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沂水:故園漸行遠 鄉情以何寄

關注這個村子好多年了。數年前一邊聽著高音喇叭說拆遷的事情,一邊看著下鄉“淘寶”的人挑剔著做陶的“輪”、罈子、罐子、蒜臼子等用品,心裡五味雜陳。社會的發展似乎已經容不下這些由泥巴和石頭、青紅磚壘砌起來的老家故園了。濃濃的鄉情似乎昇華凝結成余光中所吟詠的鄉愁一樣,但要比他詩句裡將鄉愁比喻為郵票、船票、墳墓、海峽還要現實、尖銳而深刻。

走過沂水:故園漸行遠 鄉情以何寄

走過沂水:故園漸行遠 鄉情以何寄

余光中僅僅是在海峽的對岸的新家裡思念故鄉。距離拉開感情的手、時間沖淡感情的酒。那種刻骨銘心的鄉愁的寄託物終至於在一個人的腦海中逐漸模糊、暗淡、而變得不真實,到最後只能用藝術化的比喻來形容,這是有家難回、有家不能回的遠方遊子的痛。

走過沂水:故園漸行遠 鄉情以何寄

而我是眼看著老家逐漸淪陷在各種名目發展的漣漪、漩渦中的。曾經暌離老家一段時間,但終究我有回來了,因為成全愛情,兼收了我後來越演越濃烈的老家親情難捨的夢。在我的生活中沒有故鄉,只有老家,我隨時可以去看她、走近他,親切它,受她的撫慰,受她的滋養與恩典。

走過沂水:故園漸行遠 鄉情以何寄

走過沂水:故園漸行遠 鄉情以何寄

老家隨著自己一同慢慢變老,老家就是好久不見面,見面還是那麼親切的老人們啊。在沂水,不管是誰的老家,都是我的老家,它們已經在我的生命中為了我趨同進化成老家的一張名片。走到哪裡,只要回到鄉下,就會遇見老家,遇見我的每一位親人。或許在這一個老家的一位表叔表大爺爺爺奶奶去世了,但恍惚中會在另一個村落裡驀然又會遇到與之相彷彿的人,連臉面、姿勢、走路的步伐、背影、甚至口音神態都那麼神似。我覺得老家的人們不會老去,即便不見了,走了,也僅僅是換了另一個村子裡去生活了,只要你走得足夠多,看得足夠細,總會遇見他們在另一處生活。

走過沂水:故園漸行遠 鄉情以何寄

我就在這個村子遇見過這麼多的人。有姥爺姥娘那一輩的、有小時候的玩伴那一輩的,而且還隱約看見了自己童年的影子在不遠處徘徊。這些人彷彿自己不同時間段的影像蒙太奇一樣懟在了這裡的大街小巷裡,古老的宅院裡,從從擦肩而過、和善地打著招呼。我覺得我的左手摸到了我的右手,它們互為映象。是的,在這個村子村裡,你能遇到自己的映象,就像翻看自己的影集一樣平常,只不過村裡的映象是活生生的,他們有自己的生活,卻又在某一點、某一談的某一個時刻,像穿過了平行宇宙一樣,與你在此時此地相遇。

走過沂水:故園漸行遠 鄉情以何寄

走過沂水:故園漸行遠 鄉情以何寄

所以,一年四季中我都會惦念這麼一個村子,只要是路過,我都會毫不猶豫地拐進去,停下車來,踟躕徜徉於斯,我是在現實裡夢遊,在夢遊裡遇見,在遇見裡感覺,在感覺裡觸控,觸控肉體與靈魂之外的空靈,像一葉葦航泊在時空之外,沒有方向、沒有目的、沒有自我,只有感受。

走過沂水:故園漸行遠 鄉情以何寄

幾年的時間裡了,那些土打牆、土墼牆漸次坍塌了,在地心引力和風雨的侵蝕中,我親人的庇護倒在了物理性的必然中。當然隨它們一起去的必然還有居住在這裡面的一些親人。如果我沒有早先的遇見、沒有存於心底的惦念,那麼遇見這麼一抔坍塌成丘的黃土,會有什麼心慟呢?那些掩埋在黃土下的歷史會變成石化的冊頁而流傳給後世麼?許多我的親人來過、又走了,像是草木一秋。其實我也是他們眼前的過客,或許什麼都不是,就是個陌生人一路而過,可能十幾分鍾後他們都記不得我的模樣了。但就因為這匆匆一瞥,卻在我心中留下他們亙古的擦痕。如果這是一種單相思、單戀,那我願意忍受這種甜蜜的痛楚。

走過沂水:故園漸行遠 鄉情以何寄

走過沂水:故園漸行遠 鄉情以何寄

村子的老宅子,似乎都要歸於泥土,這是它們的命,而或許我作為一廂情願的代言,遊走在他們的骨殖中,像是出竅的魂靈,居無定所,但憑夜遊神的稽查。可我覺得明明自己是一片葉子,是老家的大樹上長出來的,高飆在枝頭,歷經冬夏春秋,落下來也護不住一塊巴掌大的牆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