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精於政治,明知“挾天子以令諸侯”無效,為何還要去幹?

東漢末年,政治腐敗黑暗,宦官外戚專權,在黃巾起義的打擊下,東漢帝國逐漸瓦解。漢獻帝在戰亂中流離失所,狼狽不堪。建安元年,曹操接受了荀彧的建議,將蒙塵的天子漢獻帝迎回並遷都至許縣。挾持了漢獻帝的曹操,從此在逐鹿中原中佔據了極大的優勢,也開始了“挾天子”的建安時代。

諸葛亮在著名的《隆中對》中,曾說:

今曹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以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

於是大家都以為,“挾天子以令諸侯”是曹操能夠取得勝利的一個重要條件。其實,這是不對的。

曹操精於政治,明知“挾天子以令諸侯”無效,為何還要去幹?

王莽末年的時候,各地起義的義軍有很多,真正的漢朝子孫和冒充的漢朝子孫,除了光武帝劉秀之外還有還幾個。大家都說人心思漢,所以起兵的時候都要擁戴一個劉邦的子孫,其實哪裡有這回事?要是真的人心思漢,那為何王莽篡漢的時候, 除了幾個姓劉的和一個別有用心的翟義之外,再沒有人站出來替漢朝打抱不平?倒是王莽滅亡時,還有許多人對他效忠、替他盡節。

其實,挾天子以令諸侯自古就有。當年齊桓公就打著天子的名義號令諸侯,而晉文公在周王室發生內亂的時候護送周襄王,心裡的想法也是挾天子以令諸侯。但到了戰國末年,這一招已經不靈了。當時張儀就勸說秦惠王“挾天子以令諸侯”,但是英明的秦王沒有采納這個意見,顯然,經過春秋五霸和戰國的紛爭,此時的天子已經不能令諸侯了。

曹操精於政治,明知“挾天子以令諸侯”無效,為何還要去幹?

東漢末年,“挾天子以令諸侯”並非荀彧的首創,最初毛玠就曾向曹操提出過這個建議,卻因為張楊的阻止未能成功。而第二個提出 “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則是袁紹的謀士沮授,但是一向沒有腦子的袁紹自然是聽不進去的,認為侍奉個天子不就等於認個爹嗎?

曹操的確挾持了天子,但若論號令諸侯的效果,實在是甚微。先看袁紹的反應。袁紹聽說曹操挾持了漢天子之後,怕曹操勢力坐大,很快就糾集了十幾萬大軍圍攻許都。而漢獻帝正是在許都,顯然袁紹的做法是不符合臣子之義的。而袁術更加過分,就在漢獻帝到許都後的不到半年,竟然不顧漢獻帝的存在而在壽春登基稱帝。

想一想,當時因曹操挾天子而歸順他的,到底是哪一個? 劉備、孫權不就是明知其挾天子而還要和他抵抗嗎?

曹操精於政治,明知“挾天子以令諸侯”無效,為何還要去幹?

東漢末年諸侯割據圖

曹操的成功,說到底還是因為他擁百萬之眾,政治清明,善於用兵,和挾天子以令諸侯根本沒有多大關係。

但是,曹操挾持了漢獻帝,到底發揮了什麼作用呢?答案是,雖然不能令諸侯,但是可以號令士人。

漢武帝“獨尊儒術”後,儒家思想逐漸在社會上廣泛傳播。在儒家思想的影響下,漢代士人以天下為己任,具有忠君、愛國之品質。即使到了漢魏之際,代表正統王權的漢獻帝對漢末士人來說,仍然具有很大影響,士人甚至不惜為之付出生命。最著名的莫過於如謀士荀彧,他忠於漢王朝,為維護漢獻帝而不顧生命安危,他輔佐曹操以圖匡扶漢室,就如司馬光所言:“荀彧死漢室”。

而荀彧給曹操的建議中正是說:

今鑾駕旋軫,東京榛蕪,義士有存本之思,兆民懷感舊之哀。誠因此時,奉主上以從人望,大順也;秉至公以服天下,大略也;扶弘義以致英俊,大德也。

曹操精於政治,明知“挾天子以令諸侯”無效,為何還要去幹?

所以說,曹操挾持漢獻帝,更多是為了控制漢獻帝以利用士人。而在漢末大族橫行、標榜名士的情況下,閹宦出身的曹操無可標榜,他可以打的只有挾天子的這張牌,也只有這樣他才可以和諸侯尤其是袁紹這樣的世家大族相抗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