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清香,一份醇鮮,簡單、清爽的陽春麵,製作簡單易上手

陽春麵

一把細面,半碗高湯,一杯清水,五錢豬油,一勺橋頭老陳家的醬油,再燙上兩棵挺拔闊爽的小白菜,兵荒馬亂的年代,百鬼夜行,人不是人,鬼不是鬼,不如一碗陽春麵來的實在。《靈魂擺渡》

追過網劇《靈魂擺渡》的人應該都知道,這是其舊事篇那集中最經典的一段臺詞。說真的,當時肉肉可是被這段話饞得不要不要的,總覺得這陽春麵是一碗特別高大上的麵條,一般人是做不出來的那種。

一份清香,一份醇鮮,簡單、清爽的陽春麵,製作簡單易上手

但其實陽春麵不僅是在《靈魂擺渡》中屬於念念不忘的美食,也是眾多的古裝劇中經常出現的食物。

陽春麵是

蘇式湯麵

的一種

,又被稱為光面、清湯麵或清湯光面,湯清味鮮,清淡爽口,是

江南地區

著名的傳統麵食小吃。為高郵、

上海

、蘇州、無錫、常州、

揚州

淮安

等地的一大特色。

一份清香,一份醇鮮,簡單、清爽的陽春麵,製作簡單易上手

在民間習慣稱陰曆十月為小陽春,在江浙滬一帶,隱語以“十”為陽春。且以前此面每碗售錢十文,所以,就又有了“陽春麵”這樣斯文的名字。

一份清香,一份醇鮮,簡單、清爽的陽春麵,製作簡單易上手

一碗上好的陽春麵應該是紅湯、白麵,寬湯上漂浮著星星點點綠色的小蔥花和小蒜葉末兒,有點小清新。面如其名,簡簡單單,清清爽爽。但是一定不要小瞧這碗麵,那可是大有來頭的。

相傳在乾隆27年,乾隆皇帝南巡到淮安,避開了文武百官,帶著汪廷珍在城內到處轉,來到了一個麵攤坐下來,要吃點東西,一會兒看到攤小二端上一碗麵條,根根利利爽爽,淡醬色麵湯清澈見底,湯上浮著大大小小金色的油花和翠綠色碎蒜花,陣陣香味撲鼻而來。乾隆連吃兩碗後,突然問這面叫什麼名字?攤小二說:“告訴六角(楚州方言,“汝閣下”的意思),我們沒給它起名字。”

一份清香,一份醇鮮,簡單、清爽的陽春麵,製作簡單易上手

什麼,這麼好的麵條怎麼沒有名字?不行,不行!乾隆說:“淮安乃是漕運要地,每年上交朝廷稅收很多,貢獻很大,現 在正歷時陽春三 月,這個面就叫‘陽春麵’吧。”寓意著淮安向朝廷交稅就像春天萬物生長 一樣,生機勃勃;又像這麵條一樣,連綿不斷。汪廷珍聽後趕緊叫人拿來筆墨紙硯,請乾隆御筆賜名為“陽春麵”。

到底是不是乾隆爺親自賜名我們也無從得知,畢竟乾隆爺也算是個美食愛好者,給一碗麵起個名字還是不足為奇的。

一份清香,一份醇鮮,簡單、清爽的陽春麵,製作簡單易上手

陽春麵的核心

稱為“湯頭”的湯,對湯的追求,才有了陽春麵湯寬面少的吃法。湯頭分紅白兩種,區別是有無醬油,蘇州、揚州人愛紅湯,上海人愛白湯。

一份清香,一份醇鮮,簡單、清爽的陽春麵,製作簡單易上手

白湯

:是用小火吊出的高湯,各地做法不一,蘇州最為繁複,要用豬骨、雞架、鱔魚骨、螺螄和青魚鱗片,須小火慢吊,方能不油不膩,湯色清澈。

一份清香,一份醇鮮,簡單、清爽的陽春麵,製作簡單易上手

紅湯

:清湯加入特製的醬油,就成了紅湯(當地稱叫“露”),制露用醬油配合各種調料熬製而成,各家有各家的獨門制露秘方,作用是上色提鮮,揚州高郵一帶制露,還加入了高郵湖得青蝦蝦子,被江蘇人形容成“鮮到眉毛掉下來”。

一份清香,一份醇鮮,簡單、清爽的陽春麵,製作簡單易上手

豬油

:湯頭的靈魂,用隔年黑豬網油配上本地小香蔥,小火慢熬而成,名曰“白雪油”,入湯時,哪怕用上小小的一筷子尖,也是陽春麵的點睛之筆。

一份清香,一份醇鮮,簡單、清爽的陽春麵,製作簡單易上手

煮麵

必須用大鍋沸水,麵條丟進大鍋,一沸兩沸三沸,根據客人要求,分別煮出軟硬不同的口感,用長筷挑出,入竹漏勺濾水

一份清香,一份醇鮮,簡單、清爽的陽春麵,製作簡單易上手

再挑出,一折三回放入盛湯的麵碗,長筷抽出,麵條根根整齊爽利、紋絲不亂,撒一小把青蒜,一碗一清二白的“青龍白虎”陽春麵就呈現在眼前。

一份清香,一份醇鮮,簡單、清爽的陽春麵,製作簡單易上手

製作陽春麵有幾個關鍵

面要細而筋道,軟硬適度,不能一煮就爛;

麵湯要寬,可以奢侈地用高湯,也可以平民化用清水,但必須是紅湯,醬油不可少,千萬別省錢,得用點好醬油;

最關鍵的是一定是要用豬油,陽春麵那令人魂牽夢繞的香味全來自於它。看似清淡的清湯白麵,實際上精華都在豬油裡,而且這豬油必須用本地的小香蔥來熬。要想做好一碗陽春麵,熬豬油可是一點也不能馬虎的。

一碗陽春麵,透出一份清香,一份醇鮮;透著一份矜持的懷舊,一份自賞的孤芳,一份出現在記憶中令人魂牽夢繞的那碗麵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