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知否學歷史之:大反派太后竟是二婚女,精明不亞明蘭才保住後位

看知否學歷史之:大反派太后竟是二婚女,精明不亞明蘭才保住後位

就像明蘭說的那樣,太后將門出身,通曉兵法。太后姓曹,開國功臣曹彬的孫女。曹彬曾任武寧軍節度使、平盧軍節度使、檢校太師、樞密使等官職、封濟陽王,死後追贈中書令、諡周武惠王,配享太祖廟。配享太廟從太祖到太宗、真宗也才七個人,封王、為太師並且死後配享太廟的只有曹彬一人。曹彬的兒子們也都是武將,戰功赫赫,曹太后的父親是曹彬的第五子曹玘,官至尚書虞部員外郎,追封吳王。弟弟曹佾,官至諸軍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封濟陽郡王。可謂功勳卓著、一門忠烈。

看知否學歷史之:大反派太后竟是二婚女,精明不亞明蘭才保住後位

但是曹家最初並沒有和皇家結親,而是將曹太后許配給了一個叫李植的人。宋人筆記《甲申雜記較略》記載了一段故事:

看知否學歷史之:大反派太后竟是二婚女,精明不亞明蘭才保住後位

曹皇后最初是嫁給了一個叫李植的人,這個李植是個佛系青年,一心只想修道,對女人不感興趣,在結婚當日找了個藉口逃婚了,曹皇后也是將門虎女,一氣之下回了孃家,估計兩家應該是簽了和離書。後來有一次,曹皇后進宮,看望仁宗的養母章惠楊太后,仁宗的三個母親當時只有這一個在了,關係還很好。此前仁宗的第一個皇后郭皇后因為打仁宗的美人時失手打了仁宗,仁宗被激怒,本來不好的夫妻關係徹底破裂。而且郭皇后得罪過宰相呂夷簡,正好仁宗也有廢后之心,呂夷簡推波助瀾廢掉了郭皇后。曹皇后因為家世好,被楊太后看中,成為仁宗的新皇后。

真宗的皇后劉娥是二婚,仁宗的皇后曹氏又是二婚,可見在北宋時,還沒有那麼多束縛人的理教。

但是,宮裡的日子並不太平,曹皇后並不得寵,但是倚仗著家世好,自己也是是隱忍,還是在坐穩了皇后之位。

開始曹皇后還是想輔佐皇帝成就一番功業的,因此憑著自己在父兄那裡學到的兵法謀略管理的後宮井井有條。有一年,有閏正月,仁宗想在潤正月十五的時候再辦一次燈會,曹皇后說再辦燈會勞民傷財,還有可能引起盜賊,於是就沒有辦燈會。

看知否學歷史之:大反派太后竟是二婚女,精明不亞明蘭才保住後位

過了幾日,有些侍衛士卒作亂,闖到皇宮裡來了,直奔仁宗寢宮,曹皇后鎮定自若,阻止皇帝出殿,讓內侍守衛大殿。同時曹皇后料到賊兵會放火,於是自己帶領一批人提著水出去,看到賊人放火就澆滅。當晚差遣的宦官侍衛,皇后都親自替他們剪去頭髮,告諭他們說:“明天行賞,以剪髮為憑證。” 他們爭相效盡死力,亂卒立即被擒滅。後來查明是宮裡的侍妾和衛卒作亂。但是將門出身的曹皇后從容鎮定,讓皇帝以為是她是幕後主使,想討好自己,再加上仁宗寵妃張氏(劇中榮貴妃)的添油加醋,皇帝竟然認為皇后想害他。

看知否學歷史之:大反派太后竟是二婚女,精明不亞明蘭才保住後位

曹皇后於是不再出風頭,對後宮不聞不問。後來又有一次,發生侍衛闖宮事件,仁宗命令后妃呆在自己的宮裡不要出來,曹皇后聽從命令,而張貴妃卻跑到仁宗的大殿去看仁宗,仁宗感動的眼淚都掉出來了。同樣的事,不同的人待遇卻不同,仁宗也是一個糊塗蛋。

張貴妃倚仗皇帝寵幸越上僭禮,想用皇后的鑾駕出遊。皇帝讓她自己向皇后請求,皇后給了她,並無怒色。張貴妃很高興,回來後告訴皇帝,皇帝勸她不要用,不然外面的言官不會放過她的。張貴妃很不高興只能作罷。戲曲《打鑾駕》就是由此演義而來,借包公之手,狠狠修理張貴妃。

可見曹皇后不是一個能狐媚惑主的人,面對這樣的寵妃,她吸取郭皇后的教訓,隱忍自己的才華,不與之爭風吃醋,總算熬死了張貴妃。

英宗登基後得病,曹太后垂簾聽政,中外上進的章奏每日數十封,一一能記其概要。母家曹氏及身邊近臣,太后都不讓他們假借絲毫威權,後宮、朝廷都肅然有序。

看知否學歷史之:大反派太后竟是二婚女,精明不亞明蘭才保住後位

但是太后還是因為英宗給自己父親名分的濮議淪為保守派,和司馬光等人一起對變法進行阻撓。英宗死後,神宗 (劇中桓王) 登基,王安石開始變法,太后和神宗說:“我聽說民間深受青苗法、助役法之苦,應當罷免二法。王安石確實有才能學問,但怨恨他的人很多,皇帝要想愛惜保全他,不如暫時把他調出京師。”

太后對軍國大事雖然看得很清也但也趨於保守,神宗想奪回幽雲十六州,已經與大臣們議定下來,到慶壽宮向曹太后報告這件事。太后說:“士兵的兵器都精良嗎?糧草都準備好了嗎?過冬的寒衣都有嗎?”接著說:“如果失地可以奪取,太祖、太宗早就收復了,哪裡等到現在?”。 神宗說:“哪敢不聽從您的教誨?”。遂作罷。

看知否學歷史之:大反派太后竟是二婚女,精明不亞明蘭才保住後位

當然太后也是明白人,在有人因詩誣陷蘇東坡時,出來替他仗義執言,讓皇帝赦免了他。

曹太后就是這樣一個人,有能力,但是晚年趨於保守,萬事都求穩,也影響了英宗,神宗兩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