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批評的遊戲:第九藝術還是精神鴉片[澎湃問吧播客13]

電子遊戲的面目,一向是充滿矛盾的。

自20世紀90年代起,電子遊戲就被稱作融合音樂、美術、文字、程式設計於一體的“第九藝術”。從街機拳皇、跑酷式的小遊戲,到具有複雜敘事和世界觀架構的大製作;從過去單純刺激感官,到如今嘗試滿足高階情感需求和理性沉思,越來越多遊戲作品在打磨中精益求精。

然而另一方面,當遊戲產品作為消費物件被投入市場時,其商業性和娛樂性又飽受詬病。沒有人玩的遊戲是不完整的。在“玩”中消耗的時間成本常讓人們擔憂遊戲背後的隱患,更遑論對於正處成長重要階段的青少年來說,氾濫的遊戲宣傳、電競賽事中編織的職業幻夢、商業遊戲中“非肝即氪”等誘導性機制,都可能讓他們一不小心滑向成癮的邊緣。此前引發討論的”精神鴉片說”以及“未成年定時玩網遊”的新規,都讓網路遊戲的爭議再次走入大眾視野。電子遊戲是洪水猛獸嗎?遊戲化的本質到底是什麼?

本期澎湃問吧播客邀請了胡馮彬(上海社科院助理研究員)和任桐(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在讀博士),一起聊聊遊戲的過去與未來。

被批評的遊戲:第九藝術還是精神鴉片[澎湃問吧播客13]

【音訊】被批評的遊戲:第九藝術還是精神鴉片

【本期音樂】

開頭:FSLMusic-ChillGaming

插曲:LynnePublishing-FunIntheYard

【時間軸】

03:45玩遊戲所蘊含的休閒觀

17:05“投幣繼續”中的消費邏輯規訓

22:36遊戲成癮的根本原因:陷入了人的片面

24:04遊戲勸退業務:傷害不大,侮辱性極強

30:40遊戲敘事和小說、電影有何不一樣

40:22遊戲是“第九藝術”?

52:00職業電競選手退役後去了哪

56:11你以為的電競夢只是遊戲公司的宣發手段

57:09為何不是所有的遊戲都適合做電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