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餵養注意事項

母乳餵養注意事項

按需餵養按需餵養是指在嬰兒表現出飢餓徵象時進行餵哺。父母必須學會識別嬰兒的飢餓或飽足徵象,以及嬰兒是否做好了進食準備。掌握這些技能所需的時間因人而異。每次哺乳時母親的雙側乳房都需要進行餵哺,一側乳房餵哺一定時間後交換另一側,這樣可以保證雙側乳房接受同樣的泌乳刺激和乳汁排出。父母的期望 — 無論是否進行母乳餵養,初次生養的父母們都很少能意識到照料嬰兒需要多大的強度。儘管他們可能會認為採取母乳餵養需要花費巨大的注意力去關注孩子的需求,但實際上母乳餵養與嬰兒配方奶餵養所花費的時間相當。相比母乳餵養,採用嬰兒配方奶餵養會需要花費額外的時間來完成一些非常耗時的工作,比如購買配方奶、餵養前的準備以及清洗奶嘴及奶瓶。餵養頻率 — 不同嬰兒的餵養頻率存在差異,有可能高達每小時1次。決定嬰兒進食需求頻率的因素包括母親的乳汁供應量、排乳效率和嬰兒調節行為狀態的能力。產後1-2周時,母乳餵養的平均頻率為每日8-12次。對於健康足月嬰兒,如果母親能夠觀察到其飢餓和飽足的徵象並做出迴應,則其可以調節餵養頻率及每次的持續時間。徹底排空乳房有利於增加後乳的分泌,後乳中脂肪含量高,可促進嬰兒快速生長。徹底排空乳房對促進乳汁生成同樣至關重要。在產後第1周內或在母乳餵養建立好之前,如果距離上次哺乳已4小時,母親應喚醒睡眠中的嬰兒為其哺乳。這對沒有表現出強烈飢餓訊號的嬰兒是一種安全保障。餵養訊號 — 餵養訊號是指在飢餓時發生的一些行為變化。典型的進展模式包括把手放向嘴邊、吸吮拳頭或手指、易激怒、激越、四肢擺動,以及最終轉變為大聲的持續哭鬧。這個過程可持續45分鐘。應在嬰兒出現早期餵養訊號時進行餵養,這些訊號包括把手放向嘴邊、咂嘴、覓食動作以及在睡眠時的眼及四肢活動。嬰兒發出早期餵養訊號後就開始餵養是最好的,尤其是在出生後第1周時,因為這有助於母親對早期飢餓訊號形成溢乳反射,並有時間在孩子出現激越狀態之前練習銜乳和哺乳技巧。這也有助於避免嬰兒過度激越和哭鬧,從而儘量減少嬰兒早期體重丟失,並防止母親產生焦慮。缺乏必要的能量貯備,或是缺乏神經肌肉協調能力的早產或患病嬰兒可能不會出現晚期飢餓訊號(如激越狀態、四肢擺動和哭鬧)。在飢餓時不容易覺醒和透過發聲來表達的嬰兒有生長遲滯的風險。睡眠時間長並且很少哭鬧的“乖”新生兒可能會在數週內表現出體重增長不良。飽足徵象 — 嬰兒飽足的表現通常為主動鬆開乳頭,以及面部肌肉及手部放鬆。2-3月齡以下的嬰兒通常會睡著。母乳餵養的催眠(睡眠)作用、嬰兒口腔對乳頭的敏感性以及乳汁對胃動力的刺激可能會影響父母對嬰兒是否飽足的評估,使其變得更為複雜。母乳餵養具有催眠作用,新生兒幾乎在含住乳頭後可能就會立即睡著。嬰兒可能需要數日至數週才能維持一個足夠獲取充足乳汁的持續覺醒狀態。對於這類嬰兒,不能透過行為評估來確認攝入是否充足,必須透過體重增長及體液平衡良好的體徵來評估。當乳頭從嬰兒嘴中滑出時會引起自主吸吮反射。對於飽足的嬰兒這種反射會迅速消失,嬰兒會再次入睡。如果嬰兒沒有吃飽,則其吸吮動作會加強,緊接著會出現覓食行為,呈現飢餓訊號進展。攝入量的評估充足的攝入取決於餵養頻率及每次餵養的持續時間、尿量及大便量,以及嬰兒體重。餵養頻率和每次餵養持續時間 — 產後第1周內或在母乳餵養建立好之前,只要嬰兒顯示出飢餓徵象或是距離上一次餵養已4小時,母親就應進行餵養。按這樣的方法,24小時通常需要餵養8-12次。出生1周以後,隨著母親及嬰兒的哺乳技能提高以及乳汁量增多,到4周齡時餵養頻率可減少至每日7-9次。一項報告中,純母乳餵養的嬰兒在2月齡時的每日餵養次數平均為7次。每次餵養的持續時間在一定程度上也取決於餵養效率。不同的嬰兒在攝入等量乳汁時所需的時間為5-20分鐘。單側乳房的餵養持續時間隨孩子的成長而逐漸縮短,通常會從嬰兒出生後不久的10-15分鐘下降為約1月齡時的8-10分鐘。不同母親的母乳餵養技能和舒適度,以及不同新生兒的哺乳能力存在很大差異。因此,評估一對母嬰的餵養頻率及每次餵養持續時間是否適當,取決於嬰兒的期望體重以及攝入充分的徵象,而不是採用固定的餵養方案和定時餵養。一般來說,如果乳汁產生不足和/或嬰兒生長欠佳,首要措施是增加餵養次數,而這通常會取得成功。體重減輕 — 嬰兒出生後體重減輕是正常現象,預計下降比例為出生體重的5%-7%。正常嬰兒到出生後5日時會停止體重下降,到1-2周齡時體重通常會恢復其出生時的水平。在母乳餵養建立好之後,嬰兒體重每日可增長15-40g。一項研究納入了Kaiser Permanente醫療系統中的100,000多例新生兒,繪製了純母乳餵養嬰兒出生後3日的體重減輕模式圖[38]。主要發現如下:●經陰道產嬰兒–出生後24小時、48小時和72小時的體重減輕中位百分數分別為出生體重的4。2%、7。1%和6。4%。其中1/4的嬰兒體重減輕最多可達出生體重的9%-11%。出生後48小時以後百分位曲線開始上升。●剖宮產嬰兒–出生後24小時、48小時、72小時和96小時的體重減輕中位百分數分別為出生體重的4。9%、8%、8。6%和5。8%。其中1/4的嬰兒體重減輕最多可達出生體重的10%-12%。出生後72小時以後百分位曲線開始上升。在網站www。newbornweight。org上可以獲取一個對照上述百分位曲線監測個體新生兒體重變化情況的臨床工具。出生後48小時,約有5%的經陰道產嬰兒和約10%的剖宮產嬰兒的體重減輕會超過出生體重的10%。這種程度的體重減輕可能會伴有高膽紅素血癥及高鈉性脫水的風險增加,並需要進行干預。體重減輕過多 — 體重減輕超過正常範圍提示攝入不足,需要醫療關注和干預。AAP推薦如果嬰兒體重減輕超過出生體重的7%,就應立即評估母嬰情況。這類嬰兒有發生高鈉血癥(血鈉>150mEq/L)和/或黃疸的風險。儘管母乳餵養嬰兒因脫水而再次入院的發生率較低,為每10萬例母乳餵養嬰兒中有25-71例,但高鈉性脫水可引起致命性併發症,在體重減輕超過出生體重12%的罕見極端病例中,可能出現例如急性腎衰竭、血管栓塞、休克或驚厥等致命性併發症。因此,對於體重過度減輕的嬰兒(>7%出生體重),推薦由具備專業知識的醫務人員立即對其進行評估。評估內容應包括:●病史,包括餵養史、尿量和大便量。●嬰兒的體格檢查(如,有無黃疸或低血容量的體徵)。(參見“足月兒和晚期早產兒非結合型高膽紅素血癥的治療”和“兒童低血容量(脫水)的臨床評估和診斷”)●母親乳房的體格檢查(如,有無乳房腫脹的體徵)。(參見“母乳餵養和斷奶的常見問題”)●觀察餵養情況(如,銜乳是否充分),確定母乳量是否充足,或是否存在乳汁排出不足。●確定是否應在監測下繼續母乳餵養,或是否有必要進行補充餵養。如果嬰兒表現情況良好,且在過去24-48小時內母乳生成量和/或嬰兒體重有所增長,則可以繼續觀察而暫不進行補充餵養。這樣做避免了不必要地引入嬰兒配方奶,因為這樣做會妨礙母親產生乳汁。然而,如果母乳產量沒有改善或是嬰兒體重未增加,則可能需要新增嬰兒配方奶。如果在哺乳後母親感覺乳房並未充分排空,可在每次哺乳後用吸奶器將殘留乳汁吸出。吸出的乳汁也可以用來餵養嬰兒。尿量 — 根據每日排尿次數及尿液性質可判斷嬰兒的體液平衡狀態和攝入情況。一般出生後第1個24小時中排尿1次,之後24小時中增加至2-3次,第3日和第4日為4-6次/日,第5日及之後為6-8次/日。排尿次數減少,尿液呈深黃或橙色,或尿布中有磚紅色尿酸鹽晶體通常表明嬰兒攝入不足,應接受進一步評估。排便 — 如果嬰兒餵養適當,則應在出生後約3日內排空胎便,並逐漸轉為正常大便,此過程與乳汁生成Ⅱ期(乳汁分泌增加)的開始在時間上正好吻合。出生4日後,大多數嬰兒每日排便3次或更多,且排便時間通常與哺乳時間同步。到出生後第5日,大便應為淺黃色並有顆粒物。胎便排出延遲表明乳汁生成延遲或無乳汁生成、哺乳管理不佳、乳汁排出不暢,罕見情況下可能有與囊性纖維化相關的腸梗阻。綠色泡沫樣便 — 如果母親的乳汁量很大,並且在一側乳房還有很多後乳未被完全吸出時就將嬰兒換至另一側乳房吸吮,則有時嬰兒的大便可呈綠色泡沫樣。這是因為後乳的脂肪含量高,通常可充分減緩腸蠕動,使得大部分乳汁中的乳糖在小腸被消化。如果後乳攝入不足,腸道運動就會加快,高濃度的乳糖進入大腸,經過大腸菌群的作用產生過多氣體並出現泡沫樣便。應告誡母親在哺乳時讓嬰兒先將一側乳房吸空再換到另一側,即便嬰兒不再吸吮另一側。補充餵養 — 應避免補充嬰兒配方奶,因為這會影響母乳餵養的啟動並縮短母乳餵養的持續時間。只有當嬰兒在出生後5-10日體重下降超過出生體重的7%以上時,嬰兒表現出脫水徵象(如尿量減少),或每日大便排出次數少於3次且量較少,同時母乳供應量仍然有限的情況下,才推薦補充庫存的母乳或市售嬰兒配方奶。不應給嬰兒喂葡萄糖水或滅菌水,因為這類液體並不能提供充足的營養。補充的乳汁可用杯子、奶瓶、注射器或其他輔助餵養系統給予。乳房排空頻率的任何降低都會減少乳汁生成和乳汁量。因此如果母親計劃繼續母乳餵養,則應鼓勵其在每次哺乳後以及使用補充餵養後都用吸奶器排空乳房。吸出的乳汁都應用於餵養嬰兒。乳房受到的額外刺激會增加乳汁量,提高母乳餵養的成功率。一項隨機研究顯示,出生後1周內可在母乳餵養的同時少量補充配方奶,並不會影響隨後純母乳餵養。該研究將出生24-72小時且體重過度減輕(體重減輕程度>相應年齡嬰兒的第75百分位數)的新生兒隨機分配至純母乳餵養組或每次母乳餵養後補充10mL配方奶組。配方奶補充僅持續到母乳大量生成後,大約發生在出生後平均2日(1-7日)。1月齡時兩組的母乳餵養率或純母乳餵養率無差異。因此,在該人群中,少量給予配方奶補充並沒有影響母乳餵養的最終目標。然而,該研究的人群對母乳餵養的積極性很高,因此結果可能不能推廣至其他人群。此外,如果應用了這種方法,則應確保充分排空乳房,因為乳房排空不充分可能會降低母乳產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