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之後桓溫的歲月,廢帝、圖謀加九錫,爭議後半生

太和四年(公元369年)桓溫被慕容垂擊敗,損兵折將之後,桓溫退至山陽。本來都打到前燕首都鄴城附近了,如今卻遭遇慘敗,桓溫不是忙著總結教訓,而是找起了替罪羊。環視一圈後,未能打通石門的袁真成了替罪羊。桓溫上疏朝廷,請廢袁真為庶人。袁真自然不服氣,索性佔據壽春叛變,並暗中勾結前燕。慕容暐遣其大鴻臚溫統署袁真為使持節、散騎常侍、都督淮南諸軍事、徵南大將軍、領護南蠻校尉、揚州刺史,封宣城公。

北伐之後桓溫的歲月,廢帝、圖謀加九錫,爭議後半生

太和五年(公元370年)二月,慕容暐的任命還沒來到袁真就病死了,袁真部將朱輔擁立其子袁瑾為豫州刺史。桓溫自然是瞅準機會準備進行討伐,可前燕、前秦也不準備坐視不管,都派遣軍援助袁瑾。結果前燕援軍在武丘與桓溫部下竺瑤交戰遭遇大敗。同年八月,桓溫親率二萬軍隊攻打壽春,將袁瑾圍困於壽春。之後前秦援軍也來了,卻被被桓溫部將桓伊、桓石虔擊敗。壽春隨即被攻破,桓溫將袁瑾、朱輔及其宗族數十人全部送往建康斬首。藉著這次軍事行動,桓溫又一次擴充了自己的勢力。

北伐之後桓溫的歲月,廢帝、圖謀加九錫,爭議後半生

此時的桓溫已年近六旬,對他來說加九錫一直是他的目標。但討伐前燕的失敗,讓自己聲望大減,這事也就沒戲了。收復壽春之後,桓溫曾問心腹郗超道:“此足以雪枋頭之恥乎?”郗超表示不能,卻又向桓溫進言“明公既居重任,天下之責將歸於公矣。若不能行廢立大事、為伊霍之舉者,不足鎮壓四海,震服宇內,豈可不深思哉!”桓溫聽從了這一建議,準備廢掉司馬奕。

北伐之後桓溫的歲月,廢帝、圖謀加九錫,爭議後半生

太和六年(公元371年)十一月,桓溫帶兵入朝,威逼褚太后司馬奕的帝位。因為司馬奕沒有大的過失,桓溫就稱司馬奕陽痿而不能生育子嗣,其寵臣相龍、計好、朱炅寶等人可能與後宮美人私通,所生三子將冒充皇子建儲為王。這麼荒誕的理由,卻礙於桓溫的權勢,褚太后只得集百官於朝堂,下詔廢司馬奕為東海王。隨後桓溫親率百官至會稽王邸,迎司馬昱入朝,擁立為帝,是為晉簡文帝,改元鹹安。可憐司馬奕成為了東晉唯一被廢的皇帝。

北伐之後桓溫的歲月,廢帝、圖謀加九錫,爭議後半生

按照常規劇本,這司馬昱也僅僅是個傀儡,到時候再禪讓給桓溫,可這事又有點不一樣。司馬昱登基後,朝政都掌控在桓溫手中,他就開始清除異己,首當其衝的就是司馬昱同父異母兄司馬晞。桓溫先是誣陷司馬晞謀反將其免官,隨後逼令新蔡王司馬晃自誣與司馬晞及殷涓、庾倩等人謀反,將他們收付廷尉,請予誅殺。司馬昱不答應,桓溫則誓不罷休,不斷再次上奏求誅司馬晞,司馬昱只能親手寫詔給桓溫:““若晉祚靈長,公便宜奉行前詔。如其大運去矣,請避賢路。””桓溫看後害怕到流汗色變,於是不敢再逼,只上奏廢掉司馬晞和他三名兒子,並流放其家屬。但殷涓、庾倩、庾柔等人被滅族,殷氏和庾氏一蹶不振,桓溫的威勢達至高峰。

北伐之後桓溫的歲月,廢帝、圖謀加九錫,爭議後半生

司馬昱封桓溫為丞相,讓其留在京師建康輔政。但桓溫辭讓不受,率軍還鎮姑孰。即便後來又派侍中王坦之徵召桓溫,請其入朝輔政,並增食邑萬戶。桓溫也再次推辭,只是遙控朝政。對於桓溫這種行為以及清除異己,司馬昱也擔心自己被桓溫廢黜,甚至向郗超詢問桓溫是否會再行廢立,直至郗超以家族百口擔保不會再發生政變,司馬昱這才稍微安心卻也因而憂憤得病。

北伐之後桓溫的歲月,廢帝、圖謀加九錫,爭議後半生

那麼桓溫為什麼不肯入朝呢?原因也很簡單,建康情況太複雜。眾所周知,東晉的政體在整個中國歷史都是極為罕見的,他是門閥士族妥協的一種產物,門閥士族們對誰來做皇帝其實興趣不大,唯獨他們的權益不能受到影響。可桓溫這方面卻和門閥士族觀點不太一致,雖然也出身士族,但桓溫的一系列做法卻是挺不得士族支援的。東晉對北來流民一直採取優待政策,設定大量的僑州郡縣予以安置,這些人稱為僑人。僑人的戶籍稱為白籍,不算正式戶籍,也不負擔國家的賦役。門閥世族地主利用特權,蔭庇大量流民,侵佔良田,逃避賦役。從司馬衍咸和年間起,為了提高國家稅收,東晉政府開始實行土斷。在興寧二年(公元364年)三月時,桓溫開始庚戌土斷。桓溫不僅土斷僑居人戶,對世族貴戚隱佔人口也進行糾查,對隱匿戶口的予以懲處。這次土斷使僑戶上籍納租,限制了士族特權,增加了政府租稅調役的來源,還大大提高了東晉的經濟與軍事實力。此外桓溫對於人才的態度也是注重才能不看重出身。桓溫這些舉動無疑是動了門閥士族的利益,兩者間的關係自然很微妙。

北伐之後桓溫的歲月,廢帝、圖謀加九錫,爭議後半生

這種微妙關係讓桓溫離皇位僅一步之遙時功虧一簣。鹹安二年七月(公元372年),司馬昱因病重召桓溫入朝輔政,一天一夜連發四道詔令,桓溫都推辭不到。七月底司馬昱立司馬曜為太子,並寫了遺詔,要桓溫依周公先例居攝,更是交代:“少子可輔者輔之,如不可,君自取之。”此舉無疑是把皇位讓給了桓溫。這時門閥士族反擊了,太原王氏的王坦之當著司馬昱面親手撕毀遺詔,並和司馬昱據理力爭,無奈之下司馬昱命王坦之改寫遺詔,將遺詔中的“攝政”改為“輔政”,依照諸葛亮、王導舊例。隨後司馬昱在東堂駕崩,享年五十三歲,諡號簡文皇帝。對於這個結果桓溫自然是大失所望,怨憤不已。

北伐之後桓溫的歲月,廢帝、圖謀加九錫,爭議後半生

司馬昱駕崩後,群臣中還是有人因為懼怕桓溫,不敢擁立太子司馬曜,認為應該請桓溫決定。這時琅琊王氏的尚書僕射王彪之站了出來說:“天子崩,太子代立,大司馬何容得異?若先面諮,必反為所責。”於是朝議確定,皇太子司馬曜登基為帝。可褚太后又以司馬曜年幼,又在為大行皇帝服喪為由,再次命桓溫行周公居攝故事,結果王彪之又一次出來阻止。之後司馬曜命謝安徵桓溫入朝輔政,並加其前部羽葆、鼓吹,賜武賁六十人。可桓溫仍舊辭讓,既不接受,也不入朝,桓溫想要的始終是九錫甚至帝位。

北伐之後桓溫的歲月,廢帝、圖謀加九錫,爭議後半生

鹹安二年(公元372年)十月,盧悚自稱大道祭酒,聚有信徒800餘家準備起事。十一月,盧悚遣弟子許龍到吳,晉廢帝海西公司馬奕家,詐稱奉崇德太后褚氏密詔,迎海西公還宮,結果計謀被識破。盧悚還是率領三百餘人進攻建康城北門廣莫門。他們許稱海西公還,從建康宮雲龍門突然闖入殿庭,奪取武器。雲龍門吏士與守衛驚嚇不已,不知所措。遊擊將軍毛安之聞訊趕來,與左衛將軍殷康、中領軍桓袐一起討伐盧悚,盧悚及部眾才全部被誅。

北伐之後桓溫的歲月,廢帝、圖謀加九錫,爭議後半生

寧康元年(公元373年)二月,桓溫帶兵入朝,一方面朝見新君,另一方面追查盧悚事件,當然還有說他此次入京是要誅除王謝、顛覆東晉。一時間人心惶惶,可朝廷還是命謝安、王坦之率百官到新亭迎接,拜於道側。桓溫部署重兵守衛,接待百官,這架勢王坦之都驚慌不已。只有謝安從容就座對桓溫說:安聞諸侯有道,守在四鄰,明公何須壁後置人邪?”桓溫笑著說:“正自不能不爾耳。”於是下令撤走左右。因為謝安的優秀表現,桓溫沒有下手的機會,只以盧悚事件,將尚書陸始收付廷尉。沒過多久桓溫患病,趕忙返回姑孰。

北伐之後桓溫的歲月,廢帝、圖謀加九錫,爭議後半生

桓溫這回病得不輕,但他的九錫之禮還沒完成,於是暗示朝廷加其九錫之禮,並多次派人催促。這時謝安、王坦之見桓溫病重,就開始採用拖延戰術,以袁宏所撰錫文不好為由命其修改,不斷修改不斷拖延,桓溫哪耗得起,同年七月就在姑孰病逝,結束了他爭議的一生,終年六十二。桓溫到死也沒坐上帝位,甚至連九錫之禮都沒完成。桓溫死後,將兵權交付弟弟桓衝,南郡公爵位則由幼子桓玄襲封。桓溫不會想到桓玄完成了他的夢想,卻也讓桓溫自己的名聲更差。

北伐之後桓溫的歲月,廢帝、圖謀加九錫,爭議後半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