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為何要多此一舉,廢掉劉辯改立劉協為新帝?和涼州的經歷有關

野心大、殘暴無疑已經成為三國時期董卓的標籤。而也正是他拉開了三國亂世的大幕。即使沒有董卓入京,漢室也不會恢復昔日的鼎盛,這是因為漢靈帝劉宏在重用宦官的同時,還動過廢長立幼的念頭。百姓民不聊生,諸侯起兵謀反,差的也只是一個藉口,而董卓正是那個藉口。

董卓為何要多此一舉,廢掉劉辯改立劉協為新帝?和涼州的經歷有關

國舅何進採納袁紹之計,招董卓進京誅滅十常侍。董卓當機立斷大兵壓境,在剿滅十常侍的過程中,洛陽城也淪為了一片焦土,漢室皇權威嚴掃地。不知道您有沒有過一個疑問,當時的皇帝已經是幼子劉辯,董卓平滅宦官黨羽已經立下了護駕之功,為何他卻要廢掉劉辯改立劉協為新帝,這是不是有些多此一舉呢?當時很多身在局中之人,也看不清董卓的這波操作,但仔細想來卻也符合弱肉強食的道理。

董卓為何要多此一舉,廢掉劉辯改立劉協為新帝?和涼州的經歷有關

漢家王朝的皇位遵從立嫡立長的原則。而董卓卻是出身涼州,面對羌人,董卓不可能和他們講道理,而是要和他們比誰的拳頭大。董卓久在邊塞苦寒之地戍邊,漢室皇帝卻在朝中歌舞昇平,將天下治理的混亂不堪。有機會站在權力最高峰的董卓,自然要讓天下按照自己的意願來運轉。護駕之功對於董卓而言固然可喜,但卻不如自己掌握天下大權來得更實際一些,何況當時的董卓已經手握重兵。而且即使是護駕之功,董卓也需要和其他人分享。論功行賞國舅何進肯定會排在第一名,其次便是四世三公家族出身的袁紹,最後才會是董卓。

董卓為何要多此一舉,廢掉劉辯改立劉協為新帝?和涼州的經歷有關

董卓平滅十常侍出力最多,劉辯坐穩皇位以後很可能會和國舅何進上演一場君臣相宜的閤家歡,袁紹因為家族在朝中的關係也會被委以重任。只有出力最多的董卓,可能會被削弱手中的兵權。先皇劉宏有過廢長立幼的念頭,如果自己改立劉協為新帝,那麼便可以用先帝劉宏有過廢長立幼的念頭來堵住天下悠悠眾口,此舉還能讓自己成為朝中獨一無二的權臣。

董卓為何要多此一舉,廢掉劉辯改立劉協為新帝?和涼州的經歷有關

董卓身邊肯定有一批謀臣,在為他出謀劃策。謀臣會告訴董卓表面上的賞賜並不重要,天下即將大亂,漢室已經被架空。只有掌握實權的權臣,才是當下最應該做的。擁立劉協為新帝,即使以後天下不再混亂,他也立下了從龍之功。如果天下果真大亂,也可以利用手中的兵權和權臣的身份,帶給自己許多便利。進可觀望天下,更進一步便可問鼎天下。在這一點上董卓和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做法,其實是有異曲同工之妙的。只不過董卓的野心很大,他被勝利衝昏了頭腦。

董卓為何要多此一舉,廢掉劉辯改立劉協為新帝?和涼州的經歷有關

出身涼州堅信拳頭大就是硬道理的董卓,將這一真理運用到漢室皇族身上,真的就得到了同等的效果。隨後他便將對待敵人的手段,繼續用到了漢室皇族身上。在涼州,董卓可以將俘虜當作自己的戰利品,但在洛陽對待漢室皇族卻不行。因為此時的漢室王朝雖然已經頹敗不堪,但名義上漢室皇族依然是天下共主。即使大漢皇帝寵信宦官多年致使朝政荒廢,但諸侯也只是在心中暗暗表示不滿,而沒有一個人站出來。因為諸侯們知道第一個站出來反對,第一個為天下百姓請命的人很可能會沒有好下場。

董卓為何要多此一舉,廢掉劉辯改立劉協為新帝?和涼州的經歷有關

何進為求自保招董卓入京的情況下,董卓就這樣第一個站了出來。在天下人眼中,董卓誅殺完宦官被封賞以後,就應該上演一出忠君為國的好戲。但隨著董卓的野心日益膨脹,忠臣不但變成了權臣,還開始欺負起漢室皇族的孤兒寡母(劉辯,劉協和兩位太后)。一時間天下諸侯討伐董卓的呼聲日盛。在討伐董卓的人裡面,有可能有真心忠於漢室的,也有一些希望藉助討伐董卓,成為下一個權臣的人。不管怎麼說董卓已經成為了天下人的公敵。

董卓為何要多此一舉,廢掉劉辯改立劉協為新帝?和涼州的經歷有關

如果董卓是一個聰明人,此時他應該以重利交好朝中重臣,比如袁紹家族。大家攜手一起支援劉協,然後自己再低調做人。一開始董卓也確實以高官厚祿來結交朝中重臣,這可能是他得到了身後謀士集團的指點。但拳頭變得更硬的董卓老毛病又犯了,他開始對朝中重臣變得飛揚跋扈起來。就這樣各路諸侯豎起正義大旗,聯手同討伐董卓。董卓最大的錯誤,就是不應該做那第一隻飛揚跋扈的出頭鳥。

參考資料《三國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