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說話,叫非暴力溝通

你有沒有見過或者親歷過這樣的場景:

老婆洗碗不小心把盤子掉在地上,躺在沙發上看電視的老公看見了,立馬劈頭蓋臉地數落老婆:“你是怎麼幹活的?洗個盤子都會掉在地上,這麼大人了幹什麼都不行!”

老婆聽了氣不打一處來:“你看電視我忙家務還忙出毛病了?真是把你慣壞了,你行你來幹!”

說完就解了圍裙怒氣衝衝地摔門而去。

這種司空見慣的兩口子吵架現象,就是所謂的“暴力溝通模式”。

有一種說話,叫非暴力溝通

既然暴力溝通給人們帶來不良後果,那麼,如何才能做到有話好好說、不情緒用事呢?

《非暴力溝通》這本書會給我們帶來想要的答案。

作者馬歇爾·盧森堡是國際性締造和平組織非暴力溝通中心的創始人和教育服務主管。

他將人類的交流語言分為兩種模式:豺狗模式(暴力語言模式)和長頸鹿模式(非暴力溝通模式)。

非暴力溝通包含四個要素:“

觀察+感受+需要+請求

”。

1。

向外觀察

:說清你看到的事實,少作評價。

2。

向內感受

:表達你的感受而不是想法。

3。

深入需要

:表達自己的內在需求。

4。

向外請求

:你希望對方怎麼做。

有一種說話,叫非暴力溝通

這四個要素中,給我印象深刻的是學會區分“評論”和“觀察”。“觀察”就是細緻地觀察發生的事,客觀公正地說出看到的結果。現實中“觀察”的說話方式強調“我看到”為主。

“評論”則是對一件事情不顧別人的感受,只顧自己主觀意願的表達。“評論”的說話方式強調“我以為”為主。

比如開頭的例子,老公看見老婆把盤子掉在地上,他的語言表達完全是評論式的,都是以他自己的主觀想法為主。所以惹來對方的不滿。

如果按照非暴力溝通的四個要素,老公的說話方式應該是這樣的:

盤子碎了(

觀察

),你如果傷了手我會很心疼(

感受

),家務事多我該替你分擔一些(

需要

),以後幹活要多加小心(

請求

)。

顯然,這樣的說話方式令對方聽了不但不生氣,反而體會到丈夫對她濃濃的愛意。

有一種說話,叫非暴力溝通

英國作家赫茲裡特說,

談話的藝術是聽和被聽的藝術。

這句話也充分說明了溝通的重要性。

《非暴力溝通》不愧是溝通中的聖經,因為它教會

我們用情感去交流,而不是用情緒去對抗;還教我們既真誠表達自己,又充分尊重他人。

所以,少用指責、抱怨、批評等豺狗語言,多用讚美、欣賞等長頸鹿語言模式去溝通,我們生活的世界才會其樂融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