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幫會火拼而來的漕河驢肉,其背後更與乾隆皇帝有關

由幫會火拼而來的漕河驢肉,其背後更與乾隆皇帝有關

提起驢肉火燒,自然有很多人都很熟悉,但若是要說哪個最為出名的話,估計很多人都不會知道。真正好吃的驢肉火燒,還是要看保定,而在保定地區,自然要數漕河驢肉火燒最為有名,也最有特色。漕河的驢肉火燒,味道鮮美,肉質細嫩,火燒則是又脆又軟,而且吃起來簡直讓人有種迫不及待的感覺,因為這個驢肉與火燒的結合,簡直就如同天生一對一般,若是將兩者分開食用的話,則完全沒有絲毫的感覺,但若是將其二者結合在一起,那才是一份完美的漕河驢肉火燒。

由幫會火拼而來的漕河驢肉,其背後更與乾隆皇帝有關

而這種食物之所以能夠風靡一時,更流傳至今,這其中跟驢肉就有很大的關係。首先在養殖上,驢就屬於比較少見的養殖專案,一般地方的人們,都很少見到有養殖驢的,在一個,驢肉相對於其他肉類來說,它更為少見,而其他的一些肉類,比如牛、羊、豬等在平常的生活之中,都是屬於比較常見的肉類,而且吃的時候也會比較多,這樣的話,使得人們對於吃驢肉就有一種新鮮感。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驢肉相對於其他的肉類來說,它的肉質確實是會更為細嫩一些,“天上龍肉,地下驢肉”的說法則更是印證了這一點,否則當年的乾隆皇帝,為何還一直對於漕河驢肉火燒念念不忘呢。

由幫會火拼而來的漕河驢肉,其背後更與乾隆皇帝有關

話說當年的乾隆皇帝,一直都有喜歡出京城而微服私訪的愛好,有一次的他,也是如此,來到了漕河地區,一路的勞累讓他早已是餓的不行,可是皇帝的架子畢竟如同天一般,他又不能跟平常百姓一般,隨處找個地方坐著休息一番,於是只能繼續往前,想找一處地方好好的休息與吃飯,沒想到漕河地區的一條街上,竟然全都是沿街叫賣驢肉火燒的,可乾隆皇帝久居深宮,哪裡知道驢肉火燒啊,於是只能吩咐身邊的小太監,前去購買兩個,用以充飢。

由幫會火拼而來的漕河驢肉,其背後更與乾隆皇帝有關

吃過之後,乾隆皇帝才曉得,原來這個驢肉火燒是如此的美味,細嫩多汁的驢肉搭配軟脆飄香的火燒,吃起來竟然是自己在皇宮之中不曾有過的享受,這可是將其給震驚住了,天下居然還有如此美味是朕所不知道的。回宮之後的他一直對此是念念不忘,所以便吩咐御廚,做一道驢肉火燒給他吃,可不管御廚是怎樣的做法,都不能讓其滿意,而且也沒有當初他在漕河的味道,這讓他很是苦惱,於是只能吩咐小太監前去漕河親自購買,這樣使得漕河驢肉火燒一時之間名聲大噪。

由幫會火拼而來的漕河驢肉,其背後更與乾隆皇帝有關

這樣看來,乾隆皇帝還是很可愛的嘛。而當初創造這種美食吃法的時候,卻並沒有那麼簡單。

這種驢肉火燒,起源於宋朝時期,話說當年時期的漕河,有兩個幫會,一個是鹽幫,而另一個則是漕幫,一個販鹽,一個運糧,本來是彼此都不會有任何交集的,可偏偏兩個幫會卻是同時使用一個漕運碼頭,這樣就使得彼此之間,少不了有些許的摩擦。

由幫會火拼而來的漕河驢肉,其背後更與乾隆皇帝有關

時間久了,這種摩擦自然就衍變為了大規模的幫會鬥爭,最後則以漕幫的勝利而告終,而他們的戰利品之中,就有鹽幫用以運鹽的驢,對於驢如何處理,他們並不曉得,不知道在誰的提議之下,他們將驢給殺了,讓廚子做成驢肉,並搭配起當地的火燒一同食用,可沒想到,這樣的吃法,居然出乎於他們的意料之外,而且十分的美味,於是,漕河驢肉火燒,自此開始盛行,而當地也就逐漸的有了養殖驢的習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