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仁大度、勤政愛民——宋太祖趙匡胤

後唐天成二年(927年)二月十六,洛陽夾馬營(今河南洛陽瀍河區),後唐飛捷軍指揮使趙弘殷家中,他的次子出生了,趙弘殷給這個孩子取名“匡胤”。這就是三十三年後建立大宋王朝的宋太祖趙匡胤。

後晉開運三年(946年),趙匡胤已經二十歲了。在那個藩鎮割據、各行其道的年代,國家頻繁更換統治者,自他父親那一輩到現在不過四十年,朝代都更替了三回(後梁代唐、後唐代後梁、後晉代後唐),皇帝也換了七、八個。每一次政權更迭都伴隨著混亂、動盪以及血腥的戰爭。

戰亂紛飛的年代,普通百姓們生活困頓不堪,想要個安穩日子都是奢求,雖然趙家不是普通百姓,趙匡胤父親還是是後晉禁軍的中高階將領,但是在那個皇帝都難說富裕安逸的亂世中,趙弘殷也不過是依靠著不多的俸祿勉力維持著趙家而已,絕談不上富貴。二十歲的趙匡胤已經成婚兩年,兒女都有了 ,卻一直沒有立業,在家閒居,這種依靠父母吃閒飯的情況實在使他不能再忍受下去了。於是,未來的宋太祖在這一年毅然辭別父母妻兒,離開洛陽,獨自一人踏上了外出闖蕩、以求謀取前程的路途。

寬仁大度、勤政愛民——宋太祖趙匡胤

在外出闖蕩的兩年裡,年輕的趙匡胤先後投靠過父親的同僚復州(河北沔陽)防禦使王彥超、隨州(湖北隨州)防禦使董宗本。王彥超只是請他吃了頓飯,並送了些錢給他,客客氣氣地把他送走,沒有將他留在復州。董宗本倒是很欣賞趙匡胤,留他在隨州軍中,委以重任。但是其子董遵誨卻嫉妒趙匡胤獲得父親的信任和重用,於是處處刁難欺壓他,使得趙匡胤在隨州只呆了不到半年,就被迫離開。(三十多年後,已經當了皇帝的趙匡胤召見了王彥超和董遵誨,沒有為難他們,還封授官職給他們,兩個人都平安富貴到老。董遵誨因此甚至成為宋太祖的鐵桿擁躉,為宋朝駐守西北多年,官至靈州都巡檢。)

離開南方後,無處可去的趙匡胤流落到襄陽,一度落魄到要偷食寺廟和尚種的菜為生、寓居廟中的地步,而此時北方再一次政權更替,後晉已被劉知遠所建立的後漢所代。在廟中和尚的指引下,他北返投入後漢樞密使郭威軍中,成為郭威的侍衛親軍。自此,趙匡胤隨同郭威父子(即郭威與養子郭榮(柴榮))南征北討,為郭威建立後周政權立下了汗馬功勞。

後周廣順元年(951年)正月,郭威在掌握了後漢軍政大權後,於出征契丹經過澶州時發動兵變,暗命軍士將一面黃旗加在自己身上,同時諸軍皆大呼萬歲,奉其為新皇帝。於是郭威順勢返回汴京,逼迫後漢李太后授其為“監國”,奪取後漢國政後自立為帝,建立後周,郭威即後周太祖。當時作為郭威帳下東西班行首的趙匡胤正在澶州軍中,很有可能全程參與了這一次兵變。十年後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就是照搬郭威的模板。

趙匡胤自跟隨周太祖、周世宗(郭榮)父子從軍征戰後,屢立戰功,自滑州副指揮使逐步晉升為開封府馬直軍使、殿前都虞候、殿前都指揮使、殿前都點檢,宋州歸德軍節度使。

寬仁大度、勤政愛民——宋太祖趙匡胤

後周顯德六年(959年),周世宗郭榮北伐契丹,關南三州平定,但是在繼續進軍途中世宗突然患病,只得匆忙退兵,六月十九,世宗在開封駕崩,子郭宗訓繼位,即後周恭帝。

後周顯德七年(960年)正月初二,借北上抵禦契丹入侵的機會,已經是後周殿前都點檢的趙匡胤在開封以北的陳橋驛學著舊主郭威當年的樣子再次發動兵變,“黃袍加身”,自立為天子,然後回軍開封,奪取了後周社稷,建立宋朝,改元建隆,成為宋朝開國皇帝——宋太祖。

宋太祖登基後,先後剿滅了原後周昭義節度使李筠、淮南節度使李重進的叛亂,穩定了內部,然後出兵荊南、湖南,將兩地割據政權消滅,開始一統天下的程序。

此後,宋太祖先後滅後蜀、南漢、南唐,基本統一了自唐末以來因藩鎮割據而四分五裂的中原王朝傳統疆域,使得華夏區域從動亂趨於穩定,推進了社會的進步和生產力的發展。

此外,作為武將出身的皇帝,宋太祖深知武人跋扈的危害性,所以繼位不久就以“杯酒釋兵權”的方式解除了絕大部分手握兵權的高階將領職務,並以高官厚祿作為補償。同時設立禁軍三衙統帥權,“守內虛外、內外相制、文武制衡”,大大減低了武人對於國家的危害,武將依靠軍隊而割據自立的產生土壤被徹底剷除。這一政策也為後世王朝所遵循,自宋以後,再沒有武夫篡位、社稷易主的事情發生。

寬仁大度、勤政愛民——宋太祖趙匡胤

宋太祖消除武人威脅之後,又以立誓碑的形式確立了皇帝和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國策,為:

一、柴氏子孫有罪,不得加刑,縱犯謀逆,止於獄中賜盡,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連坐支屬。

二、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

三、子孫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

因此,宋朝的政治生態是有史以來最為溫和寬厚的,君臣關係融洽,文官治國制度第一次確立於中原王朝政治制度之中。這也為之後的宋代社會文明蓬勃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宋朝三百年是中華文化最為燦爛輝煌的年代,社會風氣寬厚包容,中華文明也發展到了頂峰。

宋太祖還改革了科舉制度,創立了“鎖院制”、“彌封制”、“謄錄制”、“別試制”,將科舉制度更加規範化、公平化,革除了前代王朝的科場弊政,使得科舉制真正成為國家選拔優秀人才的得力制度,國家中央集權也藉助此力得以貫徹落實。宋以後諸王朝均採用宋太祖所改良過的科舉制度以拔取人才,國家也再沒有產生過分裂割據的局面。

對於國計民生方面,宋太祖採取了嚴查吏治、釐定徭役,平均賦稅等措施,並頒行“宋刑統”,以法典決獄,避免人治。同時鼓勵各地興修水利,發展農業生產,勸課農桑,慎罰薄斂與民休息等諸多賢善策,使宋朝自建立開始就走上了社會繁榮昌盛、經濟高速發展的道路。

寬仁大度、勤政愛民——宋太祖趙匡胤

有宋一代,沒有出現過全國性的農民起義,社會空前繁榮,統治相對開明。中華大地迅速從唐末五代的武夫專權、四分五裂、社會黑暗困苦的局面中走出來,持續近二百年的混亂局面得以消除,這都是宋太祖以寬仁大度、勤政愛民、崇尚節儉、以身作則的個人品德及施政方針所帶來的豐碩成果。

雖然宋太祖有過趁周世宗郭榮薨逝後孤兒寡母內外無助的情況奪取後周社稷江山的汙點,也有過分崇文抑武導致後世子孫尚武精神缺失、武將被文官壓制而對外開拓受挫,從而為後來宋朝對外軍事行動上的軟弱埋下禍患、乃至兩次亡於異族的結果。但是宋太祖善待前朝皇室、厚遇文武官員,為人寬厚仁德,在位時從無昏聵暴虐之事,無論是官員還是百姓,對於他都是心悅誠服、讚譽有加。宋太祖這一生,上對得起江山社稷、下對得起黎民百姓、中間也基本對得起自己的良心,無愧於一位偉大的帝王。

相關文章