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弓箭射不穿盾牌,為何士兵打仗時還不停射盾?我們低估古人了

春秋戰國時期,戰爭頻發,楚國有個商人看準了時機,打算賣矛和盾。他自賣自誇稱,他的矛無堅不摧,是世界上最鋒利的矛;同時又誇他的盾是世界上最堅固的盾,沒有任何武器可以刺穿它。

古代弓箭射不穿盾牌,為何士兵打仗時還不停射盾?我們低估古人了

有名路人抓住了他話語中漏洞,奚落道:“用你的矛刺你的盾會如何呢?”圍觀的人都鬨堂大笑,這名商人也灰溜溜地走了。當然,這只是一個關於“矛盾”的和平小故事,倘若真遇到了遇到盾出場的大戰,它的作用可不僅僅是對抗矛那麼簡單。

一般我們在影視劇中看到的戰場都是戰士們集體拿著盾,組成一面面銅牆鐵壁,再配合著手裡的矛,宛如長了刺的龜殼一般,而他們的對手則是方對方的弓箭手。若說近現代的戰爭中,戰士們是冒著槍林彈雨前進,那麼古時計程車兵面臨的則是箭矢礧石。

古代弓箭射不穿盾牌,為何士兵打仗時還不停射盾?我們低估古人了

正常作戰的時候,弓箭手雖然能掌握主動權,但在同樣是青銅器的情況下,箭矢是沒可能射穿盾牌的。尤其是明朝的時候,將士們將盾牌鍛造得十分巨大,有時一面能遮蔽一二十人,並且還和火器結合起來,一邊放手一邊噴火攻擊。

普通的青銅鐵盾,箭矢尚且穿不過去,面對這樣的巨無霸盾牌,弓箭手們為何還會鍥而不捨地攻擊呢?這還是因為我們把古人想得太天真。事實上,古人射箭的時候,重點並不是放在射穿盾牌上。

古代弓箭射不穿盾牌,為何士兵打仗時還不停射盾?我們低估古人了

首先,盾對比箭矢有非常明顯的弊端,盾鑄造得越大,防禦力就越強是沒錯。但同樣的,盾也會變得越來越沉重,機動性和靈活性就會大大降低,同時能適應的作戰環境也比較少。比如明朝能噴火器的盾就適合在寬敞的地方進行定點作戰,並不方便挪移。

而弓箭兵作戰靈活,不管是在什麼樣的複雜地形都方便變換戰術,或是繞到敵後方,這樣盾牌的作用就大大減弱了。其次,一般戰爭進行到後半段,兩軍混戰的情況下,讓盾牌兵集中起來防禦也並不是明智之舉。

古代弓箭射不穿盾牌,為何士兵打仗時還不停射盾?我們低估古人了

這種情況下集合盾牌兵要麼是為了牽制小部分的佔據,要麼是準備突圍。但盾牌兵想要列陣而行,進行防守或牽制,是需要時間進行排兵佈陣的,但是弓箭手卻依然可以隨時聚攏,集火攢射。

當然,弓箭手們真正的目標是人,而不是盾。儘管盾牌射不穿,但是在密集的箭矢的攻擊下,總會有從縫隙中射中敵人的箭矢。只要一個點被攻破,那麼這個點就會不斷潰散,最後造成整個面都被瓦解。

古代弓箭射不穿盾牌,為何士兵打仗時還不停射盾?我們低估古人了

此外,弓箭手們還有自己的幾個小“陰招”。比如從秦朝時期開始,箭矢就已經改為可拆卸組裝式的了。如果戰場上自己的箭矢用完,或是損耗過大,還可以進行臨時組裝,戰後還可將箭矢回收迴圈利用,節省資源。但盾牌雖然射不穿,但卻只會損耗越來越大。

弓箭手們的箭頭上一般也都大有文章,要麼有倒刺,一旦射中目標,箭矢就難以被拔出,給敵方身體造成成倍的傷害。要麼箭頭在鍛造的時候是淬過毒的,而且古人想要製毒也不是我們想象中的那麼困難。

古代弓箭射不穿盾牌,為何士兵打仗時還不停射盾?我們低估古人了

古人們知道利用容易收集動物的糞便進行發酵後,製成“金汁”。這金汁中含有大量的病毒和細菌,一旦敵人被淬過金汁的箭矢射中,不僅傷口很難癒合,還容易造成傷口感染。如此一來箭矢的殺傷力極大增強,還能有效地削弱敵人的有生力量。

古代弓箭射不穿盾牌,為何士兵打仗時還不停射盾?我們低估古人了

古時有些將士中箭,並沒有傷到要害部位,卻也一命嗚呼,很大原因就是因為傷口化膿感染,不治身亡。如此看來,“武藝一十八般,唯有弓矢第一”可不是危言聳聽,其在戰場中發揮的作用也是現代人難以想象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