的一大障礙。八賢王的帝王夢在種種原因的作用下最終破滅。

九龍奪嫡,步步為營,雍正是篡位小人還是光明正君?真相令人咋舌

而四阿哥胤禛卻不同於眾阿哥,他選擇了韜光養晦。一面處理著與康熙帝之間的父子關係,一面培植人才,籠絡朝臣,養成自己的勢力。同時,他友愛兄弟,對人對事都平和忍讓,讓人們在這場奪嫡之戰中,將他忽視,這也是他笑到最後的關鍵。

九龍奪嫡,步步為營,雍正是篡位小人還是光明正君?真相令人咋舌

對於這位雍正皇帝的即位,流傳最為廣泛說法,是說康熙帝本要傳位十四阿哥,卻被四阿哥改詔書,將“十”改為了“於”,於是詔書中“傳位十四子”就變成了“傳位於四子”。但根據清朝的習慣,一般會在第幾子之前加一個“皇”字,且在清朝更是慣用滿文,所以改詔之說純為謬論。還有人說,是隆科多改詔,亦有人說是年羹堯改詔,但諸說法在史實的考證下都一一被否定。所以,康熙真正想要傳位的一直都是雍正,篡改聖旨的傳言根本不足為信。

九龍奪嫡,步步為營,雍正是篡位小人還是光明正君?真相令人咋舌

不論是民間傳說是還是專業歷史研究,都印證了康熙末年九龍奪嫡這場鬥爭的紛繁複雜。同時也讓我們看到,是學會隱忍、默默蓄力、不露野心的品質才讓雍正得到了康熙的青睞,也最終成就了一代帝王。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我們刪除。 文章為作者原創,嚴禁轉載、抄襲。 作者:餘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