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長城真能抵擋外敵嗎?西方學者一針見血:長城害慘歐洲!

縱觀中國歷史,我國修建了許多著名的大型工程,比如長城、大運河、鄭國渠等諸多設施,而在這些大型工程中,長城最為著名,現如今萬里長城已經成為中國的一個著名文化符號。

眾所周知,修建長城的最初目的是為了抵禦西方侵略,那麼在中國的歷史上,長城真的發揮出它的歷史價值了嗎?而為什麼許多西方學者再三指出長城害慘歐洲呢?

萬里長城真能抵擋外敵嗎?西方學者一針見血:長城害慘歐洲!

長城由誰修建?

我們所熟知的很多故事裡都有長城的影子,比如孟姜女哭倒長城的故事。相傳秦時暴政,四處徵召百姓修建長城,而孟姜女丈夫便被衙役押走修建長城,孟姜女日夜思念丈夫,便獨自一人前往邊疆之地,尋找丈夫,但不料丈夫因上層壓迫過勞而死,孟姜女便在丈夫死去的地方哭泣,最終長城倒塌,孟姜女丈夫屍身重現人世。

聽過這個故事的人一定很多,以至於在很多人骨子裡都有一個極其錯誤的觀點——長城是秦始皇修建的,但事實並非如此,秦統一六國之後,秦始皇嬴政派遣蒙恬北拒匈奴,並將六國時期各國所修建的城堡和城牆聯絡起來,也就是說並非是始皇修建的長城,而是始皇對長城進行了一次完善,形成了真正意義上的“長城”。

萬里長城真能抵擋外敵嗎?西方學者一針見血:長城害慘歐洲!

長城如何抵禦外敵?

那長城是如何抵禦外敵的呢?這就不得不提到一種與人類關係極其密切的生物——馬。古時行軍打仗皆離不開馬匹,馬匹作為一種極其重要的戰略物資,甚至可以主宰戰場勝負,英國就發生過一起因一匹馬而失去一個王國的悲劇。

我們都知道,古代中原文明是以農耕文明為主體,耕種勞作是一個極其重要的環節,但也導致中原不盛產馬匹,但作為外來文明的草原文明,草原人多擅長騎射。中原馬匹的速度遠不如草原馬匹,在戰爭中處於不利局面。這時候,中原地帶就採取了一種特別措施——修築城牆,高高的城牆可以阻止草原民族的搶掠,同時也便於中原地區駐軍防守。

長城的修建,在某種程度上阻止了北方遊牧南下中原的腳步,是中原人民抵禦外來侵略的一大利器。而另一點也可很好證明長城所起到的作用,現今存世長城多為明長城,很好的抵禦了當時滿清入關,若不是吳三桂開啟關口,那中原的歷史可能也會發生極大的改變。

萬里長城真能抵擋外敵嗎?西方學者一針見血:長城害慘歐洲!

長城為何對歐洲造成影響?

既然長城可以很好的抵擋外來侵略者,那為什麼不少西方學者都認為長城給歐洲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呢?在此之前我們先要了解一下游牧民族的生活特性,遊牧民族大多逐水草而居,居無定所不斷遷徙是他們的一大特色。而中原地區相比北方遊牧地區經濟更加發達,物資更加豐富的中原地區擁有更加宜居的條件,這也是北方遊牧民族不斷騷擾中原地區的根本原因。

但長城的修建卻將北方遊牧民族阻擋在長城之外,並且與遊牧民族相比,中原王朝往往具備更加強大的軍事實力,胡人不敢輕易南下牧馬,為了尋找更多資源的北方遊牧民族無法南下,便將目光放在了西邊的歐洲大陸。

萬里長城真能抵擋外敵嗎?西方學者一針見血:長城害慘歐洲!

雖然北方遊牧打不過中原王朝,但同一時期歐洲各國對其來說是戰五渣,遊牧民族發現這群金髮碧眼的歐洲人,其戰鬥力遠不如中原王朝軍隊,便屢次進犯歐洲各國。歐洲並不具備像中原地區一樣的大一統王國,無法集中力量修築長城一樣的防禦工事,因此與遊牧民族的戰鬥中,處處受限,被反覆蹂躪,因此許多西方學者都認為長城害慘了歐洲。

由此觀之,長城曾為古代中國帶來了巨大的收益,它為中原地區提供了穩定的發育環境,而現在它雖不具備曾經的防禦功能,但它仍具備觀光旅遊的功能,可以說長城是古代中國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

參考資料:《萬里長城縱橫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